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数据质量的价值
2016-07-09 12:01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社论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此前国家统计局官员称,新经济的出现造成GDP规模的漏统和增速低估,国家统计局正在制定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的专项统计制度。这一次研发资本化的调整,或可理解为一系列变革的开始。

经济观察网 社论 上周,国家统计局宣布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将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发支出不再作为中间消耗,而是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国家统计局认为,此举能更好地反映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与国际统计制度接轨。根据测算,此项改革之后,各年GDP总量的增加幅度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加幅度为1.06%。

这是国家统计局提高数据质量的最新努力。此前国家统计局官员称,新经济的出现造成GDP规模的漏统和增速低估,国家统计局正在制定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的专项统计制度。这一次研发资本化的调整,或可理解为一系列变革的开始。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一个月,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 马不停蹄在各省市调研,期间至少五次谈及数据打假,要求把防范和遏制统计弄虚作假、提高数据质量作为重大任务。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对宏观局势的研判和分析争议颇多,统计局一手防假打假,一手推动GDP核算改革,指向相当明确——无论哪种原因导致的数据偏差,“温度计”不准,自然很难准确把脉中国经济,进而恰当决策。

作为“经济气象局”的统计局使命重大。加之外界对中国统计数据准确性的疑问时而泛起,统计局对弄虚作假保持高压态势,同时保持对统计变革的透明度,可以看做对类似疑问的回应——中国统计有能力保证数量质量。

数据真实可靠是保证数据质量的根本,统计部门对数据作假一直高度警惕,但过去一些年中,各地方的确存在因利益驱动或政绩导向高报或低估数据的案例。也因此,一些投研分析师在研究经济走势时,会在统计数据之外参考用电量、货运量甚至水泥消耗量,作为某种佐证和参考。而不同部门或主体之间存在的数据偏离,也可能使得对经济基本面的研判容易为“噪音”干扰。

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引擎的切换期,情况因此变得更为复杂。我们常常体会到这样的经济现实:新兴行业热火朝天,传统产业走势低迷;一方为某些领域的泡沫而担心,另一方却为库存难以消化而犯愁。这些微观层面的观察反映到宏观层面,可能会更令我们困惑。一部分人以新经济为例证明中国经济阳光灿烂,另一部分则因为传统产业的困局不断提出警示,但也可能这两种判断都有偏差,问题是有些时候我们很难从统计意义上得到更精准的印证——新经济在多大程度上正在逐步抵消传统经济下行的影响?这种困惑并非中国独有。相关国际组织研究表明,新经济的出现造成了GDP规模的漏统和增速的低估。我们以为,在中国低估程度可能更高,因为新经济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更大,尽管在持续改善,中国对服务业的统计依然薄弱,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兴服务业。

正在推动的统计变革和多年来持续的高压打假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就防范和遏制弄虚作假而言,我们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统计部门的独立性,要知道关于“数字出官”的批评依然存在。当统计局将反对和防范统计弄虚作假看做“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时,背后也有对地方主政官员的拷问。相应的,要想得到公众更多的认同和支持,改进GDP核算方法应该始终保持高度的透明并与时俱进,学会以更有效的方式与公众及专业人士沟通和对话。

对经济大局的研判决定了未来的宏观政策走向,也左右着企业的选择。任何一种选择背后都是真金白银。对处在调整期的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来说,更为准确和及时的气象预报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关键。这是不容有失的职责,期待“两手抓”的统计局可以给我们一份含金量更高的答案。

 

相关文章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