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杀止杀的民国悲剧

韩福东2016-06-15 17:15

韩福东/文

陆建章穿着马褂戴着礼帽走下火车,徐树铮已经等在月台。陆建章满面笑容,伸手打了个招呼:“树铮!”然后哈哈笑了起来。徐树铮回应:“陆将军!”两人的手握在一起。

陆建章说:“一向可好啊?”徐树铮回:“还行还行,一路辛苦啊!”两人向前走去,陆建章说:“到你这了,你说了算。有你在,什么都摆平了。”话音刚落,身后的徐树铮警卫对准他的枪就响了起来,陆建章前扑倒地。

这是之前热播的《少帅》第七集中所播放的内容。编剧加入了张作霖把兄弟冯德麟的儿子冯庸与陆建章火车上巧遇,在月台亲见其被杀的情节。在火车上的对话告诉了观众:陆建章是陕西督军,毕业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是小站练兵元老、现代陆军鼻祖,此次只身一人受徐树铮邀请前往天津。

袁世凯小站练兵时,陆建章的确任陆军教官,但称其为现代陆军鼻祖,则未免太过。在被徐树铮枪杀的1918年,他早已不是陕西督军。此次赶赴天津,并非应徐树铮之邀,是冯国璋在幕后主使。陆建章只是在天津期间,又访问了奉军司令部(一说徐树铮私宅),并非死于火车站。他并非一人前往,随身也带了护卫。

陆建章之死,是民初北洋混战时期颇为传奇的插曲。与此相呼应的是,7年后,陆建章之子陆承武又在河北廊坊枪击徐树铮,报了父仇,完成一段循环往复的相杀闭环。颇能展现当时法制状况的是,徐树铮和陆承武都没有为人命案而承担刑责。倒是在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徐树铮的儿子徐道隣试图以起诉的方式,将杀父凶手绳之以法,但他并未能如愿。

执政内部的斗争:主战派枪杀主和派

陆建章死于1918年6月14日。

杀人者徐树铮,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陆军上将。在枪杀陆建章之前,他与张作霖的奉军合作,截获陆军总长段芝贵向日本订购的武器,他本人因此出任奉军副总司令。他一直跟随的段祺瑞,则再度成为国务总理。

此时国内的局势是南北之争泛起。孙中山此前一年联络唐继尧、陆荣廷等人,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与执政的北洋武力对峙。执政者内部,分裂成主和与主战两大派系。徐树铮和段祺瑞是主战派,冯国璋等人是主和派,其间颇多权斗。

陆建章在1917年投靠代理大总统冯国璋,获炳威将军称号。他成为主和派的一员大将。在被枪杀之前,1918年3月,共同通信社即传出他被推举为“讨倪军”(讨伐安徽督军兼长江巡按使倪嗣冲)总司令、冯玉祥为副司令的消息。从事后的表现看,报道不实,至少讨伐没有落实。但陆建章是否暗中联合南方武力与执政者为敌,则是悬浮在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头顶挥不去的阴云。如果真如此,陆建章已不是执政者内部的主和派,而是体制外的叛乱者。

而作为段祺瑞左膀右臂的徐树铮,则开始采取行动。

当时的一个说法是:徐树铮胸中早有杀陆建章计划,所以他以曹锟、张怀芝、倪嗣冲和张作霖名义,致电陆建章,电文大意是说:现在天津正召开督军会议,这是很重要的一次协商,望速行北上。陆建章接电后,即匆促北上,于6月13日抵达天津。到天津后,即住于他位在英租界的私宅内。

第二天早上,徐树铮由奉天军兵站司令部所属的云贵会馆,打电话给陆建章,称督军会议正在召开,请速来。徐树铮随后赶赴云贵会馆,即被徐树铮拘谨,并于当晚枪决。

以上说法来自《申报》1918年6月22日的报道。基本事实大体如此,但细节未必准确。包括《申报》的报道本身,也存在先后矛盾之处。另一个来自“政府某当局”的说法是,陆建章近日行踪秘密,此次因某省督军代表由南方来天津时,在上海与陆会面,称正在召开的天津会议,有游说运动的空间。陆建章遂于13日抵达天津,抵津第一日,行动尚非常秘密,后因谒见驻天津的某督军后,想调停时局,遂于次日去了奉军司令部。

另一篇报道称,陆建章应约前往奉军司令部后,宾主对坐,互述主张,辩论的非常厉害,彼此都下不来台。徐树铮遂站起来说,今日所谈,关系甚大,这里人多不便大声辩论,请到别室密谈。随后即命令士兵为其引路。陆建章进入别室,看见室内及门口有许多配枪军人,立刻知晓自己陷于险境,乃说:我不意竟死于此。话未讲完,枪弹连发,他即死于非命。

还有说法是,陆建章前往天津奉军司令部,与徐树铮谈话间,徐约陆走到庭院,即命兵士自后开枪,将陆击毙。

据称陆建章此次到天津,仅携爱妾及侍从各一人,侍从在徐树铮处已殉主。陆建章的爱妾在此前五日,曾做一噩梦,梦见陆建章的头颅突然改换。她以为不祥,曾泣劝陆建章别再参与时事,并私下里请佛教高僧为其诵经解厄。没想到噩梦得到了验证。陆建章死后,该妾连续多日不进饮食。

徐树铮枪杀陆建章的细节,报纸的报道颇有差别。新闻编译社的消息称,枪毙陆建章时,其随身两位侍从试图以手枪护卫,同时毙命。陆建章死后,徐树铮致电直隶省长曹锐,告以情形,请其派人收殓。

徐树铮的自辩

现场的细节已经很难真实还原,因为一方当事人已死,我们更多只能听另一方当事人可能虚饰的叙事。徐树铮本人的说法是,他此前多次听部下将领先后当面投诉,有个自称陆建章的将军,经常“诡秘勾结,出言煽惑”。在被枪杀前两日,这个人又面访奉军驻津司令部各处人员,“肆意簧鼓,摇惑军心”。在接到情报后,他还以为可能是不肖党徒蓄意勾煽的行为,陆将军未必谬妄到这个地步。

在枪杀陆建章当天向国务院和陆军部递交的电报中,徐树铮说,这位自称陆建章的人而后又致函给他,谓徐树铮曾有电话约其到寓所握谈。但是查其函中所指的时限,徐树铮尚未出京,故深堪诧异。今天(6月14日)中午于是复函请其来晤。“(陆建章)坐甫定,满口大骂,皆破坏大局之言。树铮婉转劝告,并晓以国家危难,务敦同袍气谊,不可自操同室之戈。彼则云我已抱定宗旨,国家存亡,在所不顾,非联合军队,推倒现在内阁,不足消胸中之气。树铮即又厉声正告,以彼在军资格,正应为国出力,何故倒行逆施如此?从不为国家计,宁不为自身子孙计乎?彼见树铮变颜相戒,又言:‘若然,即请台端听信鄙计,联合军队,拥段推冯,鄙人当为力效奔走。鄙人不敏,现在鲁皖陕豫境内,尚有部众两万余人,即令受公节制如何?’云云。树铮窃念该员勾煽军队,联结土匪,扰害鲁皖陕豫诸省秩序,久有所闻,今竟公然大言,颠倒播弄,宁倾覆国家而不悟,殊属军中蟊贼,不早清除,必贻后戚。当令就地枪决,冀为国家去一害群之马,免滋隐患。”

徐树铮说,枪杀陆建章后,已为其棺殓掩埋,正听候该家属领葬。他希望政府能够褫夺陆建章的军职,用昭法典。徐树铮在杀陆建章次日还曾前往北京,专为当面报告此事。

大总统冯国璋发令为徐树铮背书

在遭枪杀之前三日,陆建章还曾致电总统府、国务院,称近日将来京面谒。有传闻称,陆建章在陕西发出的一则电文,曾被某方面势力所扣留。待他来到天津,听闻各督军方有集会之举,天津会议对现内阁多有不利,认为有游说运动之机,所以冒险前去拜访徐树铮,没想到竟遭杀身之祸。

另有“某政客”对《申报》称,陆建章被杀的原因有三:一、他曾秘密前往陕西潼关,运动陕军反对陈树藩及唆使郭坚等扰乱地方;二、他授意于陕南镇守使管金聚不得援助川督刘存厚;三、挑拨冯玉祥旅长反对政府对南宣战。只是,这三项运动均未发生效力。而后陆建章又奔走于长江各要地,劝诱反对段祺瑞的主战主张,仍归无效。接下来,陆建章更联络某一派系,凑集巨款,运动学生反对段祺瑞内阁,并以“主和”美名相提倡。

这位政客称,陆建章与“挽救时局”确无丝毫关系,不过“谋个人位职”罢了。政府出此枪决手段,也是不得已的举动。这位政客来自段祺瑞派系。

陆建章之死,直接影响到了正在协商中的大总统人选问题。据报道,在天津的山东督军张怀芝听闻消息后,“颇为疑骇”,立刻到京拜谒代总统冯国璋。张怀芝对冯国璋说,“下届总统必仍属公”,冯国璋则“力辩无此意”。

当时有力的总统候选对象有三:段祺瑞、冯国璋和徐世昌。各派围绕选举,主张歧异。陆建章死前,正在天津召开的会议的主要议题中即含此项。据称有拥戴冯国璋者中途转为拥戴徐世昌,议而不决,以至于长江三督(李纯、王占元、陈光远)代表首先撤回。而主和派因见陆建章被枪毙,“益生骇惧,非别谋疏通,不敢开议。”

陆建章之死,其实已经预示了天津会议必将无果而终。

江苏督军李纯以“时局混沌”为名,电促在京的何参谋长回南京,同时派驻京代表韩德铭去天津致祭陆建章,并送奠金2000元。据称曹锟也就陆建章之死向李纯发了一封密电。

在陆建章被毙次日发布的大总统令称:“前据张怀芝、倪嗣冲、陈树藩、卢永祥等先后报称,陆建章迭在山东、安徽、陕西等处勾结土匪,煽惑军队,希图倡乱,近复在沪勾结乱党,当由国务院电饬拿办,兹据奉军副司令徐树铮电称 ‘陆建章由沪到津,复来营煽惑,当经拿获枪决’等语,陆建章身为军官,竟敢到处煽惑军队,勾结土匪,按照《惩治盗匪条例》、《陆军刑事条例》,均应立即正法,现既拿获枪决,着褫夺军官军职,勋位勋章,以昭法典。此令。”

颇为值得注意的是,这道命令是国务院起草,呈请大总统,盖章后以“大总统令”的形式发布的,而当时的大总统冯国璋,正是重用陆建章之人。

呈请大总统之前,在15日召开的例行国务会议上,段祺瑞于下午1时将枪决陆建章的问题提出报告,并表示应即明令宣布陆建章罪状,并褫夺官勋,各部总长对此“亦无甚讨论,即照总理锁定办法通过”。当时有舆论猜测,从此命令的语气,国务院似乎在枪杀陆建章之前就已有通缉拿办的密令。但即便陆建章确是国务院电饬拿办之人,是否就可以就地正法?从徐树铮的电文可以看出,枪毙陆建章并非奉国务院命令行事。

《申报》另有报道说,徐树铮杀陆建章之前,并未与各方面商榷,即便“某要人”(应指段祺瑞)也绝未禀闻。之所以如此,是害怕这些人顾及袍泽之谊,以致宽宥了陆建章。杀陆后,该要人接到报告大加感喟,称陆建章也是北洋系中的老人,近因误入歧途致受杀身之祸,不得不为之扼腕。这似乎证明杀陆非该要人本意。

而路透社报道来自国务院方面的消息称,国务总理段祺瑞在接到陆建章被捕将被枪毙的报告后,即欲以电话制止,但已来不及,所以就发了这项命令。

主和派人人自危

对大总统的这项“命令”,舆论亦有颇有不以为然者。《申报》著名评论员“默”发文《陆建章枪毙》称,陆建章此前曾发布主和之电,与主和派接近,尤其和冯玉祥有关系。此次报载他向奉军司令部“直接运动”,想来也不过是“运动和平”罢。徐树铮却突然下令枪毙,根本不顾虑激起反对,他的胆量真的很吓人。徐树铮枪毙陆建章前并没有请示段祺瑞,段祺瑞没能阻止毙陆,反借种种罪名发布陆建章应死的公文,为徐树铮掩饰,则徐树铮的权力之大,更为吓人。而政府的威望也从此扫地了。徐树铮如此专横挑衅,不是更让时局陷于纷乱而无法收拾吗?

作为帮助段祺瑞“三造共和”的核心功勋,徐树铮彼时的权力当然是相当之大的。当时政坛有“大徐、小徐”的说法,徐树铮虽为小徐,但其实力某种意义上却比大徐(徐世昌)要大多了。《申报》另一评论员“冷”则在《自相残杀》一文中称,南北战事是所谓的自相残杀,这种自相残杀的态势愈演愈烈,杀的人是越来越亲近。陆建章之被杀即是一例。陆建章虽然近来有“表示助南之意”,但其出身也是北军派系。现在“不加详审”就以“昔日杀人执法猝然而杀之”,同为北军派系的其他人,内心能不自危吗?李纯、陈光远两位督军发电质问政府今后有什么可以保障安全,也是必然的。这是接下来相争将更激化的征兆,其残杀的范围可能将是更亲近的人。衰乱之世,古今同然。

意见领袖“默”从陆建章死后张怀芝进京、冯玉祥官复原职和李纯、陈光远提出质问等角度,分析当前政争走向。他认为段祺瑞、冯国璋的和战之争尚未最后明朗。

因陆建章生前好杀,故亦有舆论认为其死故不足惜,且足见天道之好还。但是杀陆建章的手续,却还是引起广泛注意。

在中国影响甚大的英文报纸《字林报》称,枪毙陆建章未经正当手续,以致外界非难之声颇高,所以6月15日的国务会议对此有专门讨论,甚至有人认为徐树铮此举对于以冯国璋和江苏督军李纯为首的主和派带有威胁意味,这似乎意味着北洋派的内讧愈发激烈了。

在陆建章死后,在津的各督军代表得知此事,颇为诧异。面对北派内部督军的质问,徐树铮从17日起分途向各方面解释,强调自己不能事前报告之苦衷,请求鉴谅。《申报》评论员“冷”说,杀人者自以为威权无限,然其恐被人杀的念头,被被杀的人还强烈。君不见徐树铮杀了陆建章之后,即须通电告遍天下,诉其苦衷;其外出之时,卫队的护卫也显示出他内心恐被杀的惴惴不安。陆建章此前在军政执法时,杀人很多,现在他被别人所杀,这是陆建章所不及料到的事,也是其所应受的果报。现在杀陆建章的人如果只是杀了一个陆建章,我想他不必如此恐惧其报复。现在是主战的人不肯和平,令全国被妄杀者不知凡几,这个孽造的比陆建章生前更甚。

陆子质疑:未去荣典,何以骤杀?

为防止部下妄议此事,徐树铮还专门对奉军有一则通饬,内称:“查陆建章身为高级军官,历充方面大吏,乃不思效力国家,反时常出没各省,煽惑军队,勾结乱党,连合土匪,扰害地方秩序,损坏人民生命财产,历年以来罪恶昭著,各军民长官每举其名,无不切齿痛恨。本月十四日经本总司令部在津拿获,当经立予枪决。电陈国务院、陆军部,请予追褫军官,即于本月十五日奉大总统令……希行转饬所部,严加查察,遇有谬妄之徒,胆敢向本军各部属意存尝试妄行肆惑者,立行拘留,报明听候核办。”

奉军内部已严禁讨论陆建章案,违者将受处分。

陆建章死于天津后,其在北京的僚属16日纷纷前往天津吊唁。其中一个叫贾懋德的人提出收殓尸身。而国务总理段祺瑞也以“陆虽死于其罪,惟闻系北洋派,不无袍泽之感”为由,拨款给陆建章家属,以便厚殓。《申报》的报道称,陆建章被杀,实际愤慨者多为陆从前部下及孙洪伊等民党。至于北洋军人间,事实上没有太大影响。而南方民党与北洋系采取妥协政策的一派,也受到极大打击。预计时局不会因陆建章之死而有很大反响发生。

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是南京教练队团长,他最初听闻父亲被捕,即请假赴天津。后得知父亲已被枪杀,于是电辞教练队团长职务。媒体报道称,陆承武电诘问政府说,陆建章未被免职,何有通缉?未去荣典,何以骤杀?在陆建章去天津之前,陆承武曾“奉谕转劝家父抵津”,不料甫抵津门,即遭不测,“是杀吾父者钧座也,弑父者承武也。”这里的“钧座”指向的应是冯国璋。

陆建章的尸身已被直隶省长公署派人收殓。6月16、17两日,前来天津吊唁者不下数十人,多是京津界重要人物,不完全是陆建章之僚属。陆建章的儿媳是吉林督军孟恩远之女,在天津亲自历访各处,表达不平之意。

冯玉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另一关注的焦点是冯玉祥旅长的反应,因陆建章乃是冯玉祥妻子的舅舅。外间曾有冯玉祥独立之风说,随后被证明不实,但政府对此不能不有所顾虑。北京政府以克复湖南常德有功为由,取消了此前给冯玉祥的免职处分,官复原职,仍为陆军中将。常德镇守使王正雅也得官复原职。外界认为,冯玉祥因陆建章被杀而“有不平意”,此举有安抚冯玉祥的企图。

稍晚来自北京政府方面的信息源称,冯玉祥得知其舅舅陆建章死后,飞电到京,其中有“第知大义,不顾私恩”的语句。本来政府准备把官复原职之事提交18日召开的国务会议决定,17日收到冯玉祥的这封来电,极为嘉奖,故未等阁议,即提前发表将其官复原职的命令。国务院且用急电传给冯玉祥。

上述说法来自徐树铮阵营。《申报》做报道时,对此事内心存疑:“冯是否有此等口吻,实不敢必。惟其来电询问陆死始末情由,则确有之也。”

按照“公府要人”透露的消息,冯玉祥16日晚8时15分致电大总统的电文,一共236字,内容除了报告该旅在湘西得胜的详情外,关于陆建章被杀一事“不过略为提及”。本来冯玉祥率部克复常德,政府已拟表彰,17日电致冯玉祥时,考虑到他和陆建章的亲戚关系,又附电安慰。

虽官复原职,但冯玉祥所辖之旅升格为师的问题,则尚未有确论,还有待国务院等会议表决。国务院已将此意密电给冯玉祥知晓。

《申报》的一篇报道分析,虽然京中关于冯玉祥旅长独立的说法流传甚广,但“此系神经过敏者之推测,政府近已竭力予以安慰。冯虽与陆有亲戚之关系,应不至于不顾现在自己之地位而与中央断绝关系也。”

这个说法符合冯玉祥的个性。

陆建章死了5天之后,6月19日,天津再度召开会议,会议当天即传出消息,新总统人选问题已经解决,由徐世昌担任,主战的方针将延续。

评论员“冷”以《大徐小徐》为题,发表了一篇短评,称:“总统则一致推大徐,军事则一切握于小徐之手。然则今日之中国,将为二徐之中国欤?虽然,其间盖大有别也。小徐之权力在表,而大徐之权力在里。故小徐而一旦失势,且将与陆建章等。若大徐,则载沉载浮于民国史中,屡见不一是矣。是大徐之权力胜于小徐矣。然犹有不然者,大徐之有权力,不过为人傀儡耳;小徐则日以傀儡人为事者。故大徐之权力为名,而小徐之权力反得其实也,是小徐之权力又胜于大徐也。呜呼!大徐小徐,究其极也,一徐而已矣。一徐之中国,中国何福焉。”

这段评论将徐世昌视同傀儡,而认定徐树铮为当下中国最有权势者。其高明之处还在于准确的预见性:徐树铮一旦失势,将和陆建章同等下场。

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1925年,失势的徐树铮欲东山奋起,自北京途径廊坊南下,结果被枪击致死。陆承武宣称对此负责。但徐树铮的后人认为,背后是已发动北京政变的冯玉祥的支持。这个枪杀徐树铮的故事,可以专文论述。

和陆建章的悲剧一样,徐树铮死后,杀人凶手未予追究。此时的执政者仍是段祺瑞,但他很快被冯玉祥驱逐。在城头变幻的大王旗下,两个将军的死甚至没能激起国家机器对凶嫌的追查,也可谓轻若鸿毛了。

以杀止杀的私力救济故事,此后仍在华夏大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