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龙小镇:邻从何处来?

宋馥李2017-01-20 17:35

经济观察网 宋馥李/文 我们见面主动微笑问好;我们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尊老爱幼;我们积极参加小镇活动,热心公益,分享快乐……《聚龙小镇文明公约》共有15条,像前三条一样,罗列了业主应有的文明规范。这是成为聚龙小镇业主必须签署的一份公约。

这些公约的字句,在中国很多城市的公共场合都可以见到,它们或者书写在板报上、粉刷在围墙上,成为中国人公共空间的鲜明特征。当然,这些倡导性的话语,往往只有提示的作用,被人们习惯性地忽视。在日常的社会环境中,如果对陌生人微笑,会不会被误解为有所企图呢。

2017年的开年之际,我来到了聚龙小镇,却真切感受到了这份公约的力量。几位不熟悉的居民,向我们几位访客展示出了善意的微笑,一位居民,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公共食堂品尝他们刚刚包好的饺子……

聚龙小镇位于福建省惠安县西部聚龙山麓,以“ 人文”、“森林”、“ 湖泊”、“运动”为主题的超大型综合园区。因为宜人的环境,刚刚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其实它并不是一个行政概念上的小镇,约20000亩的体量,让它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生态宜居社区。

经过近10年的开发建设,聚龙小镇吸引了8个国家、34个省级行政区的6000多户居民到这里来居住。进入社区,操着各种口音的居民,在这里共同生活。每年,小镇会举办一次盛大的邻里宴,2016年,邻里宴的规模达到了210桌,每户居民带一两道拿手菜来赴宴,请邻居品尝,这个盛大的场面,让所有外来者露出艳羡的神情。

一个居民告诉我说:这是一个能改变坏习惯的地方。这句话令我吃惊。忍不住追问过往,是谁缔造了这一切。这里像极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导演的乌托邦:美好的不那么真实。

为老板找邻居

聚龙小镇的“镇长”叫郭无争,他是福建省聚龙养生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个小镇的开发者。他本人也是小镇的居民,时常在小镇的街道上遛弯儿,眼睛总是盯着哪里有不美观、不整洁的地方——不止一个居民看到他弯腰捡烟头。

曾经有个年青人,随意扔烟头,郭无争就一直跟在他后面,默默地捡烟头。捡到了第11次,郭无争终于忍无可忍,把捡起的烟头放在年青人的裤子上……在郭无争的带动下,整个小镇的员工,不管身在何处,只要看到地上有烟头、垃圾,第一反应是弯腰捡起它。久而久之,小镇的居民们,很少扔烟头……

聚龙小镇位于泉州东北方风景秀丽的聚龙山麓,是泉州范围内空气和水质最好的区域,当然,在开发之前,聚龙山麓是荒芜的,草木稀疏,杂乱无章,看照片前后对照,真是云泥之别。这里寄托着郭无争的乡愁,小时候,聚龙山就是他玩耍的地方,那时的乡邻虽然日子都清苦,但彼此之间却淳朴而友善。

郭无争也是平民出身,惠安是中国闻名的石雕之乡。石雕是一门好手艺,也是一门饱含艰辛的行当,惠安几乎所有的男人们都会石雕手艺。青年郭无争带着一身的手艺外出闯荡,福建人去海外居多,他却来到了世界屋脊西藏,在这里,他凭借手艺和刻苦精神,创业并逐渐壮大,成立了南方建设集团。

1995年,郭无争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布达拉宫广场的整修工程,成了他事业的里程碑事件,之后,他的公司发展迅猛,他也迅速成长为西藏知名的企业家。

2003年,功成名就的郭无争,被家乡招商引资回来了,除了捐建公路、学校。郭无争决定干件大事儿。那时,泉州虽然经济发达,但他的家乡黄塘镇却依然落后。2003年,在惠安县黄塘镇政府边上,郭无争投资建设了台商创业基地,就此扎下了根,有了台商创业基地,当地政府鼓励郭无争开发房地产项目。

郭无争搞建筑出身,盖房子当然不是难事,但郭无争要做的项目,有些不一样。郭无争在成都、三亚等很多城市都有房子,但却发现邻里是陌生的,物业是糟糕的,熟人社会一直在消亡,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小时侯那种走街串巷,吃百家饭长大的岁月早已逝去。

于是,在聚龙山麓这片土地上,郭无争想做一个有人情味的社区,由这个构想开始延伸,聚龙小镇开启了10年的建设,并无意中展开了一次构建文明社区的尝试。郭无争和他的团队不计成本地开山拓荒,因势造景,将废弃的水库变成水波荡漾、湖光山色的聚龙湖公园,开辟了2万亩聚龙山森林公园,配套建设了20万平方米的运动公园、国际高尔夫社交基地。除了造景,郭无争相继引进创办了聚龙外国语学校、聚龙书院、美术馆、健康管理中心等一系列公共服务机构,让聚龙小镇成为一个生态宜居的所在。

郭无争曾经想在国内“东西南北中”各复制一个,也在国内各个地区开始考察,最终却放弃了,有形的房子可以复制,小镇的邻里文化却难以复制。小镇做到现在已经有十年,在郭无争看来,还不能算得上成功。他一直跟团队说,聚龙小镇要做成“眼睛睁开看不到纷争,耳朵听不到是非”的社区。这个目标看起来充满了理想主题色彩,聚龙小镇的营销总监周水平说,我们是在帮老板找邻居。

泉州市市长康涛在2016年的一次考察中,特意来到了小镇的诚信良品店。这个已经运营了两年的超市特别有意思,超市没有售货员,顾客购买了商品,自己称重、付账、找零。如果没有足够现金来支付,就在黑板上记录自己的欠账,下次来的时候付清。

诚信良品店像是人性的测速器,安安静静地摆放在那里,也像是一个实验,求证居民的文明程度。结果是,开办两年多来,小店营收好于预期,利润还不错。

找寻曾经的乡邻文化

怎样来看待聚龙小镇现象?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小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车凤,一直在从事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家园建设方面的研究课题,聚龙小镇是其诸多调研个案中的一个,也是调查次数最多的地方。她认为,聚龙小镇有很多不可复制的特色,由社区和乡村的二元统一结构,是一个在乡村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社区,它有乡绅自治的意味,更有社区内部的文化治理和人情功效。

在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方面,所有的地产商的共性是基于对物业的管理和小区硬件环境的建设,聚龙小镇显然不仅仅止于此,社区建设关乎人们行为的改变,文明程度的提升,是一个难以量化的过程。将陌生的业主变为友善的邻居,郭无争和他的团队并无现成经验可遵循,一切都在摸索。

郭无争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讲到,小镇的邻居在达成共享方面,很多地方还可以再优化。有些业主,比如登山协会,有人会自动为登山人员提供全年的面包和水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小的分享,还没有大的分享。聚龙小镇还需要更多的公益行动,需要一些更有智慧的公益行动。

不过,这项社区实验毕竟不能只靠坚定的情怀来维持,到访聚龙小镇的人,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小镇的商业模式是怎样构建的?

整个公司,包括郭无争,都在亲力亲为地建设家园文化。营造浓厚的社区氛围、众多公共空间的建设,意味着聚龙小镇大手笔的投入,且对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提供精细周到的服务。目前,物业公司尚没有实现盈利,总费用需要总公司来反哺。那么,反哺总有终结的一天,那时的物业公司该何去何从?

郭无争认为,虽然现在物业公司还没赚钱,但未来,随着小镇邻居越来越多,物业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务一定会赚钱,这些钱还会回馈到小镇。这是一个有待完成的命题,郭无争相信,物业公司服务于这些需求,一定会找到盈亏平衡点。

聚龙小镇没有投放任何广告,但它在整个地产圈早已声名鹊起。2016年一整年,同行业共5000多人来到小镇参观考察,其中绿城地产来了近100批次近2000人。国内知名的地产公司,包括保利地产、恒大地产和万科地产纷纷来这里考察,期望将聚龙小镇的社区建设经验借鉴回去。

2016年底,一场主题为“社区治理再造中国公共文明”的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聚龙小镇的现象,是这次研讨会的焦点。有学者在发言中谈到,跟国外城市比较起来,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社会组织发育滞后,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治理方式薄弱,城市缺乏对人的尊重,而人们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也非常差。聚龙小镇的出现,为人们总结中国式公共空间治理提供了一个样本。

知名建筑师东梅也认为,聚龙小镇10年的探索,可以概括为干了两件事儿。第一件事儿,把一个陌生人社会变成了熟人社会,大家拥有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第二件事儿,公共空间不止是生活的空间,也是记忆和文化的载体,聚龙小镇通过重建和培育,找到了我们曾经熟悉的乡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