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五天的故乡 3月4日欢乐财经

2015-03-04 17:02

主持人:著名作家、民俗研究家冯骥才曾深刻地透析:用生活追求愿望,用愿望点燃生活,这种生活观被年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放鞭炮、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一个个古老而又新奇的习俗,构成了极为醒目的文化符号,形成了浓浓的年味。尤其是在这个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里,更显得极为重要和有意义---过年既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刻,也是人生旅途中短暂休憩的时刻。不过,正月十五一过完,也就意味着你与故乡十五天的亲密接触又要告一段落。今天的欢乐财经,陆遥为您特别推荐经济观察报评论员孟雷带来的“十五天的故乡”---不知这字里行间渗透着的浓浓乡愁和淡淡的伤感无奈,是否会让你再一次想起故乡,想起故乡那亲切的笑脸,熟悉的味道。

 

 “那哒哒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读者诸君,买到这期报纸时,你又已作别了故乡吧?你离开故乡远去,故乡也在离开你远去,你和它,各自在途,有各自的前程。

  本来就是如此,故乡在中国从来更多只是个文化上、想象中的存在,远行人与故乡,偶有物理性的交集,但一辈子中,有多少次、多少天?对故乡的怀念与留恋,是远离故乡者的专属品——在乡者,没有故乡。在乡时,你多半并不满意它,你也未必是它中意的那一款。要不你离乡背井做什么?你知道你要的生活在别处,前程在远方。

  无羁无绊,坚韧决绝,为自己,为未来,拼生活。自古以来,这就是好青年,好青年多半在路上。打从春起的鹁鸪叫,就看到暮冬的热炕火盆,不是他要的生活。那也不是国家、社会、宗族、家庭该要求年轻人过的生活,自由的迁徙,浪荡四方努力寻个出头天,是阶层流动、社会活跃进步的前提,只愿安分恭顺、承欢膝下的青年,是好孝子,但也多半不是能白手兴家业、光门楣的好汉子。这三十年,远行的好汉子、好女人,以亿数,国和家和他们的故乡,慢慢就好起来。

  关键是,他离开了,他才会爱你啊。

  在乡者,心中不会念叨“故乡”。你晓得吗,人对故乡的感情,譬如对在乡下的指腹为婚安然顺命的原配女人的感情,只是一种既成事实的存在,一起洒扫劳作生娃过日子,自有互相扶持的恩义,和三媒六证理直气壮的庄严,但还难说是爱吧,日日眉眼相对,会日日心头放不下她吗?先有远去,才有了思念。才记得起曾有的好,更偶尔有歉意或爱意。

  难道故乡不是这样子的吗?难完全抹去的乡音,家乡土菜的味道,习惯罢了。如远方无老亲在堂,无倚门而候的妻与子,那个地方与现在的你何干?项羽说 “富贵而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你离发达尚远,夜行也还不觉遗憾。

  但是,我们又真的需要它,心底里有一处,需要“故乡”来安顿。几亿中国人,暮冬如鸟群般投林而来,早春又如鸟群般纷飞四散远去,就为了从初一到十五,觅得这“十五天的故乡”。再长了就厌了,但无它就凄惶。

  说中国人仍然心底里 “安土重迁”,已是绝对的昏话和书斋想象。论对故乡的“薄情”,义无返顾的远行,早已无出其右。盖因普通中国人最知道,在涛飞云涌的时代,所有改变命运的希望在远方,实现自由和财富的野心在远方,而故乡,已经板结。

  但人总归是奇异的,从不甘于被看似既定的命运摆布,要挣脱出;可放飞之后,必会患上怀乡病——既是文化的,又是现实的——因不甘于被别一种命运摆布。过年的这十五天,即便选择不归乡的人,心里都突然有故乡了;归乡者,你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变回了一个有故乡,有宗族,有邻里的人,似回到被母腹包裹,安然放下野心,乃至愿暂时放弃自由。只剩一片温情覆盖所有中国家庭,覆盖了中国乡土。

  你是真诚的,但也知道自己有时只是在“假装”。故乡对于你,诗情画意、田园牧歌,甚至并没有真实存在过,它来自想象建构,来自对以往凋敝贫瘠记忆的主动屏蔽。宗族对于你,是安全感但更是厌倦,你早已不喜那些繁文缛节以及各怀心事,但是离开了那些,宗族还是宗族吗?只有至亲的亲人是留恋,但如有条件,你更愿现在就把他们接到身边,而不是回到他们身边。

  即便,所有的美好都真实不虚,但同样真实的是,你知道自己回不去了——故乡的珍贵,恰在于它已在你生活中远离,只容你每年十五天浅尝辄止。你多大,二十、三十还是四十岁?你已是幸运的,当现实两代人多半将无兄弟姐妹、三叔二姨,无社会学意义上的亲族,那个城镇或村庄,将不再有你仍享有的故乡意义。把故乡更多留在遥望怀想中,是这一代包括下一代必得勇敢面对的命运。

  幸好,故乡或会失去,但远方永不消失,不离不弃,一直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