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总理公开信”后续:简政放权做好这几件事

孙琦子 吴海珊2015-04-04 00:02

孙琦子 吴海珊

3月30日,经济观察报在头版发表了吴海致总理的公开信。在这封题为《总理,我想做点事,但是很憋屈》的公开信中,吴海直陈“做企业十多年,实在太憋屈了”。他列举了经营企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障碍,而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他表示,是总理给了他勇气。(详见经济观察报3月30日2版报道)

这封信发表之后,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在吴海公开信发表的同时,新浪财经和经济观察报联合发起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8%的参与者说,自己或朋友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有和吴海类似的感受。

过去两周里,吴海也经常收到朋友们的问候,对他表示支持。甚至很多久未谋面的老同学、老朋友纷纷打来电话,力挺公开信。吴海也收到了来自官方的关切,包括来自他所在的北京市东城区政协的支持。

在新浪微博上,很多大V转发吴海的公开信表示支持:胡紫薇说,“秉笔直书的人多了,大家就都有救了”;创业家杂志主编牛文文则说:“中小企业都活不好,大众创业无从谈起啊。”也有网友认为,这已经是几十年的潜规则,吴海提出的建议,实现起来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

截至4月1日,经济观察报的微信平台上共回收有效问卷785份,新浪财经回收有效问卷1500份。从参与者留言以及经济观察报微信反馈可以发现,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一线的创业者和经营者。

大家怎么看?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98%的参与者表示,自己或朋友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有和吴海类似的感受。那么,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哪些情况会让人觉得憋屈呢?

在这道多选题里,每个选项都触及了受访者的痛处。被提及最多的是行政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过大,选择性执法情况严重(83%);以及明明可以办的事久拖不决,企业被迫公关(82%)。79%的受访者认为,政府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多重标准。76%的受访者表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不必要的审批环节;一些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上放下不放,明放暗不放。

认为部门办事人员借检查名义频繁骚扰企业,吃拿卡要,存在“特别税”情况,以及办事人员懒政,不作为的受访者都占到了72%。另外,还有67%的受访者认为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三乱”情况仍比较严重。“重要的是摊派太多,造成企业负担重,应该先将这种加在企业头上的不合理成本剔除掉。”来自北京的新浪网友“稳定的眼神”评论说。

“老家一个怀着雄心壮志准备做一番事业的,贷款500万做实业,就是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整天轮番上门找问题罚款,企业不到半年就倒闭,银行的贷款也还不上,结果变成了坏账,现在他说再也没有以前的心了,一个地方政府不作为,不知道要毁掉多少创业者的信心。”一位新浪微博网友表示。

另一位新浪微博网友抱怨称,“我注册一家公司,因为合伙人原因决定停止注册,办了营业执照未办理税务登记,工商部门要求必须有税务注销证明才能办理注销手续,税务部门说没有税务登记证无法出具税务注销证明,不给我开没有办理过税务登记的证明,现在让我重新办理税务登记证目的是为了注销,然后再注销给我开注销证明。”

而在本届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的背景之下,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这两年企业营商环境有所改善,但变化不大(66%),也有18%的受访者认为没什么变化。认为营商环境比过去好很多的人只占到12%,还有2%的人觉得营商环境比过去更糟了。

那么营商环境的改善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行政审批减少,办事流程简化、透明化(52%),频繁骚扰企业、吃拿卡要、“三乱”的情况减少(48%)。此外,也有近三成受访者认为执法部门按章办事,弹性执法、选择性执法有所缓解,超过两成的受访者认为一件事好多部门都插手管的情况减少了。认为市场法规变得明确透明的网友占到19%。

一位做云存储基础设施的创业者朱利伟对营商环境的改善颇有体会。“比如去工商局登记注册,去银行开户,以前办事员的脸很难看。比如以前需要红包才能办的事,现在可能就不需要了。”朱利伟说,“市场的交易、运营成本下降了,但是还不够。比如,我们关注的政府信息化,还有一些多山头主义的情况,改善的就很慢。”

做境外旅行团购的创业公司积木旅行的创始人刘建峰也表示,他在深圳切实感受到,注册一家新公司比原来简单多了,差不多一周时间就可以办完相关手续。“只是我们做境外餐厅的网上团购,还需要取得旅游局的牌照,这个有点麻烦。”

下一步如何改?

简政放权两年来,市场感受到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2013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了简政放权的目标:将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再减少三分之一。

这项改革开始后,李克强几乎以每两个月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的密集节奏推动。截至2014年9月,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600多项。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中,又将8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或明确为后置审批。这带来的直接结果,是2014年注册民营企业增长60%。

为何还有这么多企业家觉得经营受憋屈?吴海认为,被刁难的主要是中小企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一般都出自大企业,它们不会再面对中小企业们面对的困境,所以在提案时,帮中小企业发声就比较少。而中小企业面对多方管制不敢发声,因为害怕报复。

那么,下一步继续推进简政放权,重点和难点在哪?

参与新浪财经和经济观察报联合调查的七成受访者认为,首先要推进执法精准化,减少执法部门自由裁量权;其次要推进权力清单、梳理规范行业法律法规;同时有效加大对部门执法情况的监督。

选择“将简政放权真正落到实处和解决政出多门”的受访者也超过半数。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表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确实需要从顶层开始重新梳理了,没有良好的经营环境,企业没有效益,税收、就业都无从谈起。政府各部门都基于部门利益出台自己的规定,但局部之和往往小于整体,中国的体制中缺少一个真正能从全局看问题的机制,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财经媒体专栏作家刘胜军则认为,这些问题靠总理批示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靠独立司法。

对此,在4月1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公开表示,关于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有空间。“一方面,国务院最近要对非行政许可事项继续进行清理、取消和下放;另一方面,对经过清理还保留的一些行政审批事项再审视。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也表示,简政放权数量进一步开放的空间不大,但质量仍需提高,“要通过优化流程、简化程序、公开透明,包括制定办事指南公开,以及平台的建设、协同监管机制的建设来提高简政放权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