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祭出“临时流动性便利” 央行“输血”大行

刘晓鲲2017-01-20 16:45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晓鲲 1月20日,央行微博消息称,为保障春节前现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人民银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临时流动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这一操作可通过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实现流动性的传导。 

这是央行首次祭出“临时流动性便利”工具提供流动性,不过,对于这一工具的定义,央行并未给出解释。

当天早些时候,据路透报道,五大行获准阶段性降准1个百分点,以应对春节期间流动性紧张,春节后将由央行相机恢复正常。据财新报道,五大行近日获降准为分批分次,期限为28天。

对此,招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原因在于节前流动性紧张程度持续超出预期,即使通过天量公开市场操作,紧张程度亦未见缓解,可见公开市场操作压力已达极限,必须祭出降准大招。公开市场操作和MLF等工具释放的是有期限有成本的资金,其对流动性的疏通效果远不及降准,而基础货币投放的缺口始终存在,难以因OMO和MLF而实质性缓解,因此降准逻辑始终成立,降准压力一直存在。

不过,刘东亮认为这不代表货币政策由稳健再次转向宽松。刘东亮说,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的“稳健中性”的提法没有变,目前宏观经济企稳的迹象仍在延续,而人民币贬值预期犹在,这决定了货币政策不会轻易转向,金融降杠杆也仍在途中,货币转向无异于半途而废,春节后央行将相机恢复正常即可说明一切。

如何评估阶段性降准的效果?刘东亮表示,影响比较短暂,资金面可能出现短松长紧的现象。存款准备金变身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这一情景没有先例可循,今日资金面较前几日已明显回暖,或许降准资金已流入市场,但降准的阶段性决定了所释放的资金确实只能用于缓和流动性,而难以做长期运用,同时节后相机回收这部分资金,使得春节后天量公开市场到期存在与降准资金回收叠加的可能性,而回收时点又存在不确定性,这会进一步加大机构对节后流动性的担忧,资金面较大可能出现短松长紧的现象,即节前紧张状态可能缓和,但机构对节后的流动性预期依然偏保守。如果确实如财新报道的28天期限,则阶段性降准的本质其实就是零成本的28天期逆回购。不过对于市场而言,这应属于利好,有利于熨平节前股市、债市的超预期波动。

刘东亮认为,如果此次临时降准确实有力缓和了流动性冲击,那么在未来资金异常紧张的某些时段,阶段性降准可能还会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