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多媒体 > Boss说 >
经观会客厅|王燕:传统银行的互联网+时代转型
2016-08-11 17:25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 编辑:经济观察网
导语:银行的信息技术部门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经观新媒体视频中心出品

(解说)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期经观会客厅我们邀请到了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王燕女士,与我们分享互联网+时代银行行业转型升级中的机遇与挑战。

 1.银行面临金融技术创新和风险管控的巨大挑战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欧阳晓红

王总,就当前金融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的技术上的压力和挑战是什么?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王燕

应该说银行的信息技术部门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在互联网等新技术催生的新的经济模式下,如何来帮助银行实现业务的转型,和服务模式的转型,这是一个巨大的课题。这是第一个压力,第二个是吸引和培养掌握新技术的这样一些技术人才,加快现有技术人员的观念转变和技术的转型,这是第二个方面。第三,还是我们风险的管控,确保银行业务的连续性,保障客户和银行资金的安全,一边创新,一边要维持这样的业务运营的稳定,这是主要的三个方面,三大挑战。

2.与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合作可以带来共赢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欧阳晓红

在庞大数据压力下,金融机构对获取处理和分析大量用户数据方面,产生了什么新的要求,未来怎样提升用户体验,水平升级,服务能力,在这方面金融机构在IT方面的投入怎样?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王燕

银行业对数据一直是高度的重视,一直致力于建立这样的数据管控机制,建立数据的标准和数据建设的环境,大多数银行,一些先进的银行大概保存了十年以上的银行交易数据,这些数据被广泛地应用于客户的授信,评级,资产风险,资产负债管理,操作风险这样的预警,监控,以及客户的营销。这些数据质量比较高,我个人认为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这些数据都是极具价值的。

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就数据的这样一个丰富性,数据获得的渠道,广泛性,以及数据获得的便利性,特别是一些大数据处理的技术上,我们和互联网的企业比,我们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基于大数据的这样一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计算技术方面,我们也是有很大的差距或者不足,这些互联网企业有天然数据的优势。但是,我们也是看到了有合作的机会,这些合作能够带来共赢。

3.银行在IT建设上要实现观念和技术架构的双转型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欧阳晓红

您在推进与各方的合作过程当中,银行在自身IT建设上做了怎样的准备?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王燕

王燕:我们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观念的转型,还有一个是技术架构的转型,主要是这两个方面,因为你也知道我们银行是20多年来,主要是用商业的闭源的系统,这个上面银行的技术人员应该说水平还是挺高的,面对这种开源的新技术有观念转型的问题,这是一个。另外一个技术升级和更新的问题都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中信银行来讲在“十三五”的战略里面已经明确提出把这方面转型的战略,制订了明确的行动计划。

(解说)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传统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对此,王燕女士认为传统银行应当实现观念和技术上全面的转型升级,保持传统银行优良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管理约束能力,调整发展战略,推动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

4.银行需要稳定持续的开源技术支持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欧阳晓红

王总好,我想问一下金融行业的企业,如何看待开源环境中部署关键任务的趋势,比如说计划实现关键任务向开源环境的迁移金融行业的企业及单位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难题。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王燕

开源是大的技术趋势,开源社区也是非常的活跃,这是代表了未来的技术方向,我们银行要加入到互联网+的这样一个竞争环境当中去的话,必须跟踪应用最终掌握这些开源的新技术。

不可否认的事情,技术转型对我们来讲风险和挑战还是非常大的,面临的主要难题,第一是银行的现有的,前面也说了,银行现有的技术人员,技术团队更加熟悉传统的商业技术,如果要掌握这块新的开源技术,确实有一个过程,要转型的过程,有学习的过程。

第二,开源这个技术的市场环境还不是很成熟,这些新的技术人才主要掌握在大的互联网公司里面,这些公司又不向银行独立地提供这样的技术服务,能够提供技术服务的主要是在一些创业型的团队,这些团队一般规模小,不太稳定,从银行的持续稳定性发展来讲,从我们这个角度来看,服务的持续性可能有一定的不足。

第三,我们认为开源技术也有一些对银行业务来讲非常至关重要的技术,还没有非常可靠的解决方案,基于CAP理论,分布式的数据库的技术可以满足交易的高并发时的需求,但是难以保证数据的实时的一致性,最终会达到一致性,但是实时的一致性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个实时的一致性对银行来讲又是至关重要,因为要时刻保持我们客户,银行资金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这是银行那么多年来必须遵循的铁律,这个关键技术问题目前确实没有很可靠的解决方案。

5. 传统银行的技术改造应当循序渐进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欧阳晓红

王总,问一下,就是说有没有这样一个既顺应开源趋势,同时又能确保数据实时一致性集中的方案在银行领域的前景怎样?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王燕

当然,这个技术上是存在一定的争论,技术上是有解决的方案,确实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包括一些新的银行,新的互联网的银行,他们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案,但是对我们传统的银行来讲,因为我们的系统特别的复杂,涉及到了维度特别多,还有一些产品是多种产品的组合,如果我们要往这个改造的话,这个迁移的成本非常大,几乎是要全部的程度,对银行来讲如何保证客户服务的持续性和连续性,对我们来讲压力就非常大了,而且不仅成本大,而且技术难度也大,确实从目前来看,不论从国外银行和国内的银行来看,没有完全地成功经验。

所以,对我们来讲,这个可能是寄希望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逐步地一个迁移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中我们解决技术难题,逐步地解决技术难题,找到这样的一个合适的路径。

6. 银行应当把认知计算作为战略去考虑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欧阳晓红

王总,问一下银行对(认知)计算的兴趣是怎样的?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王燕

认知计算对银行来说也是意义非常重大,认知计算主要包含信息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的一系列创新技术,我们自己通俗地讲,我们自己简化成大数据+机器学习。

我觉得具体的应用,有几个方面吧,一个是对客户的个性化的产品推荐,或者个性化的定价,通过一系列大数据的机器的学习,针对不同的客户的偏好,包括对产品的需求,价格的引领程度,可以个性化地向他推荐产品,包括对客户的单独的定价。

另外,像智能的理财,因为每个客户对风险的偏好,对财富的增值要求是不一样的,这样可以通过一些机器的学习,通过智能化的模型,可以根据这个客户的需求推出来试销,推荐试用的理财产品,甚至是组合财富管理方案。比如客户流动性管理方面,通过对客户资金的动用变动趋势的分析,可以知道银行流动性的要求有多少,可以做更精确地流动性的管理,

另外在风险的识别方面,违约率和操作的风险,欺诈的识别方面,认知计算我觉得大有作为,交织于现在一般用的小数据,或者是精准数据的一些模型,开发出来的一些模型,我觉得在精度上,准确度上,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所以,银行对认知计算,大数据的应用,是高度的重视,我们也是把这些东西都作为我们银行的战略,写入到我们的战略里面,作为战略去考虑的。

相关文章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