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欧阳晓红 “不,英国脱欧(Brexit)不是一桩黑天鹅事件。” 爱德华.卢特韦克(Edward Luttwak)很肯定地告诉经济观察报。他几乎有些生气了——他觉得,任何人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到很多国家正面临渐起的抗议浪潮,他们反对经济全球化,因为它造成很多移民进入英国,挤占了当地人们居住的街区。
Edward Luttwak
73岁的Luttwak是一位美国军事战略家、 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向各国政府和国际企业,包括美国政府和美国军方各部门提供咨询服务。
让他不满的是,国际金融界的精英们看不到:英格兰北部地区很多人正遭受经济衰退和大规模移民所带来的困扰。长久以来,当地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困扰正是欧盟规定和政策所导致的。
如果你像Luttwak那样用历史、战略眼光回溯、梳理英国与欧盟的各种关系脉络,也许会认同他的看法。
此时,Luttwak的关键词是:美国或伸出橄榄枝+英国脱欧两年内或完成。
动荡:看得见与看不见的
日渐拉开的贫富差距变得越来越可怕,它甚至可以蒙蔽市场的眼睛。正如面对“脱欧”的公投结果,国际金融市场毫无准备:英镑断崖暴跌12.0%,欧元狂跌4.5%;全球股市亦哀鸿遍野,标普股指期货暴跌5.7%(触发熔断);黄金、日元、美元指数分别暴涨8.8%、7.4%、3.9%。
“这不过是金融市场的数字变动游戏罢了…… 背后是投机客们或贪婪,或恐惧的脸,以及惊魂未定。”英国历史战略咨询专家爱德华.伯曼(Edward Burman)称,“只能说就微观市场而言,脱欧类似黑天鹅事件;但暴露了某些精英的短见与赌性。”
既便整个欧洲一片恐慌,英国脱欧公投日当天,这些疯狂上蹿下跳的指数在历史战略学家眼中,只是市场的过激反应,风暴渐会平息,当市场意识到这一场“错杀”时。虽然在投资极客看来,脱欧就像场期权波动率的盛宴。当然,有人赚翻加薪,就有人爆仓被开。
英镑一夜跌回31年前,当人们开始担心英国的脱欧命运时,不知该怎样评估脱欧对英国经济的冲击和“永久损害”时,包括担忧英国GDP下降多少?失业人数之变化?甚至全球最重要金融中心之一的伦敦金融城可能受到哪些影响时?Luttwak却一言以蔽之:美国可能会伸出橄榄枝,向英国提出加入自由贸易协定邀请,以帮助英国保持凝聚力。
这意味着英国可能加入另一个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商谈建立的“经济联盟”。而“非欧盟国家仍会依赖于伦敦的金融服务,大多时候,在压力之下,英国人总是最成功的。” Luttwak说。
事实上,就在脱欧后的几天之内,新西兰、澳大利亚均向英国示好,称愿意与英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冷静下来之后,大家会发现,市场其实也离不开英国。
英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GDP)较高,长期保持在50%以上,高于美国、日本和欧盟24.7%的平均水平。英国对欧盟的贸易依存度则长期保持在20%左右。两者是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但当时,“市场全懵了,各种噪音与信号掺杂其中。聪明的政客在那个时刻反而沉默不语——因为他们相信市场会回归常态。” Burman解释。
欧盟稳定性隐忧……
诚然,英欧经济相依相存,却发展不平衡。国际社会怎样看这种不平衡?尤其英国脱欧(Brexit)之后,欧盟体制的稳定性如何?实际上,其他欧州国家也相续传来“脱欧”的呼声,如:Departugal(葡萄牙脱欧), Italeave(意大利脱欧), Czechout(捷克脱欧)等。包括出现了Frexit,甚至美国“孤星之州”——得克萨斯州(Texit);这两天又是加拿大魁北克民众欲独立公投。
这些“变量”在Luttwak看来,最值得关注的应是法国。他说,法国或是一个大的脱欧国家。如果马琳·勒庞赢了,法国就会有公投表决,公投可能会成功。
法国右翼政党民族阵线领导人马琳·勒庞对英国脱欧的决定表示赞扬。“就像我多年来一直呼吁的那样,我们必须现在在法国和其他欧盟国家举行同样的公投。马琳·勒庞说,欧洲的核心大事是将在2017年4月进行下一届总统选举。如果明年当选,马琳·勒庞就会宣布她将成为“法国退欧夫人”(Madame Frexit),并且呼吁六个月内进行法国脱欧的公投。她认为欧盟对于法国的就业影响很坏。
事实上,位于华盛顿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两周前发布的一份调研显示,在欧盟里面,法国选民是仅次于希腊的第二大欧洲统一怀疑论者。民调显示,61%的法国选民对欧盟不抱好感,而相比英国,这一比例只有48%,与德国一样;其他如:西班牙48%,荷兰46%,瑞典44%,意大利39%。
但阴差阳错,英国脱欧公投前一周,留欧预期明显甚于脱欧。很显然,哪出问题了——这可能是精英们需要反思的事件节点,错估方向,忽略普通民众呼声。其实,脱欧派反复强调的理由始终是移民问题;但精英阶层无视移民群体对英国本土劳动力的补充效应。
据英国机构YouGov调查显示,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和阶层越低的群体,越支持退欧,而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和阶层越高的群体,越支持留欧。问题在于,这两个群体,哪个占比更大?答案或是前者,但市场并未洞悉到。
想像一下,英格兰北部地区,习惯了数百年传统的民众被强行使用欧盟标准啤酒量杯时的心情?类似生活细节的欧盟标准不胜枚举。欧盟制定的很多法律凌驾于成员国法律之上,其制定并非依据各成员国的民意。成员国公民不满欧盟不断扩大的官僚机构和相应的公共预算,且欧盟工作人员并非民选。就连英国小镇上的教堂活动也需按照欧盟标准。“酒吧和教堂”仿如英国社交群体的心脏,当这两者都被欧盟“标准”化时,民众做何感想?现在,更大的麻烦是接踵而至的移民潮问题。这几乎触及他们的底线。
回眸历史,有人说,欧盟的建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对于过去100多年三场战争深刻反思的结果。现在,这种战争历史的记忆正在淡化,欧盟一体化与全球化的进程可能逐渐在“退化”。
那么,英国脱欧恰是去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吗?未来去金球化是否会愈演愈烈?Brexit将会怎样影响和改革世界格局?Luttwak直言,只有当政治领导人们有决心说服民意时,全球化才会向前推进。欧盟有很多领导人在这样做;在美国,只有希拉里.克林顿在推进,但她可能会输掉竞选。他不认为,英国会进行第二次公投。
“两年内或完成”
逻辑上,脱欧这事并不简单。在里斯本签订的欧盟法案2011第50条已经规定了国家退出欧盟的流程。但是,50条第一段这样说“根据自己的宪法要求,任何成员国可以决定退出联盟”。过去几天,一些法律专家,比如著名宪法律师杰弗里.罗伯逊指出,“宪法要求”意味着议会成员必须对公投结果投票,以触发要求离开欧盟。
罗伯逊表示,目前公投对于政府的影响“没什么”,仅起到“纯粹民众意愿之咨询”作用。问题还在于,议会投票可能不会发生在11月份之前,因为彼时将会有新首相来代替卡梅伦。而直到投票结束后,才有合法的诉求来触发50条款。然后再提出脱欧申请,才会商谈允许英国如何继续留在单一的欧盟市场,以期获得更多的弹性空间来处理自由流动和移民问题。
现在,仅仅几天,市场情绪便由最初的震惊和愤怒迅速回到或接近常态。
虽然脱欧伊始,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强调英国不能指望对单一市场的权限,如果其不接受民众自由出行。6月29日晚间,法国财政部长米歇尔.萨潘就对英国广播公司晚间新闻称,当我们商讨国家……我们需要讨论所有的科目;比如自由出行、自由货易、资本流动的条件各是什么?毫无疑问,这其中,有件事非常重要——即所有这些都与英国的金融服务有关。所以,我们需要讨论一切。
而定格脱欧一周的国际金融市场表现,亦不难发现:许多人预料的崩溃并没有发生。伦敦股票交易所富时100 指数回到了 24 日大幅下跌后 6 月初相近的水平。英镑也收复了部分失地。
最有趣的是,在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看来,基于权力和实际考虑的现实意义,作为宣泄的一种形式,Brexit有益之处在于——它迫使欧洲去面对移民等问题。
“英国脱欧进程已经以最糟糕的方式在进行,欧盟官员对英国恶评如潮。但整个进程将会变得更加顺利,或在两年内完成。” Luttwak告诉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