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先让企业值钱,再让企业赚钱

胡群2017-02-11 11:11

经济观察报 胡群/文 他很瘦,不爱说话。

这是互联网及创投圈子里对京东金融CEO陈生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一个不爱说话略显沉闷的CEO,却用三年时间把京东金融从默默无闻的机构带成了一家估值数百亿人民币的Fintech巨头。这个成绩在当前中国的新兴行业创业公司之中,虽然难说前无古人,但也可以说屈指可数。

除令人意外的低调之外,在互联网这个圈子里,至今没几个人能够看懂这几年京东金融是如何在陈生强的掌舵下突飞猛进的。尤其是在2015年年底,彼时行业大多沉醉于互联网金融的风口,但京东金融却率先喊出“金融科技”的口号,着实打了很多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以至于在整个2016年,Fintech这个舶来词成了市场最热概念之一,也正是在这一年,陈生强的名字才被越来越多的人与京东金融挂上了钩。

Fintech的内在逻辑

在过去的2016年,Fintech热的发烫,大大小小的论坛举办不下上百次,这个舶来概念在国内被翻译成“金融科技”。

京东金融便是最早定位Fintech的公司之一。2016年7月,陈生强曾在出席一次公开的行业论坛时提出,虽然国内的金融科技概念与海外的Fintech有很大的相同点,但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中,其内涵却有着极大的不同。在他看来,金融科技企业并非是要颠覆传统金融机构,而恰恰相反,金融科技公司真正的价值,应该是与持牌机构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跟持牌机构一同改善金融行业的成本效率,这样才能做到价值的最大化。

陈生强的此番言论引起当时行业内极大的争论,很多人认为这是京东金融在缺乏金融牌照下的不得已而为之。但实际上,京东金融在牌照上也并没有落后太多,包括商业保理、小贷、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保险经纪等牌照,支撑着其现在几乎绝大多数业务板块,另外的是通过与持牌机构合作来实现。在京东集团此前公布的三季度财报中提及,京东金融正在通过一系列的重组,谋求从京东集团实现剥离,目标是成为一家只有中国投资者为股东的纯内资企业。此举有一条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方便开展政府特许的金融服务。

一边是主打金融科技的概念,一猛子扎下去要走技术路线,未来做持牌金融机构的服务商,另一边又是在积极的获取金融牌照,京东金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曾经有多个圈内人士对京东金融的此番做法表示不解。

对于这一点,陈生强少有对外透露。但据长期与京东金融有业务合作的银行业人士透露,“京东金融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战略地图,是按照风控、账户、连接三个层次来展开,而牌照仅是作为战略防御。”

在陈生强的逻辑里,京东金融商业模式的1.0版本,实际上是“科技金融”这样一个布局。也就是,依托京东自有的数据优势,迅速搭建出能够满足线上线下场景需求的金融服务板块,尤其是资产端的风控能力,是战略布局的核心。而一旦“科技金融”版图搭建完成,并依托这个版图将自己积累的数据能力、技术能力、线上运营能力、资产端生产能力和资金端获取能力进行验证之后,就可以将自己的这种能力输出,成为持牌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类核心企业的服务商,实现向商业模式向2.0版本的“金融科技”迭代。“如果你不先用自己的钱验证你的能力、持牌机构是不会相信你的。”陈生强说。事实证明,京东金融走的这条路,已经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消息显示,京东金融的消费分期产品——白条在ABS(资产证券化)市场验证了风控能力之后,其基于白条的消费现金贷产品——金条则直接得到了上海银行的支持联合放贷。而基于消费金融而建立起来的ABS云,也通过与券商、资管、信托等持牌机构的合作,实现了向同类资产型公司输出,帮助这类公司发行ABS。

短短三年,从部署场景业务的科技金融,到走出京东、实现科技能力向B端持牌机构或非金企业的输出,京东金融的商业模式算是进行了一个成功的迭代。而纵观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大多数公司依然徘徊在C端流量大战的泥潭而难以脱身,看似群雄割据,实则格局已定。

先值钱、再赚钱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京东金融的商业模式已经开始从C端业务为主转向B端服务为主,但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依然处于亏损之中。公开消息显示,京东金融依然是拖累京东上市公司财报的一大板块,尤其是“明星”业务白条,在京东金融各条业务线中,亏损是最多的,陈生强本人对此也并不讳言。

但亏损的背后,并不是外界有评论的“烧钱”,而是实打实的把钱花在了技术投入上面。据了解,京东金融经过三年多的成长,目前员工总人数已经超过4千人,其中有50%以上的员工都是数据、风控和技术研发的相关人员。超大比例的技术人才,意味着难以想象的技术投入。“放出去的钱,首先要能收回来,才能活下去。”在陈生强看来,消费金融这个业务的核心,不是靠用户补贴打天下,而是要靠强大的风控能力做支撑。而要做好风控,必然需要前期大量的投资,投资在数据上,技术上。而数据和技术投资都具备一个特点,就是前期固定成本高,后期边际成本低。

用时间换空间,背后是京东金融对消费金融业务的巨大预期。“未来二三十年,消费将是推动中国经济的核心推动力,所以说,消费金融不是一个风口,而是长期能够带来温暖湿润气候的风带。”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曾多次对外透露对消费金融的看好。

据悉,陈生强在给内部高管开会的时候,会经常用到几个标准去评判一个创新业务是做还是不做。一是看这个业务是不是固定成本高而可变成本低,二是看这个业务是不是能够建立壁垒,三是要看这个业务的市场是否足够大且能长久。如果不满足这三条,基本可以列为“不值钱”的业务,即使短期能够赚钱,但他也宁可不做。

先让企业自己值钱,再让企业赚钱,这是陈生强一直掌舵京东金融的内在逻辑。而如何让自己变的更值钱,他坚定的选择走技术这条路。

 

金融市场研究院主任
主要关注银行、信托、fintech领域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