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特玛誓言“绝不造车” 零部件抱团突围效果初显

王国信2017-03-08 15:3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国信 在中通客车之后,沃特玛创新联盟又迅速地签下了一个大单。3月7日,中国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沃特玛创新联盟)与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恒天)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并计划在2017年共同推广销售20000辆新能源汽车。

根据双方签定协议,2017年沃特玛创新联盟和恒天集团共同组建经营团队,联合开展整车设计和纯电动物流车开发,共同向市场推广销售20000辆搭载沃特玛创新联盟成员企业电池系统的纯电动商用车作为首期合作目标,涉及金额38亿元。

另一方面,沃特玛创新联盟成员企业应优先采购、使用和推广恒天集团搭载沃特玛创新联盟成员企业电池系统的纯电动商用车产品,自2017年5月起每月采购、使用和推广纯电动商用车不少于2000辆。未来几年,根据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将逐年加大合作力度,共同研发、生产、推广更多纯电动车型。

“我非常看好他们这种商业模式。”在现场,中国恒天集团副总裁李晓红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恒天集团是国有独资大型中央企业,是以纺织机械、商用汽车、纺织及贸易为三大主业。公司已有3家公司获得了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有40多款新能源商用车型投放市场。“电动物流车是推广新能源汽车一个非常好的切入口。”李晓红表示。

沃特玛创新联盟理事长李瑶向记者介绍到,目前城市物流车基本每天的行驶里程在100公里左右,电动车基本上可以完全满足需要。“深圳就有7万辆物流车,如果全部更换为电动车,这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李瑶表示。但沃特玛创新联盟并不是一个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商,准确来说,它是一个新能源汽车方案的解决商,也是一个运力公司。

沃特玛创新联盟目前拥有超过1000家企业,联盟通过整合核心零部件企业联手客车制造商,投入新能源客车销售运营,迄今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销售运营了近20000辆新能源客车。具体的运营模式是,沃特玛创新联盟设计一套电动车方案,而整车企业提供相应的车身技术。沃特玛创新联盟负责销售以及售后服务。

在此基础之上,沃特玛对业务进行了生态化改造。2016年,沃特玛进行了新的业务模式探索。沃特玛开办了纯电动汽车租赁平台(运创租车),提供包括分时租赁(货运)、物流班车、货物运输等服务。消费者可以租用纯电动汽车,然后在该平台选择业务“接活”。

“我们的租赁平台是双向性质的,可以带动就业,活跃经济。”沃特玛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深圳新沃运力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乐介绍说。据记者了解,在深圳地区,电动物流车的租赁业务在两个月内快速超过500个租赁点,已经有5000名注册司机入会,200多家物流企业在该平台进行业务委托。

另外,沃特玛创新联盟还打通了国内首条千公里以上电动车干线充电线路(十堰-呼和浩特),让100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物流车干线运输成为现实。“如果解决了高速充电的难题,电动物流车还将迎来进一步发展。”赵乐表示。据机构预计,2017年电动物流车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辆。

“沃特玛创新联盟能够成功的原因在于,我建立了司机网、需求网、充电网、支付网、货物网、监控网、车联网七大网络,这构建了物流车业务生态圈。”李瑶表示。而通过组团的规模化运作,沃特玛创新联盟正在形成协同效应,其平均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大规模采购,并且都是成员单位,可以形成成本优势。”李晓红表示。

去年,沃特玛创新联盟得到了飞速发展。作为发起单位的沃特玛已经在深圳兴建了联盟办公大楼。而沃特玛本身也在联盟发展中,获得了飞速发展。3月6日晚,沃特玛母公司坚瑞沃能发布2016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坚瑞沃能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达44.6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68.45%;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4亿元,同比增长1100.42%。

根据坚瑞沃能报告显示,2016年沃特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为75.19亿元,净利润为9.63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业务收入为62.83亿元,新能源汽车租售及运营业务收入为12.36亿元。这也使得坚瑞沃能在2016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2016年末沃特玛动力电池实现产能12GWh,而2016年沃特玛全年实际生产5.45GWh,销量达到5.06GWh,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69.34%。目前沃特玛是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全年装机总量排名前五的企业之一,而沃特玛2016全年动力电池装机总量在专用车领域装机量更是位列第一。

尽管已经整合了整个零部件行业,并且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但沃特玛并没有意愿参与眼下比较热门的造车行动。“我在这里再次强调,我们沃特玛绝对不会造车,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李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新闻中心总监
长期关注汽车(汽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后市场等上下游)产业领域。擅长于深度分析报道、调查报道、以及行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