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很多人恐怕不曾想到,一度曾经风光的东风朝阳柴油动力公司在今年已经处在倒闭的边缘。大年过后上班的第二天,也就是2月26日,朝柴动力召开了朝柴动力骨干管理人员大会。这场沉闷大会的主题只有一个,宣布新的管理层对朝柴动力进行“托管”,目的是拯救朝柴动力。曾经一度是国内同类企业翘楚的朝柴动力是如何从巅峰滑落至谷底的?个中究竟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本周商业观察,一起关注经济观察网记者王国信撰写的“朝柴动力的倒闭危机与汽车行业反腐”---问题的答案应该从中得到。
在1960年建厂的朝柴动力曾是轻型柴油发动机领域的明星企业,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率先拥有能满足国四排放标准的高性能轻型柴油机产品的企业,朝柴素有我国轻型车第一动力之称。在2010年顶峰时候,其年销量也曾达到20万台左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达到35%。
但朝柴动力却没有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最终在这个高点上一步一步走向困境与没落。
朝柴动力的落败始于2011年,这正是东风朝柴第二次改制之后。朝柴动力在历史上进行了两次重要的改制。第一次是在2002年初,推行主辅分离、辅业重组改制。第二次是在2011年,公司引入投资者,从一家国有经济体制企业演变为四家法人控股、以民营经济体制为主的企业。
在不少行业分析看来,朝柴动力衰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改制留下的历史包袱——朝柴动力第一次改制不彻底,使得公司几乎80%以上的利润都用于解决当初被分离出去的辅业而建立的新公司上,由此缺少资金用于产品更新和技术研发上,使得竞争力逐年下滑。这是朝柴动力衰落重要的因素,但更要指出的是,第二次改制的失败才是最直接原因。
严格来说,改制从根本上来说会激发公司活力。因为改制之后,员工待遇、福利等方面将不再受到当时“国有企业”性质的各方面限制。而公司的领导机制也会得到改善,更加灵活。这也是当今众多国有企业必须要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行整体上市的原因。但从改制后的2011年开始,朝柴动力的经营每况愈下。
到2014年,朝柴动力的销量不过7万台,缩水到只有巅峰时期销量的1/3。
当然,此时除了内部的改制问题,在外部环境上,国内发动机企业也面临市场压力——外资品牌在轻型柴油机上开始大举进入。包括康明斯、纳威司达等知名的发动机企业都开始在中国进行布局,并在最近几年实现了国产的产品进入市场。但是,除开这些内部、外部因素,可能更多人忽视的一个原因是,朝柴动力在第二次改制后的衰败是非正常的,而也是在这个时候朝柴动力中出现的巨大问题---腐败。
去年,原朝柴动力董事长范仲在中央巡视组对东风集团的专项巡视中落马。实际上,在范仲落马之前,曾有不少举报信流传于坊间。其中,最大问题是,在朝柴动力的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以及范仲本人的贪污腐败问题。在中纪委的通报中,对范仲的描述也是毫不讳言,称其“严重违纪违法”。
在国有企业中,高层领导对企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高层的腐败往往又会传导至下层,使得整个管理层跌入“喂饱自己”的困境中,使得企业的发展逐步陷入困境。高层的腐化使得管理等方面无法实现正规的体系化、规范化,公司制的建立更无法真正展开手脚。在改制过程中,由于高层腐败,企业往往故意走向亏损,以将国有资产装入私人囊中。
据悉,在范仲以董事长身份执掌朝柴动力这几年中,基层员工关于范仲在改制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的举报从未停止,直到中央巡视组进东风一个月后,范仲应声“落马”。
而范仲及其主导的朝柴动力改制的案例,在央企改制过程中屡见不鲜。在2月初,从凌钢调来的新任朝柴动力董事长张振勇在朝柴动力的干部大会上一针见血的说,如果朝柴动力不从根本上解决资产负债率过高、技术储备不够、市场萎缩、采购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企业就不会走出困境、获得长远的发展。
而在凌钢给朝柴动力当下走出困境的建议中,一共只有六条建议,其中前三条却都是涉及管理方面的,分别是:一是给朝柴动力选配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组建一个精干务实的管理团队;二是优化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能,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三是建立一套奖罚分明的具有民营机制优势的管理体系。其后才是思考朝柴的发展路径是否存在问题。
主持人:话说到此,答案已经揭晓---朝柴动力的崩塌始自其内部。如果不是前董事长范仲因腐败落马,朝柴动力的困境还不会得到如此大的关注。或许这个曾经一度知名的企业,最终很可能被腐败吞噬得销声匿迹。所以说,“创业容易守业难”这句老话还是有很深的哲学道理在里面的,朝柴动力的发展轨迹不妨成为国企改革的典型教材,国企的都来学习学习,反思反思才是。感谢收听本期节目!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