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救市资金账本:“先锋队”微亏5%

李满2016-05-03 10:5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满/文 4月29日,随着方正证券2015年年度报告新鲜出炉,24家上市券商的年报已全部完成披露。

市场上颇受瞩目的券商们救市资金持仓规模和盈亏情况,通过申万宏源等五家券商年报中并不起眼的表格一隅,可以将先后两批券商出资的盈亏情况锁定,进而窥得券商救市大军的账簿。

第一批券商浮亏近5%

去年上市券商救市赚了还是亏了?这里还需要分批次来回答这个问题。

2015年上市券商年报显示,去年的券商救火队员们分两批次大笔出资救市,第一批入市时间是在去年7月。中国证券业协会曾在网站上发布公告称,有21家证券公司将以2015年6月底净资产15%出资合计不低于1200亿元,用于投资蓝筹股ETF。同时这一批救市券商承诺上证综指在4500点以下,在2015年7月3日余额基础上,证券公司自营股票盘不减持,并择机增持。

公开资料表明,救市资金是由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证金公司”)设立专户进行统一运作,由证券公司按缴资比例分担投资风险、分享投资收益。

在已披露的年报中,多数券商将救市资金归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且与其他自营投资合并在一起统计,仅从表面看难以精确得出浮亏比例。不过根据指数推算,2015年7月4日的上证指数收报于3686.92点,到2015年12月31日也就是年报截止的日期,上证指数已经下跌3539.18点,简单计算便可知第一批救市券商或出现浮亏。

据记者梳理年报发现,申万宏源在证券投资情况中明确写到去年与证金公司投资的情况。申万宏源4月27日发布的年报显示,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下的期初成本为85.54亿元,正好是其救市投入的资金,在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出现了4.26亿元的损失,浮亏比例为4.98%。

同样,长江证券的数据也与申万宏源“不谋而合”。年报显示,长江证券在证金公司专户的期初成本为31.39亿元,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1.56亿元,这个浮亏比例为4.97%。

同为第一批的救市先锋队员的申万宏源和长江证券,救市资金浮亏情况基本相当。

倘若各券商真的如证金公司所说共担风险与收益,那么从上述券商年报透露的信息可见,第一批救市券商并基本可以确定浮亏在4.97%-4.98%的区间内。

长江证券董秘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救市资金的收益情况是由证金公司提供,只清楚本公司交予证金公司救市资金的情况,对于其他证券公司情况也并不了解。同样,山西证券方面也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并不清楚其他证券公司救市资金的收益情况。

第二批券商略有盈余

尽管7月份1200亿的救市资金入市,但是股市依旧挡不住去年8月下旬出现断崖式下跌,短短几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甚至下跌超千点。为了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发展,2015年9月1日,50家证券公司(包括前面第一批21家券商)再次发出申明,将与证金公司开展收益互换业务,合计出资金额不超过截至2015年7月底公司净资产的20%,据当时这五十家券商净资产的合计,此次救市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不过这一次,后来第二批参与救市的这29家上市公司,在救市浪潮中却是微有盈余的。仅从上证指数看,从去年9月到12月,上证指数3166点反弹至3572点,上涨幅度超10%。由于证金公司投资对象依旧为蓝筹ETF,所以总体上第二批救市券商是不会出现亏损的。

山西证券是第二批加入救市的券商,在其公布的年报中显示,山西证券委托证金公司投资的期初成本为16.81亿元,而期末账面价值为16.97亿元,也就是说这部分救市资金浮盈1600万元,浮盈比例为0.95%。国元证券委托证金公司专项投资期初成本为36.78亿元,期末账面价值为37.13亿元,它的浮盈比例也为0.95%。此外还有国海证券初始成本为24.64亿,期末账面价值为24.88亿,它的浮盈比例为0.97%。

也就是说,第二批参与救市的29家券商在救市中盈利比例大致在0.95%-0.97%区间内,不过对比同期上证指数反弹12.8%的程度,这样来看,救市资金的盈利还是跑输了大盘。

救市资金超净利润

券商们先后两次的救市资金合计超过2200亿元,这个数字有多大呢?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2015年125家券商全年实现净利润也只有2447亿元,这50家券商拿出的救市资金就已经占到全行业净利润的89.91%。

而上市券商的比例更高,在除去太平洋和东吴证券未明确公布其救市资金外,其他22上市券商出缴的救市资金总量达到1653.87亿元,而这两家券商2015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总额为1620.45亿元,救市资金占净利润比为102.06%,已经超过了归属券商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

实际上,不少上市证券公司投入的救市资金实际上已经超过自身2015年净利润的数字。

例如,方正证券2015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64亿元,而其救市资金达到了66.68亿元,救市资金占净利润比例达164.07%;排名第二的是国海证券,其201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7.93亿元,救市资金却为24.64亿元,救市资金利润比达到137.43%;救市资金利润比排名第三的是华泰证券,达到了134.98%,其出缴的救市资金比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多出了37.42亿元。

不过,如此大规模的救市资金,就目前情况来看,并不会影响券商的净利润。由于救市资金都记录在上市公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科目下,根据会计准则,除非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才会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而在判断是否存在客观证据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这些很大程度基于管理层的判断。多家上市券商所使用的会计政策,大多以公允价值跌幅超过成本的50%,或者持续下跌时间达一年以上,则认定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才计提减值准备并确认减值损失。也就是说目前不到5%的浮亏只会影响券商净资产,并不会影响净利润。

但是从救市资金出缴的绝对数来看,中信证券以211.09亿元高居榜首,其次是海通证券的194.57亿元救市资金,第三名是国泰君安出资170.14亿元,出资最少的上市券商山西证券也拿出了16.8亿元来救市。

不过说起本次救市资金的总金额,根据截止到2015年4月29日已公布的年报来看,两大救市主力军证金公司和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一共持有流通股票总市值达9053.73亿元,其规模已接近财政部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其中证金公司持有5529.76亿元,去年年底成立并接收证金公司上市公司股票的汇金资管拥有3532.9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