小米“人人喊打”,千万不要吃惊 12月5日欢乐财经

主持人:欢迎收听本周五欢乐财经,今天为您梳理一周热点评论微博,我是陆遥。多年来,中国价格管制制度阴魂不散,与国人对行政管控的痴迷,如影随形。医药产业市场集中度提高的三十年“中国梦”何时才能真正实现?听特约评论员顾昕论“从价格管制到政府购买”;建立“存款保险金制度”的提议摆上桌面20年有余,为何迟迟没有实施?近日,其又屡屡被政府相关部门再次提及,意味着什么?评论员刘鹏认为“存款保险制度该‘瓜熟蒂落’了”;评论员张昊说出“如果小米‘人人喊打’,你千万不要吃惊”的背景及根源何在?微言大义,与经观粉丝一起聊的是“4000亿高速费去哪儿了”以及“论校排薪”的事,一起来听吧! 

一句话评论

1、从价格管制到政府购买

  在价格管制下,中国的医疗机构和医药产业内伤深重,伤人害己。

  在现实世界中,不论政治经济体制如何,各色政府都对价格管制情有独钟,而且历经四千年惨痛的失败教训却依然痴心不改。两位美国学者的《四千年通胀史:工资和价格管制为什么失败》一书对此有精彩的记载。政府如此,百姓也一样。尽管价格管制的最终受害者是广大的民众,但是,即便是在市场经济和自由民主体制主导的地区,选民们也时常会因贪图短期利益而拥抱使自己长期受罪的价格管制政策。

  在中国,价格管制制度阴魂不散,与国人对行政管控的痴迷,如影随形。不出意外,当医药价格体制改革刚露破冰之声,质疑之声也在体制内外赫然响起。实际上,只有厉行价格体制改革,医药产业市场集中度提高的三十年“中国梦”,才能真正变为现实。但是,在大浪淘沙进程中终将被并购、被淘汰的企业主们,难免在改革之声起于萍末之际竭力哀嚎。

  中国老百姓非常希望政府主管卫生的行政部门能监管过度医疗的行为,媒体上也常有对政府不作为的指责之声,而诸如“走廊医生”之类的耸动新闻更是强化了民众对行政机制的迷信。但是,冀望于行政机制纯属缘木求鱼,理由有三。其一,过度医疗行为在个体层面难以辨别清楚,而拥有医学各门类博士学位的观世音根本不存在;其二,倘若卫生行政部门礼聘医学领域院士级专家进行巡视,成本将会极为高昂;第三,即便巡视者目光如炯,但他们有无内在的动力睁开双眼,也大有疑问。如果不当的制度导致大家唯有过度医疗方可获益,那么巡视者今天洞察别人的奥妙,明日也会被他人识破自己的名堂。

  幸而,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专门发函到部分医药行业协会,放开药价管制方案正在快速推进。

  经济观察报特约评论员顾昕: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方式有很多种;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最重要的是覆盖全民。医疗事业的公益性,体现在让所有老百姓不再因经济原因而为看病治病发愁。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推进全民医保,而不是价格管制。对于所有尊重市场机制的人士来说,推进全民医保是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第一要务

2、存款保险制度该“瓜熟蒂落”了

  自国务院1993年首次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基金以来,该制度几乎年年被提及,却是“只闻楼梯声,不见人下来”。

  不过经过21年的酝酿,种种信号显示存款保险制度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年内最新的信号来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易纲。他在10月30日出席2014金融街论坛上透露,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工作已取得很大进展,已接近成熟。

  事实上,中国的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存款保险制度是时候推出了。一是,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行进至关键阶段,下一步的深入推进需要存款保险制度来“保驾护航”。

  二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弊端颇多,当前降低金融风险与构建金融安全网都亟需存款保险制度出台。

  三是,中国正在破除金融行业垄断壁垒,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等领域,然而民营银行一旦发生问题,风险如何承担,客观上需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按照现行法律制度规定,民营银行一旦出现风险,股东仅仅以自身的出资来承担风险---存款人的风险显然是由国家承担,而不是由股东承担。

  对于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也有担忧的声音,认为制度出台后会造成的银行存款搬家,不利于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因为目前的消息都指向“储户在银行的存款,最大赔付额度可能是50万元,超过这一限额的存款部分将得不到赔偿”。对于这种担忧,有专家建议可以通过设立一个缓冲期来解决,利用缓冲期来培养居民的理性风险意识,这或许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经济观察网评论员刘鹏:不管怎么说,当下国内金融改革的深化、构建金融安全网都亟待存款保险制度的“瓜熟蒂落”。

3、如果小米“人人喊打”,你千万不要吃惊

  最近,两则小米的“负面”信息爆出,一是有媒体称中兴、华为已经向包括小米在内的几家国产手机厂商发出了“律师函”,称它们侵犯了两家在WCDMA上的专利;二是小米跟联发科的合作据称被暂停。

  两条都牵扯到这家新晋手机巨头在处理合作伙伴问题上的态度,专利和供应链也是媒体公认的,小米想要再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两大瓶颈。

  实际上,第一条的意义或许更加深远。毕竟按照IDC今年第三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小米以约1800万台的出货量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的智能手机厂商,而且它已经开启了国际化的进程。树大招风,那些拥有着大量专利的三星、苹果在适当的时候,一定会站在小米的对立面上。那时,主打性价比的小米将因为专利成本的增加而十分被动。

  而跟联发科关系的微妙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虽然小米官方回应称“报道严重失实”,但据本网记者此前跟联发科的接触来看,这绝不是空穴来风。

  去年第三季度推出的红米所采用的就是联发科的芯片---MT6589T Turbo,联发科本来是想用这款四核芯片打入中高端市场的,结果红米799元的定价一下子就让联发科的这一梦想成了泡影。结果就是其它厂商看到红米只卖到了799元之后,就都坚决地弃用了这款芯片。联发科相当于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只为小米研发了一款产品,此后他们的高管在一切公开场合都拒绝评论此事件。

  两件事折射出的都是小米所崇尚的“互联网精神”与传统制造业的格格不入,尤其是现在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阶段。

  所以,小米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在达到某一个节点之后,它一定会被“人人喊打”的,虽然这并不妨碍它会成为一家颠覆式的公司。所以,很多业内人士都在说如果按照雷军定下的4000万台的出货量,今年会是它的一个坎。因为即便是互联网思维的死党,你同样无法绕开已经十分成熟,且拥有自己游戏规则的硬件生态系统。

  雷军必须面对这一切,放在三年前,小米作为一条“鲶鱼”,的确给这个沉闷的行业带来了变化的思路。但现在,它已经有机会去重新定义游戏规则了,如何让更多的中小合作伙伴愿意跟小米合作,陪着它一起共生,会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经济观察网评论员张昊:小米既然选择了用这种方式去进入市场,那就必须坚持下去,小米的粉丝可不希望看到一个缺少惊喜感的公司。所以,它就只能“人人喊打”了,从一开始,这就是个悖论。

微言大义

1、【一年逾4000亿元高速收费去哪儿了】全国10万余公里的高速公路中90%以上要收费。专家估算,全国高速公路一年收费在4000亿元以上。被称为“印钞机”的高速公路,延时收费提出"还不清贷款"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脚?征收的钱又流向哪里了呢?闲置和挪用?利益输送?养人?(新华社)http://t.cn/RzITuye

【2014亲斤三良:】道路印钞机,是地方政府的唐僧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地方开始在城内过路过桥都要装什么ETC收费的缘故了!用纳税人的钱修的路,还要纳税人交钱买通行费,一个字“黑”!

【醒龙智:】中国人糊涂了几千年,至今还在糊涂,例如水电油的附加税,现在又有4000亿元的高速路收费,等等,老百姓只知糊里糊涂的交钱,然后就再没有人去关心钱到哪儿去了。

【Jerry-颜:】体制不改革,永远都不可能清查彻底,层层剥削百姓,达到中饱私囊,这个也不是只有高速公路才有的,即使查到了,那些钱也还是政府收了,最终受伤害还是百姓。

【周-尔博:】审计-监督在哪里?全世界有几个国家把道路用来谋利的?百分百的负能量!

【星湖酸菜鱼:】成渝高速公路1995年建成,随后几年内就收回了成本,免费......是不可能的,违规收费至今啊!

2、【论校排薪,真的好吗?】“普通院校5000元,重点院校6000元,211工程院校7000元,985工程院校8000元,清华、北大、电子科大9000元。”在招聘会中,深圳一家企业将应届毕业生的起薪点根据其划定的院校级别,分为五等。这样论校排薪,是否妥当、公平呢?(南方周末)http://t.cn/Rz5S86M

【文子专儿:】各个学校都会出人才,虽然名校整体水平高于普通学校,但是名校也有渣子,普通学校也有人才,如果因为学校而限制薪水阶层未免太过于极端了吧,我只想说这家企业真是猪脑子被狗啃了,才想出这么一个破招式来提高自己企业的知名度。

【kikyo静:】我985的,没见一出来就可以那么多。不过容我说句,大家确实起点不一样,要是真的三本都可以跟重本一样的起薪,那俺们过去20年都白努力了。有能力,看你工作的表现,厉害的自然晋升快,这才是不用看学历的。

【SUNshine丶love:】总有LOSER喜欢在这方面找茬,自己不努力,就要平等要待遇。 高考复习,人家考上清华的一天睡四五个小时,你每天睡到自然醒,有什么资格要求这么多?想证明自己就安心下来工作,总看这些实在是没有任何意义!

【拔根猴毛吹个八戒:】成绩好,不代表会做人;素质高,不代表社会实践能力强,不代表交际能力好。

【乡下仔二代_98253:】这企业很厚道啊,起码没说不要你吧?起码给你和国内顶级毕业生竞争的机会是吧,起码没有按照爹妈的权势地位来区别吧?起码没有按照背景关系来区分吧?起码人家认可大家前二十几年的努力吧?这样有良心的企业中国真不多,堪称业界良心啊[good]! 

主持人:这几年对于国内高校的诟病相当多,有个顺口溜这么说:“高校高校,年年搞笑;学生睡觉,教授胡闹;科研骗费,论文瞎造;毕业之后,四处乱跳......”虽说对于“论校排薪”这件事说法不一,但今天的努力绝对决定着明天的结果,一个人有着积极奋斗的人生总是不错的。何况,“英雄不问出处”的前提是,你得看看自己是不是个英雄?或者说,有没有具备成为“英雄”的潜质?是“真金”还是“镀金”,也只有你自己心里最清楚,对吧?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谢谢收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