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检字表 经济观察报
出处:

信托、债券等产品到期后,其发行者必须将产品本金及预期收益加以分配,如若出现兑付困难,发行方及相关部门便介入兜底。

释义:

当某些一成不变的东西瞬间消失的时候,起初,大家可能会祈祷一切只是意外,但随着时间流逝,你不得不承认,这些“意外”才是常态。

中国似乎长期以来就是全球市场里的“桃花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信用风险事件偶尔被谈起,刚性兑付却从未“失约”,不过,“刚性兑付”就像高悬市场头顶的一把利剑,它扭曲了本该走向成熟的市场机制,也让道德风险蔓延滋生。这样的好日子一直持续到2014年,那一年,“超日债”的违约第一次打破了人们对刚兑护身符的想象。

从意外到常态,市场并没有给人们太多的准备时间。2016年,中国债券市场共有79只债券实质性违约,涉及34家发债主体,违约金额达403亿元,同比增长220%。不仅如此,就连央企、国企这些“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坐上了违约的交椅。刚性兑付正在被逐渐打破。

现在,或许我们必须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关于刚性兑付的事情了——2017年债市到期规模10.2万亿元,这个数字虽小于2016年的15.5万亿,但仍比2015年同期高出38%,隐藏风险不可小觑,全面打破刚兑的时刻似乎正在款款走来。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