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李意安 深圳报道 8月11日晚间,平安银行发布半年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547.69亿元,同比增长17.59%;拨备前利润达到361.56亿元,同比增长28.26%。
三年内一直保持利润高增长的平安银行,在2016年上半年却仅增6.1%。然而,剔除拨备的因素,该行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和拨备前利润增速并不低。拨备前利润增速和净利润增速的落差,其背后是平安银行上半年计提了200亿元的拨备。2012年全年,该行仅计提拨备31.3亿元,2013年全年为68.9亿元。2014年,平安银行全年计提的拨备超过了150亿元,达到了150.11亿元。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304.85亿元。
“上半年计提的拨备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5%,就是为了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天冷了多盖层被子。”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对记者表示。
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6%,尽管较年初还是上升了0.11个百分点,但与一季末持平,也低于1.75%的行业平均水平。
“部分省市的坏账有见底迹象,新经济占比不断提升,钢铁煤炭现在也开始盈利,福建省的二产是上升的,工业规模增长达到11%,从银行来看,利润增长上半年全行业是3.17%,去年是2.43%。数据来看,经济有复苏迹象。但还需要持续观察一段时间。”邵平表示。
在不良资产的处置上,平安银行加大了核销力度,“不良资产打包卖给资产管理公司,只有两折左右的价格。现在我们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加了,留存利润可以用于核销更多的资产,先核销再回收,至少可以回收到40%左右。”邵平透露。
成本收入比,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2013年,平安银行的成本收入比高达40.8%。此后,这一数值逐年下降,2015年下降至31.3%,到了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28.8%。邵平表示,未来这一数据将向股份制银行第一梯队靠拢。而根据已发布的半年报,浦发银行上半年的成本收入比仅为20.36%。
除此以外,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提升0.10和0.08个百分点至2.67%和2.79%。
事实上,上半年平安银行的各项生息资产、付息负债平均利率同比都在下降,净息差和净利差的逆市上升得益于资产负债结构的持续优化,体现在利率较低的基础性存款负债规模占比提升、同业负债的平均利率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付息负债成本整体下降较多。
邵平表示:“理财和同业存款都是高成本负债,我们严格控制这部分负债的规模,增加由平台化业务而沉淀下来的结算型活期存款,这部分存款的利息仅为0.35%。靠冲时点、冲规模而形成的负债,是不可持续的。”
“增长和发展在经济学上是两个概念。增长是规模的扩展,发展是结构的改善。判断一个银行,要看收入结构和客户结构是否合理,合理的前提下,才能持续发展。打造模式要优于数据的增长,只有规模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邵平表示,转型三年首战告捷,对新三年亦十分有信心。 “前三年,主要围绕规模、效益以及内在发展的基础结构做文章,完成了事业制改革的大布局,并用互联网手段对银行业务的综合效率进行了提升改造,回报已经逐步呈现。下一个三年,管理层将围绕如何塑造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提升经营效率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