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政策“护身符” 本土动力电池坐享红利

刘晓林2016-08-18 10:08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晓林 从六月份第四批动力电池白名单公布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就再也没能恢复此前的平静。8月,距离相关部委给部分新能源车企开出的时间大限——7月1日前解决所用电池非目录企业产品的问题——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网开一面”的沉默和即将在本月公布的第五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带来的是更多的猜测和不安。

不过,在猜测与观望中,清理落后产能的动作已经频出,先是深圳关闭多家电池工厂、业界专家呼吁关注新能源电池安全问题,之后是工信部叫停三款新能源汽车。

但这并不妨碍本土电池企业坐收政策福利和市场红利。“因为日韩电池没登上白名单,国产电池现在成了香饽饽,已经开始坐地起价了”。某新能源整车企业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而在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威慑下,外资品牌也开始了以落地中国为目的的各种本土化合作尝试。在政策保护、利润高企与技术质疑的声浪中,本土动力电池企业的机遇与隐患全面呈现。

本土电池价格水涨船高

“按照政策风向,现在新能源整车企业都在将电池切换成本土企业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本土企业电池价格已经明显上涨了。”向记者透露消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内部人士称,该企业使用的汽车电池包括多个品牌,包括旗下电池合资公司的产品,以及日韩品牌电池,目前也在做电池的切换准备。而本土电池企业对外普遍表示,由于订单增加,短期内产能确实有些紧张,各企业也在纷纷扩产以应对。“企业规划肯定要服从国家产业政策,我们正在根据相关部委的要求把握产品推广的节奏。”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汪光玉对记者表示。在今年4月29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简称《动力电池规范条件》)企业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以及动力电池新国标后,江淮等新能源主流车企就已经接到工信部的通知,要求在两个月内按照标准对所使用的电池进行升级。由于前四批电池公告目录中,江淮、北汽、上汽等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日韩电池都没有入围,所以两个月的调整内容也被认为包括了电池供应商的切换。

记者了解到,新能源车企收到的信息是,在6月30日会有一个正式的文件下发,届时《动力电池规范条件》将由推荐标准变成强制标准,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能否获得国家补贴的第一道门槛。

但该通知并没有如期公布,如今三个月过去了,工信部仍然没有明确发文,但这也没有让车企有丝毫放松,“虽然没有公布,但整车企业都在按要求做调整。”

业界并不知晓工信部的这则通知,但4月份刚上市的纯电动SUV江淮iev6s却很快由于销量过少,而引发因为其使用三星锂电池而面临停产的猜测,汪光玉坦言,“量少确实是由于在电池政策把握上比较谨慎”。目前,安徽国轩高科和华霆力神已经成为江淮新能源两大主要电池供应商。而国轩高科由于三元电池的产业化在今年才启动,所以供应能力确实需要时间去提升。

这种担忧和观望直接带动了本土电池企业的身价水涨船高,最早进入前三批目录的57家电池企业也成为最大赢家。57家企业中,包括了国轩高科、沃特玛、成飞集成、南都电源、亿纬锂能、鹏辉能源、骆驼股份、科陆电子等上市公司,而7月份公布的半年业绩单也证实了政策红利正在给这些企业带来滚滚财源。

国轩高科上半年的营业收入更是同比增长169.11%,达到23.99亿元,净利润达到5.33亿,同比增长141.09%。南都电源8月9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净利润达到1.54亿,同比增长91.52%。其中,新能源动力锂离子电池成为贡献最大的板块,营业收入达到 1.42亿,同比增长323.27%。半年报特别强调,南都电源全资子公司杭州南都动力入选了工信部动力电池第四批目录,“对于2016年下半年锂电发货及今后的市场拓展将起到关键作用。”成飞集成8月10日刚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财报同样飘红,净利润实现5137万元,同比增长100.54%,其中,锂电池业务的营业收入占了总营业收入的72%。

8月,备受关注的第五批符合《动力电池规范条件》的企业公告将浮出水面,该目录是否会与车型目录挂钩?外资品牌是否会获得进入目录的渠道?众多悬念有望落地。但分析认为,无论是从产业保护角度,还是包括政治因素在内的综合考量,本土电池企业都将继续享受政府福利。

电池暴利争议

对于本土新能源电池企业的春天,并不是所有人都表示乐观。“锂电行业在国外其实是亏的,但中国的本土电池企业是爆赚的。”在电动车百人会日前举行的“电动汽车热点问题系列研讨会”上,中金公司研究部汽车分析师奉玮列出了一张利润对照表,左边的某家韩国锂电池企业在2015年的营业利润率是-20%,预计2018年才能实现盈亏平衡,2022年才能达到10%。而国轩高科2015年的营业利润率高达30.7%。净利润高达26.1%。

奉玮认为这源于长久以来的消费者补贴供应者的思路,这一看法得到长安新能源汽车总经理任勇的认同,他认为,现在零部件企业是赚的,整车企业是亏的。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最终很可能都补到零部件去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在材料中的占比非常高,但现在有些零部件,选用国际上成熟供应商的产品可能比国内供应商的更便宜、更好,性价比更高。随着外资产品受限,本土产品利润只会更高。”

除了“吞掉”新能源车企的补贴,电池行业还享受着专有补贴。7月1日,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收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项目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补助资金1.17亿元,该项补助资金将用于合肥国轩“年产6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的项目建设。

虽然供需不平衡决定了价格上涨的必然性,但对于技术上的竞争力与这种价格体系是否匹配,业内仍存较大争议。全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委员会的主任吴志新认为,虽然目前基本的电池材料都可以实现自给,但下一代的材料技术仍没有掌握。同时,电池生产设备仍依赖于国外,生产一致性上与国外产品差距大,而且对电池系统的机理研究也比较少。

此外,电池企业的扩产也已经引发关于结构性过剩、有效产能不足等新的担忧。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54家动力电池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发布了投资扩产计划,投资总额近1160亿。而在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看来,为满足当前新能源汽车生产所需,“(已经进入电池目录的)57家产能都用不了”。

南都电源在半年报中预警称,2017年后,随着国家关于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及锂电产能的全面释放,国内锂电短期将出现产能过剩,随之可能引起产品价格下降,动力锂电的政策与市场风险正在不断加大。

值得关注的是,在刚过去的7月,国内电池产能集中地深圳上演了密集的电池企业查封风暴。根据公开报道,先后关闭的电池工厂达50余家。7月,深圳发生了4起电池工厂起火事件。

深圳只是一个缩影,全国范围内,今年已经有9起电池厂起火事件。据工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发生了8起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事故发生率不断提高。其中电动客车事故发生率在2015年底就达到了千分之0.1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很多业内朋友都给我打电话时,都表示对电池安全问题很担心,今年的事故太多了。”王子冬表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行业产业报道部主任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行业性事件、企业动态;全程记录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端、升温、爆发,以及每一次新技术浪潮;对自动驾驶、造车新势力、汽车行业投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以及汽车产业政策变动进行持续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