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商业人物榜 | 石文:“彩虹”的思维突破

沈怡然2016-12-30 23:58

经济观察报 沈怡然/文 石文,49岁,“彩虹”无人机系列总工程师,负责总体设计和执行工作,他所带团队研制的,是在中国首例具有完整型谱的武装无人机。

“彩虹”无人机被称作中国版“捕食者”,目前已进入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东非、中非、北非、西非等国市场。在2015年8月CH-5首飞成功,意味着“彩虹”系列形成全型谱体系,从CH-1、2的侦察型无人机到CH-3、4、5的察打一体型无人机,“彩虹”产品更新速度之快,几乎是一年一款。

研制“彩虹”的团队,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下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气动院”)。采访当日,石文以西装、西裤、领带的装束出现,身材清瘦,据航天气动院同事所讲,他整日参与各类技术和项目会议。

在航天气动院同事眼中,石文还具备一项“特异功能”,可以一天不喝水不吃饭,他的办公室没有饮水设备,桌上从不放茶杯。而提到吃饭、喝水这些“小事”,石文的态度是“人上了年纪,不用老吃饭”,采访当日,他也以一根香烟代替午饭;据单位员工说,这是他多年出差海外,甚至海外战场,常缺乏餐饮条件,才练就这样的“本领”。

谈到他所在团队,石文称“这是个高度市场化的技术队伍,几乎没有依靠国家支持,以自我发展形式走到今天”。以产品从设计、研制到验证,都以市场需求牵引,团队与客户的交融与磨合中来。

团队的眼光落在海外市场,在国内选择产业链合作商,在国外寻求客户。石文所在的团队,空气动力研究背景出身,却在2003年从无人机市场赚得第一桶金。他和团队的经历神秘而传奇,也是中国特种飞行器走向海外的典型,将技术与市场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他的一个信念是“技术与市场永不分离”。

现在,就像常年盘旋在五千米高空的彩虹无人机,正拨开云雾,飞落到众人眼前。石文总工和“彩虹”无人机团队的故事正从幕后走向台前。

“彩虹”是不是中国版“捕食者”?

2003年以来,彩虹无人机已出口10多个国家,基本涵盖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东非、中非、北非、西非等国,覆盖“一带一路”全线。市场销量上,累计交付彩虹无人机近百架(套),加上其他出口产品,出口创汇近10亿美金。

拿下了几个国际大单,“彩虹”无人机在国际市场“飞”出了一些名声,甚至引起了美国“捕食者”生产商的注意。目前,美国国会禁止单位向外出售“捕食者”无人机,有消息称,在2009至2011年,他们一度呼吁美国国会开放“限售令”,似乎想拿回“彩虹”在“一带一路”全线的市场。

“彩虹”是对标“捕食者”来发展迭代的,也被频频拿来和这位国际“老大哥”对比,就载重性能指标来看,“捕食者”MQ-1无人机的载重就达1020公斤,其他指标更高如珠穆朗玛峰,仍不是彩虹短期内可攀登的,用石文的话说,“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正逐步拉近,目前CH-5产品,仅在部分性能上实现超越”。

但石文认为,真正让“彩虹”无人机杀入这10多个国家的,是它突破思维形成的新定位,并非取决于它与“老大哥”有多少性能比肩,而是取决于它能执行多少任务,以及有多少任务是“老大哥”不能做的。对于这种思维,石文的解释是,“彩虹”绝不是所有高精尖技术的盲目堆砌,而是受客户国真实的需求的牵引,量身定制的产品。

对此,团队有自己的理由,石文称,当时做这个选择,是给产品差异化定位,能以目前较弱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自制外挂设备,然后挂载到无人机上;王宏伟称,这项需求是和“伙伴”共同磨合出来的,他们看好这项需求,甚至给团队一笔经费做研究。

石文所说的,是CH-3到CH-3A的定位,才能以低成本做出产品,这个问题困扰来他们半年之久,两人主导下,团队在不知多少次磨合中找到这个方向。

“所以继续发挥彩虹长航时和大载重的优势,让其产品在长时间巡视中,才是CH-3的功能定位,以此为出发点,石文和王宏伟搞清了产品在性能上孰轻孰重,以及成本控制的方向,他们认为,这也是彩虹CH-3、4、5在业内、尤其客户眼中具备高性价比特点的关键原因。

团队后来以同样定位研制了CH-4和CH-5,形成察打一体无人机系列产品。从性能上看,航时和载重不断加强,最大载重从180到1200千克,高出6.7倍;留空时间从12小时到30小时;型号从3到5。

如何赚到第一桶金?

“彩虹”在开拓多国市场前,是如何打响“第一炮”的?2003年,石文所在的团队赚到了第一桶金。据石文总结,这是彩虹无人机实现从无到有的第一步,而这一步的关键依然是,思维的突破。

这单生意出售的CH-1产品,仅能满足空中侦察和监视这类基本作战需求,属于战术无人机体系中初级产品。

但恰恰是这一单生意,成为彩虹无人机杀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因为与团队做成第一笔生意的,并非国内某个科研机构或军工集团,更不是政府,而是来自一个距离中国400公里远的南亚国家。尤其是长期跑海外市场的王宏伟,甚至亲切地称为“伙伴”,他认为,与这个国家,是颠覆他们思维的第一个合作伙伴,多年身处国内科研体制的两个人,终于开眼看世界。“思维的转变带来第一桶金”,石文称,海外沟通、了解市场,是彩虹无人机得以能进入军贸行业的起点。另一个收获就是,团队形成了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后来的市场化发展铺下一条路。

时间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宏伟和石文并没做过无人机,而是在气动技术领域搞研究,他们就职于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该院在气动技术领域与某国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在院里,王宏伟作为代表气动院与该国合作的接洽人,逐渐从那学了不少东西。

当时中国科研体制海外合作机会很少,尽管九十年代的经济大发展勾起了很多科研人的事业野心,但科研人少有接触国外的机会,似乎空有一番抱负不知何处施展。王宏伟回忆着和石文两人那一阶段的想法,“国内气动技术的市场就那么大,项目不多,经费支持也少,这么下去也就够吃饭的”。石文说,“有平台、有技术、有人才,整个气动院面临的问题是,不知怎么开拓新市场”。

而“伙伴”的国际化视野,是他们接触无人机的一个契机。王宏伟称,从“伙伴”那听说国际研究正流行一个新概念“无人机”,国际上诸多科研机构正研发火热,致力于将无人机作为一个机械平台,通过搭载导航、处理器、弹药等零部件形成战术系统。

一个朦胧的想法出现,空气动力技术恰恰可以作为无人机的核心技术之一,那么多年致力于这项技术的团队,是否可以通过自主设计、集成并验证无人机产品,将零部件外包给国内合作伙伴,做出产品再卖到国际军贸市场,这样的研制思路和盈利模式,一定能赚钱。

王宏伟把这个想法告诉院长,得到了院长大方向上的认同,而石文得知后,也激起了兴趣,由于石文的学院研究背景是制造飞机,他说“做飞机是我从小的梦想”,后来两人一同去找“伙伴”,这个想法也在双方沟通中逐渐清晰。

2003年的一天,“伙伴”提出:“能不能做一款作战无人机给我们,我们出需求,你们出产品,如何?”这个时候,想法一出,两方一拍即合。“回想当时,真是个改变团队历史的一步”,王宏伟说。

后来,对于无人机在军贸市场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团队经过了一番调研,院长李锋组建了无人机项目组,8个人,石文、王宏伟主动请缨加入。具备飞机制造和气动技术研究背景的石文成了该项目总工程师,带领团队做出了彩虹系列第一款产品。

对方提出的产品需求,是能够完成战场侦察、目标定位、校正炮火射击、情报收集和电子战、目标毁伤状况评估等侦察和监视任务。这向产品国内没有研制先例,很多想法在实践中不断碰撞和摩擦。直到2004年首次将产品交付飞行时还发生了意外。

据石文讲述,01号机在火箭发射瞬间开伞电爆管突然开启,降落伞打开,飞机如脱缰野马直接被拽落下来,滑撬和机身机翼严重受损。当时团队在国外交付,大家就地修复,基弧两天两夜没有合眼,最终修好了损坏结构并找出意外原因。顺利完成随后四次交付飞行。

这单生意促成了和“伙伴”在无人机上的后续合作,签订了第二个军贸合同,即CH-2产品,与CH-1无人机相比,CH-2翼展增大到6m,起飞总重增加到220kg。由于沿袭了CH-1设计思路,CH-2仅用不到一年时间,2005年12月,完成了1号机的国内验证试验。

“彩虹”飞向民用市场

军民融合作为军工航发发展必然趋势,一直以来,国家正通过扶持军转民,即将军工产品转化民用,来扩大民用产业同时反哺军工,在军品即便高投入,也能维持现金流循环。“彩虹无人机正飞往这片蓝海”,身处军工行业的石文和王宏伟二人,都积极看好无人机民用市场,希望将产品以行业解决方案的形式,切入几大行业级市场,包括地质矿产调查、海洋监视、海事交通管理、应急通信、地理测绘、管线监测等领域。据石文介绍,诸多产品积极推向民用队伍,包括CH-3、CH-4、CH-802、CH-804等无人机。

近两年珠海航展上,“彩虹”系列产品的展示中,出现了超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据石文介绍,该飞机翼展45米,相当于运-20飞机的规模,并采用太阳能电池作为动力系统,理论上可在海洋上空定点、定航线飞行一个半月,从长度计算来看,可绕地球7圈半。“研发之初就瞄准国际上高端太阳能无人机市场,目前这款产品在性能指标上属于全球前三名之列”,石文说。

“目前正通过伙伴合作形式,实现我国大型无人机沿海进行海洋应用作业飞行,目前正被用于海洋监测,结合目前国家海洋局需求,形成无人机海洋应用系统,使用微星通信实时完成高清图像的多点落地下传,同时,可挂载相机即高光谱设备对海洋环境进行高分辨率观察”。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关注硬科技领域,包括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无人机、虚拟现实(VR/AR)、智能穿戴,以及新材料领域。擅长企业深度报道及上市公司分析报道。发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