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实业家遭遇高房价:努力十几年 不如买幢楼

刘创2016-09-24 10:1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创 “我们努力了十几年,还不如人家一幢楼赚得多,这肯定会弄得我们的心态不平衡。”对于房价的高企,来自浙江台州的应洪波唏嘘不已。

作为绿佳车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应洪波在近日一场制造业公司聚集的论坛上,与其他数位同处制造行业的企业家一道,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迅猛飙升狠狠的吐槽了一把。

在这场持续一天的论坛中,经济观察报记者一共采访了6位制造业公司负责人,他们的企业分别来自江苏、浙江、广东,有的生产电动车,有的制造管子,还有的是热水器与燃具上市公司。值得回味的是,虽然所处行业不同,但这6位企业家都向记者表达了同一种无奈:过高的房价,给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压力山大”

在江苏企业家郑泽山与记者的交谈中,不少人上前倾听。郑泽山的结论格外简洁鲜明:“如果房地产高,实体就难做;如果房地产便宜,实体就好做。”

郑泽山是江苏润山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针织机械的制造,属于典型的制造企业,公司位于江苏省常熟市。

“实体经济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中国离不开实体经济。如果房地产价格太高,会造成实体(企业)没办法生存下去,”郑泽山说,“一旦房地产价格太高,工人会承受不了这个房价,成本又都会间接地落在实体经济上。”

郑泽山或许担心自己解释得不够清楚,又具体说道:“本来房子不应该值这么多钱,它膨胀以后,大家成了房奴,一辈子都为房子作贡献。可能一个工人打工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子,所以这就无形之中给企业增加了压力,因为他(工人)会要求加工资来应对高涨的房价。”

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浙江日康婴儿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利民,他与应洪波都来自浙江台州。“土地价格相当高,对我们民营企业有很大的压力。”洪利民告诉记者,台州土地价格的上涨,导致劳动力成本也水涨船高。土地价格上涨了,房价也随之上涨,房价上涨后,房租也随之升高,并且物价也受到影响,在洪利民口中,这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的连锁反应。

“有时候其他地方的人来我们台州,都说我们那的小区(房价)太贵了。”洪利民语速不快,信息简练清晰。

江苏高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夫的观点与郑泽山、洪利民异曲同工,他的企业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公司的陶瓷产品曾被APEC会议选中。“人在一生中的置业、租房的成本,在整体收入中所占比例是相当大的,因此,如果房价上升的速度过快,必然会拉高整体的生活成本,生活压力自然会很大。”王贵夫告诉记者,如果企业的工资不能适应上涨的速度,可能会引起员工情绪的不稳定,甚至工作变动的可能性都会增加。

王贵夫还补充道,现在这一轮房地产的涨价,主要还是在一二线城市,客观上可能会推动产业向三四线城市的转移,不过这种转移可能对中国发展也是有利的。

但在洪利民看来,这样的转移是有条件的。洪利民认为,有的企业可以转移,但有的企业不可以,这些企业对交通物流、零部件配套设施等条件有一定要求。

心理不平衡

同样来自浙江台州的应洪波,是与记者交谈的企业家中,相貌显得最为年轻,并且语速最快、信息量最大的一位。

这位从事电动车制造的企业家,在河南、天津、台州都有工厂,公司总体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一开口,应洪波便似乎说出了纳闷已久的心里话:“我做企业十几年,说得不好听,中国经济发展当中很多所谓创富的机会,其实是对实体企业,或者说制造业,是有打击的,特别是对我们心灵上有打击。”

应洪波觉得,自己做实业老老实实养活几千号工人,创造就业,生产产品,为社会做贡献,然而努力了十几年,却不如人家一幢楼赚得多。“你说这弄得我们心态会不会产生变化?这肯定会弄得我们的心态不平衡。”应洪波自问自答道。

除了对于利润获得难易程度的无奈,应洪波还觉得实业企业家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应洪波说,“中国制造业目前这么艰难,社会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生事物,比如资本投资的高回报率,这些新事物一夜之间就比得上我们十年二十年的沉淀,社会对于这些新事物的注意力显然要比给予我们的多得多,这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应洪波认为,中国的楼市再兴旺,也不可能卖到美国、欧洲,从全球的竞争角度看,房地产对国家的竞争力没有贡献。“国家的竞争力不在房地产,必须在实业。但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实业企业家还没有真正地被社会认同,不被认可。”应洪波强调道。

类似的观点,在“台州老乡”洪利民的口中也出现过:“我们中国房价高企,搞得我们信心都没有了,现在每个行业都做房地产,稍微有点名气的企业,都加入房地产这个行业,因为房地产这个行业的钱似乎太好挣了。”

高房价下的浮躁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而过低的回报,显然是造成实业企业家们心里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沈雪峰的慈溪市瑞峰管业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慈溪市,生产的煤气管销往印尼、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告诉记者,对手里有点钱的实业企业家来说,房子越贵,企业家就会浮躁,就想去拼命短时间马上获得回报。

应洪波甚至直言:“做实业的,都是把房地产恨透了。”应洪波说,虽然投资房地产与否跟企业的定位有关,但毕竟房地产的诱惑太大,与实业的回报率太不平衡。

王贵夫觉得,房价快速上升以后,无疑会对机构和个人的投资方向都会产生影响——机构投资会介入到房地产行业中,而个人投资则会通过持有房产、转让的方式获得利益。“除非房地产是有持续的市场基础,如果不是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还是会有市场调节,它的风险性也会呈现出来。”王贵夫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长远来看,房地产的泡沫是会碎的。

而作为调控社会资金流向的重要机构——银行,客观上或许也给实业企业带来了困难。因此大量的资金流向了高回报的房地产,而分配给实业企业的资金便在客观上减少。

王贵夫显然认可这样的观点,他向记者表示,银行也是一个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然而金融蛋糕就这么大,那么在总比重中,如果某一个行业的获利更高,银行肯定做一些倾斜。“尽管国家也在控制,但是行政手段跟经济利益市场行为发生冲突的时候,我认为市场的胜算会更大。”王贵夫说道。

郑泽山的表达更为具体,认为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来自银行的压力。郑泽山举例说,“我现在拼命地制造,然后质押给银行,然后从银行里面拿出一部分钱出来再投资,但现在这个成本就高了,因为产品利润也不是很好,然而银行年利率最低要6%,企业哪里能受得了?”“所以你要先赚钱给银行,然后赚给工人,最后才能赚给自己。但现在产品哪有这种利润。大部份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郑泽山告诉记者。

而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其魁认为,现在老百姓手里钱没地方去,房地产承载了一部分投资的功能,所以价格总是不会下滑。

不过徐其魁坦言,自己的企业主要是制造热水器和燃具,房地产的发展,对其企业来说反而是件好事,因为更多的新房便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热水去和燃具。

杭州G20峰会过后,杭州房价再次上涨,沈雪峰的亲属也曾劝说其在杭州买房。但沈雪峰觉得,投资房产没有必要,还是要静下心来,把钱投入到生产和主营业务中。“房子是短期(投资),疯狂的东西都不是好东西。”在几位交谈对象中,沈雪峰是唯一一位多次强调实业企业一定不能浮躁,要静得下心才能够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

不过,沈雪峰同时也承认,土地成本的升高,对其企业建设厂房和扩大生产,也带来了压力。

希望

那么作为企业家,对房地产的理想愿景是什么样的?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许多企业家的答案离不开一个关键词:政府。

应洪波向记者描绘了他理想中的场景:对地方政府而言,如果房地产占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这就有些扭曲了;对国家来讲,人民的安居乐业才是根本,如果老百姓连房都没得住,那么对社会本身就存在不安全隐患。

“所以国家应该服务于民生,让房地产行业能够更健康和可持续地成长,而不是爆发性地推动产业成长,到处盖楼,弄得老百姓二三十年不吃不喝才买得起一套房。”应洪波说道。

而王贵夫与郑泽山的观点则不约而同地一致。这两位来自江苏的企业家认为,卖地就是卖资源,这是一种短期性的收入,因为资源总会枯竭,而实业给政府贡献的税收则是长期性的,取之不竭,并且同时还能吸纳当地的劳动力。“甚至制造业还能提高一个地方的知名度。”王贵夫认为,因此政府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而不是仅仅追求短期效益。

相比之下,沈雪峰的愿景则更加简单,却又务实:希望房价不要太高,土地不要太贵,至少优秀的人才要能买得起房,而不是离谱到比如10万元一个平方这样。

洪利民也有类似的观点,他告诉记者,一个老百姓,几年都挣不来一套房子,甚至一辈子都挣不来一套房,老百姓心里怎么想?“往大了说,这个社会会稳定吗?”洪利民双手一摊,说道。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