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调查:常隆地块为达商住标准 曾经两年修复未果
2016-04-19 14:29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余寒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常隆化工地块升值潜力较大,曾为2008年常州土地市场推介地块,该地块原规划为商住用地,以净地方式出让。但该地块受污染严重,未能达到商住用地标准,需在土地出让前实施修复。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余寒 近日,常隆化工地块污染超标,导致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出现环境异常反应的环境污染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环保部连夜组织专家队伍赶往常州进行调查。经济观察网记者经调查了解到,在2008年,常隆化工搬迁后,这块被严重污染的土地曾被地方国土部门推荐出让,并规划为商住用地,后因土地环境未能达到商住用地标准,进入土壤修复环节,但在修复过程中对周边的常州外国语学校等敏感目标产生影响,最后不得不采取应急修复措施,却仍没能封住毒地的影响,被爆出常州外国语学校493名学生出现环境异常反应。

随着常州市行政中心北移,常隆化工地块升值潜力较大,曾为2008年常州土地市场推介地块,该地块原规划为商住用地,以净地方式出让。但该地块受污染严重,未能达到商住用地标准,需在土地出让前实施修复。

记者调查了解到,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受常州市新北区政府委托,原常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对常隆地块内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常隆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较重,用于商业开发的环境风险不可接受,必须对污染场地实施修复。

2013年8月,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根据土地开发利用性质(商业和住宅用地),确定了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范围以及关注污染物的风险控制目标值,并由此开展常隆化工地块土壤污染和地下水修复技术方案研究,最后确定修复技术路线为污染土壤采用“异位—资源化利用+局部区域隔离”的修复方法,污染地下水修复采用“原位化学氧化”的修复方法。

记者从常州市环科院提供的一份验收技术方案中了解到,常隆化工地块在清挖污染土壤过程中,按照初定清挖计划,未能达到修复效果,需要外扩或加深清挖,同时,清挖出来的污染土壤未能及时运走,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据央视报道,自2015年年底开始,位于常隆化工地块对面的常州外国语学校,很多在校学生不断出现不良反应和疾病,学校搬新址后493名学生出现环境异常反应。

常州外国语学校于去年9月份搬入新址,与常隆化工地块一路之隔。随后,部分学生家长陆续反应该地块的污染问题,去年12月,常州市新北区环保局要求污染地块的修复工程立即停止施工,并下达了期限责令整改通知书,该污染场地调整了土壤修复工程,采取应急措施,对污染场地覆盖粘土进行封盖,完成覆土封盖后,在不同区域种植绿植,建设公共绿地。

今年1月,常州市政府调整了该地块的土地使用用途,原来的商住用地用途改为了绿化用地,春节后,按生态修复方案实施地块绿化。

2月份,受常州市环科院委托,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组织了常隆化工地块的土壤修复调整工程竣工验收,由南京农业大学、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常州大学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修复调整工程进行勘察后,得出结论: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空气质量检测达标。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对常隆化工地块验收监测过程中,常州市环科院曾委托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进行环境空气质量检测,其中包括周边敏感保护目标检测,此次受污染影响的常州外国语学校就曾设了三个检测点位。但这三个监测点位并没能检测出任何异常。

一份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针对此项目做的监测报告中显示,监测因子包括酚类、苯、甲苯、苯胺、非甲烷总烃、总悬浮颗粒物、臭气浓度,监测频次为2次,由常州市人居环境检测防治中心提供的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数据均达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央视曝光超标近十万倍的氯苯,并不在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对该项目验收监测的监测范围。

此前,针对常隆化工地块的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验收技术方案,四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曾给出意见,建议“强化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完工后的环境空气质量控制验收,规范环境空气质量验收监测方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宇告诉经济观察网,“做污染场地及周边的环境监测时,主要会根据场地的污染特征,来选定检测因子,但这里对高度致癌物的监测工作做的可能还是比较少,同时,也有可能是监测设备的缺陷和方法上的缺陷导致没监测出来”。

这份并未监测出任何异常的监测报告成为专家评审的重要依据,专家组给出的验收意见中称“该工程实施程序规范,完成了既定修复任务,达到了土壤修复技术方案调整报告的相关要求,专家组建议通过验收”。至此,常隆化工地块的土壤修复验收材料齐全,今年2月15日,常隆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通过了当地环保部门的验收。

相关文章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