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主动联姻 三星入股比亚迪意在何?

2016-07-19 10:24

经济观察网 刘俊晶/文 在市场和机遇面前,任何“活久见”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7月15日,三星电子拟斥资5000亿韩元(约合4.4亿美元)购入比亚迪4%股份的消息开始刷屏式传播。作为同样布局电池领域和手机业务的竞争对手,三星和比亚迪的合作分外出乎意料。

15日中午,比亚迪(SZ:002594)就此消息火速发布澄清公告,表示三星电子与比亚迪就A股非公开发行展开积极推进,但是传言的占股4%不属实,最终结果将在发行完成后及时对外公布。

由此看来,三星入股比亚迪已是板上钉钉。对此,三星方面表态称“投资旨在强化两家公司电动车和智能手机零部件业务”,比亚迪的说法则是“未来双方在电动汽车零部件领域会有战略合作”。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面前,两家有竞争关系的中外企业“联姻”合作仅仅是这么简单吗?所谓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到底指的是什么?

答案并不难猜。对于三星电子当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而言,动力电池没有进入生产目录已经严重影响了三星电子在华的发展。目前,江淮iEV6S搭载三星电子的动力电池因为担忧政策变化,已经暂停iEV6S的生产,甚至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放弃三星电子转而投向其他动力电池供应商。三星此次参股比亚迪,意在解围当下动力电池的困境。

“比亚迪的动力电池技术路线是磷酸铁锂电池,三星电子则是三元锂电池,虽然在电池业务方面是竞争关系,但是有合作空间。虽然对于三星电子而言,目前的参股方案并不能直接解开无法进入生产目录的难题,但是依托与比亚迪的资本结盟,逐渐打通国内动力电池的配套通道,乃至为未来进一步的合作打下基础,这都是三星电子入股比亚迪的重要考虑。”一位国内动力电池制造商的负责人对记者分析。

“(三星电子)此次和比亚迪的合作主要在汽车电子部件方面,”比亚迪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但不排除未来会扩大合作范围。”对于这一意味深长的回应,使得三星电子和比亚迪此次合作充满了想像空间。

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规定,动力蓄电池检测要通过《汽车动力蓄电池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延伸检查要求》,否则搭载该电池的新能源车辆将无法进入推广目录、无法获得补贴。要进入这一目录需要满足产品技术指标、在中国建合资建厂、本土化研发等要求。目前,三星电子已经主动加大在中国本土化研发的投入,而一旦寻找到合适的合资伙伴,目前已经是“死棋”的局面将有望被扭转。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