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如何看深港通下的A股投资?

温天纳2016-11-27 12:30

经济观察网 温天纳/文  11月26日笔者应官方机构邀请,作为主题演讲嘉宾,与来自证监会、交易所高层共同参与大型官方深港通论坛,共商盛事。深港通虽落实在12月5日,与预期的11月推出,的确存在若干时差,笔者认为情况难免与人民币对美元走弱的大环境有关。

投资者在投资A股时,需要面对人民币对美元走弱的大环境,具备抗跌力的A股将会是投资重点,但如何寻找?理论上,笔者认为必须寻找业绩能受惠于人民币贬值的标的,以及寻找高股息的标的。

对个别企业而言,人民币贬值有助改善了出口竞争力,透过海外销售增加外汇收益。参考市场统计,今年上半年A股非金融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近14%,而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总体营收同比增长速度则只有4%,当中海外营收占整体营收亦有改善。在上半年,内地电子、家电、国防、电脑、纺织品和服装的海外营收占总营收比例达至新高,相关行业的优势值得关注,不过此类型企业往往亦有高外币债务的问题,故此人民币贬值究竟能带来多少好处,有待进一步分析。

再看看所谓高股息股,传统上大家会觉得银行、高速公路和消费类个股是高股息率的主力。笔者参考过11月14日的一个A股全行业股息统计:

QQ截图20161127122026

上述表外其他行业及板块的股息率都是在1%以下,从息率观察并不吸引。内地去年底亦有一个统计,高于一年期定存率1.5%的高息股,只有200家左右。故此,靠股息对冲人民币贬值,并不可行。

回到现实,沪港通已平稳操作两年,投资者现在对深港通的预期也变得较为实在。故此,不少内地机构投资者早已提前部署深圳相关概念股。参考分析,内地基金重点布局了房地产、白酒与中药股,目前持股市值分别约人民币(下同)117亿元、98亿元、71亿元,合计达286亿元。

内地投资者初步估计深港通开启后,将会有大约750至1500亿元的增量机构资金进入A股。虽然这些资金或许幷非在短期内一次性流入,但是内地机构投资者对相关概念股的贡献不可忽略。

纵观深港通概念,深股通标的股具备两项特征:

一、标的企业经营业绩较理想,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性。参考今年第三季报,标的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3%,净利润增长幅度达16%以上。在同期,沪深所有A股上市企业这两项指标分别只有3.2%和1.7%;

二、行业分布上具有强烈深圳新兴企业的特色,与沪股通标的形成某程度上的互补。

经过多轮的金融震荡,投资者开始关注低风险但具备较高投资收益率的概念,已经不再过份重视题材炒作,以避免过大的波动风险。内地资金投资理念慢慢回归业绩基本面和现金流,目前地产板块蓝筹估值较低、分红稳定,较大机会能维持高息率。早前保险资金亦开始增持地产股,开始引证了这趋势。

除了房地产板块之外,内地基金在深港通领域中亦开始喜爱“吃中药”。参考内地非正式统计,在深港通潜在标的股中,从行业分类领域分析,中药行业的市值约为4,248亿元,市值幷不低。从内地基金重仓股角度看,直至到第三季度尾,22家中药概念股中有16家被基金重仓持有,内地基金总共持有16家中药行业概念股1.94亿股,持股总市值约为71亿元,空间甚大。

此外,自进入第四季度,内地金融机构开始集中调研中药概念股。参考非正式统计,在22家中药概念股中,截至11月20日,共有12家接受机构集体调研,比例逾半,趋势不容忽视。

无论如何,内地机构的偏好如房地产、白酒与中药股等,投资者可作为参考,但是内地房地产市场始终是中央正在重点调控的领域,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故此,投资者应该以更为实际的角度去判断中央国策的趋势,以及投资者的喜好。在国家稳经济、调结构的主调下,消费经济及基建投资将持续成为投资的主题,而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大环境下,投资者更需要选择受益行业。

(作者为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作者为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