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改革落地:倒逼中小险企优化结构

韩宋辉2015-03-26 10:26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韩宋辉 保监会近日发布《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黑龙江、山东、广西、重庆、陕西、青岛等六个保监局所辖地区为改革试点地区,明确从2015年4月1日起,经营商业车险业务的财产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方案》要求申报商业车险条款费率。也就是说,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以下简称“车改”)经历十余年磨砺,即将落地试点。

车改实施之后,保险公司的差异化会慢慢凸显。三大财险公司的费率优势将得以体现,而中小保险公司可能为了保住市场而采取行业平均附加费用率。但是其实际更高的综合成本率在偿二代下要增加附属资本金,“倒逼中小公司优化结构的序幕由此拉开”。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化启动如一声巨雷,惊醒了这个行业,也应该惊醒每位投资者。因为,考验保险公司经营能力的时候到了,一位学者表示,“资本在进军保险业的时候应该量力而行”,不是有钱就可以进入,应该真正地懂保险。

倒逼优化结构

根据《方案》,财险公司自主测算商业车险基准附加费用率,原则上应根据本公司最近三年商业车险实际费用水平,也可参考行业平均费用水平测算。“目前行业总体上盈亏平衡,平均赔付率在65%,附加费用率35%。”一位财险公司业务老总透露。

当然,这只是行业的平均水平,财险行业已经形成了三大家与其他公司的局面,附加费用率也有所不同。“人保财险的附加费用率在33%左右,太保产险约34%,平安财险约35%”,上述老总说,其他中小公司在35%以上。

那么问题来了。中小公司附加费用率比三大家高,有的甚至高出很多。如果都按照实际情况报给保监会,中小公司的保费价格将比三大家高。“本来公司就没别人大,没有品牌知名度,保费价格再比别人贵,谁买啊?”,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业者直言。

所以,上述老总预测,三大家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费用率上报,形成自己的优势,而中小公司很可能根据行业平均水平上报。“上报的时候,还需要给保监会说明这样上报的原因 ”。

中小公司目前本就处于亏损状态,这样一来,劣势更加明显。“配套费率改革,有新的监管体系偿二代”,上述老总解释道,偿二代要求,财险公司过高的综合成本率要增加附属资本金,“一方面业务亏损,一方面附属资本金高,这样就倒逼中小公司优化业务结构。”

量力进军

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有财险公司65家,财险市场保费达7544亿元。纵观财险十年,保险公司数量增加了39个,翻了2.5倍;市场保费增加6000多亿元,翻了6.7倍。“这个市场越来越大了”,上述从业人员说。

进军保险市场的资本也越来越多。今年2月,泛海控股公告称,出资不超过17.85亿元购买民安保险部分股权;而凭借网络保险一炮而红的众安保险则是由阿里巴巴、腾讯和中国平安共同建立;还有已经流产的“阿里巴巴入驻新华保险”,以及传闻中的“史玉柱盯上中德安联人寿”等。

可见,各路资本都想踏足保险业。一来保险牌照稀缺,要想如马明哲一样建立金融综合集团,保险牌照必不可少;二来,自去年“新国十条”出台,一系列保险红利政策等待落地,保险业的腾飞指日可待;三来,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收益率连创新高,进军保险业至少在财务收益上是可观的。

不过,以后就不能考虑得这么简单了。“车改的目的是市场化”,一位保险学者说,市场化必然会带来更加剧烈的竞争。目前还只是让保险公司自主测算附加费用率和费率调整系数(一定范围),随着试点的推进,会放得更开,加上创新型条款及其费率的申报,市场的差异化和选择权将充分体现。

注意了,考验保险公司经营能力的时候到了。而经营能力是一项需要长期观察和考验的能力。因此,“资本在进军保险业的时候应该量力而行”,上述学者表示,不是有钱就可以进入,应该真正地懂保险。

大和证券也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小型及中型财产及意外保险公司当费率改革开放后会发动一场价格战,或侵蚀行业盈利能力。尽管财险不大可能大幅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但仍存在盈利能力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