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十区”打造票交所 未来现场文化会和VR并行

李意安2016-07-20 23:06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意安 2012年开始创业至今,李明伟亲眼看着票务江湖由蓝海渐渐转红。作为“西十区”的董事长兼CEO,他认为,一切才刚刚起步。

“票看上去是薄薄一张纸,但它更是一张通行证,是用户消费体验和商家变现的双向准入门槛,所以它同时抓住了两类人,而抓住了这两类人,我们的商业模式就被赋予了激活的可能性。”李明伟告诉经济观察网,“票,是打开现场文化领域的一个切口。”

2015年,西十区提出了打造中国最大的“票交所”的愿景,立志打造国内最大的现场娱乐平台和线上文化地标。

经济观察网:你们所经营的范围和领域包括哪些?主要的票源是什么?

李明伟:简单来说,除了电影票,现场文化领域我们基本都涉足了。但凡要离开电脑走出家门去现场体验的,都被我们归类到现场文化,包括演唱会、话剧、音乐会、儿童剧、杂技、魔术、相声这些舞台表演,足球、篮球、网球、斯诺克等各种体育赛事,欢乐谷、迪斯尼等主题乐园,甚至一些展会,所有线下的休闲娱乐方式,我们都在经营,但我们有边界,就是“现场文化”。

现在在西十区入驻的商户已经突破1万,其中B端商户主要包括主办商、经销商、代理公司,被我们成为一级市场,中国最一线的演出公司和票务网站基本都已经和我们完成了系统对接,比如永乐票务、东方票务、格瓦拉、微票等,它们的票我们是同步刷新的,可以视作我们的一个商户;而C端商户则包括黄牛群体和白领群体,属于二级转让市场。

经济观察报:从交易贡献来看,机构和个人,两者所占的比重如何?

李明伟: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是,截止去年底主要的交易规模贡献依然来自于机构,而今年,个人端的交易已经实现了反超。

这有很多的原因。但总而言之,因为热门票的卖票基本都要靠二级市场,事实上交易规模越大就越依赖个人端的交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布局现场文化领域,成立了专门的文化产业基金。很清楚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演唱会产业在明显爆发,举个例子,因为临近春节,往年1月2月都是淡季,但是今年淡季不淡,BigBang、周杰伦都开始预售票。今年BigBang要做40场演唱会,周杰伦也有至少10场,张学友、王菲、李宇春今年也开始巡演或开个唱,一些国际icon也纷纷加大了内地的演唱会频次。

与此同时,2016年我们开始了全国性扩张,目前已经扩展到全国50个城市了。而去年我们还仅仅止步于北上广等10个城市。

所以现在可以看到的清晰数据是:2015年,高峰时期我们有780万张票同时挂售,其中98%来自于机构,2%来自于个人;成交的票当中,75%是来自于机构,25%来自于个人。但截止到今年6月底,数据已经发生逆转,个人卖的票占60%以上,机构卖的票30%以上。

经济观察网:传统票务经营的痛点在哪里?你们又是如何解决?

李明伟:一个演出从开票到开演,动辄1、2个月,甚至半年一年。在传统的票务网站,买卖依据票面价格来定,不受市场供求影响。热门票基本在1分钟就被抢光了,长一点也不会超过10分钟。此后的时间里,直到开演,一级市场都买不到票,99%的热门票都进入了二级市场,因为稀缺和信息不对称,二级市场中,黄牛制造假票或是坐地起价的状况比比皆是。而西十区所做的事情,就是规范二级市场。

首先我们引入竞价机制,你在西十区上寻找那些热门的演唱会,都有数十上百个商家在卖票,竞价机制限定了价格天花板。

为了预防假票和减少违约,西十区采用了三层措施:

第一,身份认证。我们的商户分两类:机构和个人。机构必须线下签合同,个人身份认证必须拿着身份证拍照传给我们,且银行的结算账户与身份证也必须一致。

第二,身份认证完后,是流程设置。流程中我们引入了保证金制度规定个人挂票时必须冻结一部分保证金。如果成交后或用户观演后没有出现任何申诉,我们就会结款给卖家,但是保证金会直到演出结束才解冻。交易失败、假票或是挂羊头卖狗肉交易与约定不一致等,一切由于卖方原因导致买方利益受损的行为,卖家不但收不到票款,保证金也会被全部扣除,用以赔付买方。在这种机制下,过去三年半,我们的平台上没有出现过一单假票。

第三就是无票赔付机制,一旦出现非买家原因导致的交易失败,西十区不光确保买家资金安全返还,还会进行先行赔付,多的达到了退一赔一,而赔付的资金就来自卖家的保证金。

经济观察网:西十区自身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今年规模增长较去年是一个什么水平?

李明伟:目前是佣金模式。成交之后我们卖家收5%的佣金。个人是50块封顶,机构是不封顶的。我们今年上半年的交易额相比去年同期已经有3倍的增长了。我们差不多每一年都有3倍左右的增长。

经济观察网:西十区现在有没有风投入驻?估值在什么水平?未来的想象空间在哪里?

李明伟:我们已经有过四次融资,创业初期有过两轮天使,一次A轮,一次A+轮,很快B轮也会确定。先后融资近亿,估值已近10亿。

第一笔天使是最初的启动资金,第二笔在2013年1月份入驻,2014年我们引入了CMC华人文化产业基金的A轮,2015我们获得了创丰资本的A+轮。CMC华人文化产业基金是由黎瑞刚先生掌舵,也是中国最著名的文化产业基金,而创丰资本则是在资本市场有着深厚的背景。。

融资之后资金的使用方向主要会被用于快速树立品牌和加速产品开发升级,所以我们现在主要的开支在市场渗透和团队建设两大块。

我们判断,未来现场文化会和VR并行,成为左手VR,右手真实体验的全新产业格局,至少拥有3万亿以上的市场空间。而目前文化演出的市场规模整体只有数几百亿,只有美国的1%。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十区未来的想象空间基于两点:第一,用户行为的数据库。谁看了什么票、买了什么票,谁买得贵、谁买得便宜,我们都知道;第二,交易行为数据库。任何一个演出从开票到开演,价格与交易波动都是一个震荡曲线,随供需变化而变化。

这两大数据库是西十区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大数据的土壤上,我们的商业模式里可以生长出三棵树:第一,票务。用一个差异化的商业模式来做票务交易所,其目的是把粉丝、把各类的爱好者引到现场;第二,同场互动和社交。粉丝到了现场之后除了看演出,还可以干吗?我们会加强互动,这一块工作已经进入研究和筹备阶段;第三,强关联衍生市场,例如衍生品。我们现在积累了这两类人群,一类是下游粉丝,一类是上游产业链的从业者。围绕他们可以开展很多强关联的衍生业务。

经济观察网:“西十区”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包括“票交所”这个创意,是您自己想的吗?

李明伟:票交所的全称是票务交易所。这个称呼能够体现我们的定位,并真实全面地展现我们的特点:囊括了我们一级市场的二级市场的交易体系,同时,把不规范的场外交易变成场内交易,解决真实性的同时,让价格竞争正当有序,让交易靠谱有保障。

但我们不会止步于票务买卖,在这个小切口的后面,我们要打开所有现场文化的经营局面。而现场文化的精髓就在于现场感,所以“西十区”听上去就很有现场感和文艺范儿。

美国有百老汇、英国有伦敦西区、法国有巴黎右岸、纽约有格林威治村,文化地标不光是一个历史建筑,更是一种文化思潮的发源地和风向标,而在中国,这样的文化地标可谓凤毛麟角。“西十区”表达的是我们树立文化地标的愿景,先树立线上地标,再逐步打造线下地标。

经济观察网:西十区用户数现在是一个什么规模?战略目标如何定位?

李明伟:目前我们的用户数已经突破900万。我们的中期目标是要做打开现场文化产业链,成为用户最喜欢的现场娱乐平台。而近期几年目标定位则是最中国最大的票务交易所,包括中国最大最有保障的二级票务市场平台,例如我们要做黄牛时代的“终结者”,这个“终结”的意思不是要消灭黄牛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物种,而是把它从不规范、不透明、时有卖假票或漫天要价的混乱现状中扭转过来,变成一个阳光透明的、规范有序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