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只白天鹅?美联储加息,怎样影响你的钱袋子?

欧阳晓红2017-03-16 13:05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欧阳晓红 美联储也许加了一次假息?市场恍惚了。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2:00,被标注为国际金融市场超级36小时的风险事件之一——美联储加息应声落地,其将联邦基金利率从0.5%〜0.75%升至0.75〜1%。

加息甫落,有别以往,美元指数应声下跌,美元指数重挫逾1%,报100.5435,创一个月以来新低。美股、美债、金价、油价则应声上涨。这是因为,市场最关注的议息声明和耶伦讲话均略显鸽派,最新点阵图显示2017年加息3次,声明不及预期。

“美元指数的回调意味着短期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得到缓解。人民币中长期无忧,维持相对稳定的概率加大。”星石投资认为。

果然,3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8862,调升253个基点,为3月7日以来最高。加息“靴子”落地,震荡调整两周有余的A股市场情绪反而向好。上证综指开盘涨0.17%报3247.16点,有色金属、券商、化工、白酒板块领涨。香港恒生指数更是开盘大涨1.3%。此前香港金管局紧随美联储步伐,将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1.25%。

虚惊一场!被金融市场称为“惊魂36小时”的这一刻就这样来了。你的钱袋子可能受啥影响?

不过,此次美联储加息真是一只白天鹅么?富达国际投资方案设计主管David Buckle称,市场对利率上升的预测仍然远低于美联储预期。他认为,市场低估了美联储对通胀风险的看法。目前倾向于沽售美国债券利息曲线的中期部分,并继续增持风险资产。预期下一次加息会发生在今年6月份。

“在温和的外围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美联储似乎正采取机会性的加息策略,逐渐令利率回到中性水平(目前看到的大约是2%,但预计在未来一年左右逐渐上升到3%)。” 富达国际环球经济学家Anna Stupnytska 表示。

这一刻,央妈是否“加息”了?

这一刻,中国央妈其实也没闲着,3月16日,公开市场7天、14天和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为2.45%、2.60%、2.75%,较上次上调10个基点。依然是温柔地在金融市场内“加息”。

囿于“中国债务、企业成本和投资回报率不支持”等诸多客观因素,央妈的“伪加息”策略别有意味。

央妈有苦难言:当下暴涨的房价,大宗商品的输入性通胀,通胀之星火已若隐若现,宽松不再,引导加息预期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正如,高华全球研报认为,3月10日的央行答记者问印证了货币政策紧缩立场。其研报称,周行长重申了“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他还表示,货币政策应做得“更加”中性一些,过度信贷供应不利于改革。而企业应该积极推进改革,降低对信贷的依赖。当被问及是否会加息时,周行长并未直接回应,而是表示金融业自己也在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了名义价格(名义利率),还要看实际价格(实际利率),这跟物价和其他因素有关系。

不过,自1月底、2月初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央行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上行10BP之后,3月16日央行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的再次上行10BP,这是不是“加息”呢?市场有些困惑。

央妈的回答是“NO”。“观察是否加息则要看是否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中标利率上行并不是加息。在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加息’指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带有较强的主动调控意图。而中标利率上行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央行有关负责人说,“中标利率经常在变,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

这位央行负责人的逻辑是,央行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是通过央行招标、交易对手投标产生的,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3月16日央行逆回购和MLF操作合计投放3830亿元资金,规模可谓不小,但中标利率仍上行了10BP,主要反映了近期国内外影响市场资金供求因素的变化。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经济出现一些回升迹象,物价上升导致实际利率下行,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动力较强,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而海外经济也在改善,特别是美联储在去年12月份和今天凌晨两次加息,美国国债收益率带动全球收益率曲线上移。这样,国内基本面与海外因素传导效应叠加,市场利率已迅速有了反应。中标利率跟着市场利率走也是正常的。

“如果二者利差越来越大,就会出现套利空间和不公平,市场定价也会扭曲。从本次招标前的市场预期看,基于对国内基本面变化和美联储加息的判断,市场机构对中标利率进一步上行已有较强预期。”上述央行负责人说。

市场并不平静

也许是巧合,央妈否认“加息”声甫出,离岸人民币对美元震荡回落,最低跌至6.8722,失守6.87关口,回吐隔夜部分涨幅,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开盘报6.8950,上日收报6.9135,现报6.8948。两地价差倒挂逾200点。

3月16日亚市时段,美元指数亦开始反攻。现报100.6513,盘中涨幅0.11%。非美货币涨跌不一。

就2017年美联储首次加息,即美联储十一年来的第三次加息,富拓外汇(FXTM)中国市场分析师钟越认为,由于整体市场已充分定价了此次加息并反映消化在美元近期的走势上,预计其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影响有限,短期跌破6.95的概率不大,中期来看7.0仍是重大强支撑关口,非轻易可攻破。

相较于美联储2015年和2016年的前两次加息,“此次加息对人民币料将极为有限,因今年起中国实施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管制力度得以加强,限制了资金外流,1月份中国外汇储备回升守住3万亿美元关口也显示了人民币抛压减缓。” 钟越称。

事实上,加息前市场担忧的“鹰派”声明并没有出现,这有望提振市场情绪。

星石投资认为,在加息前多位联储官员异常一致的鹰派表态,令市场更为关注和担忧的是美联储会做出更快加息节奏甚至是全年4次加息的指引。但是从声明和耶伦的讲话来看,这种担忧可谓虚惊一场,本次对经济和利率的预测较去年12月份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从点阵图上来看2017年依然是3次加息的预期。耶伦在会后表示“加息比预期中值多一次或少一次都属渐进加息,联储未预计每次会议都收紧宽松”,耶伦的讲话明显偏鸽派,市场之前的担忧情绪将会大大缓解。

那么,这意味着,短期人民币不再承压么?

在星石投资看来,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解除,中长期保持稳定。其逻辑是,3月份以来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美元指数再次走强,人民币贬值压力又起。由于本次加息被充分预期,以及联储的鹰派不如预期,美元指数在加息决议作出之后应声下跌,美元指数重挫逾1%。美元指数的回调意味着短期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得到了缓解。从中长期来看,汇率的走势不仅仅受制于两国的利差,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基本面情况,在中美同步复苏的背景下,中长期人民币无忧,维持相对稳定的概率加大。

海通宏观姜超亦认为,当前美联储加息不如预期中鹰派,美元指数回调,有助于人民币汇率压力的缓解。此外,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对中国汇率问题尤为关注,并多次声称要将中国纳入“汇率操纵国”,所以人民币继续贬值无疑面临更大外部压力。加之,人民币贬值压力在过去两年中得到一定程度释放,因此,预计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有望保持稳定。

换言之,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你——目前或许不必太过担忧钱袋子……

怎样影响你的钱袋子?

果真如此么?如期来临的新周期中,并非每次的美联储加息都这般“低调”。

按照方正证劵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的分析,应站在美联储意图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高度理解此次加息。这次加息之后到2019年底完成危机后货币政策正常化之前,总共还有9次加息。加快加息进程是美联储力保前瞻性指引政策工具可信性的表现。

至于未来的加息路径。任泽平认为,美联储将在2019年底之前完成危机后的加息操作。最新的点阵图预示2017年还将有两次加息,与去年底相同。2018年三次加息的预期也未发生变化,2019年预期加息次数由之前的三次上调为四次。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在2018年和2019年末的预期值分别为2.125%和3%。关于加息时点,预计接下来两次加息分别在6月份和9月份的议息会议上实施。如果年中欧元区未出现过大动荡,美联储拖延到12月份再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但从期货市场的数据来看,6月份再度加息概率从57%降至49%。

“美联储加息必然会给中国造成外溢效应:其一是中国是否会跟着加息,步入加息周期?二是人民币是否会承压贬值,进而引发资本流出?” 任泽平称。在其看来,二者至少必居其一。其基本判断是,中国会选择:结构性加息 + 稳汇率。

而在等待新一轮周期拐点中,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美元上升周期中仍应整体低配美债和大宗商品。其支撑逻辑是,基于对美元大周期的理解以及各大类资产在美元周期中的表现,开启于2012年的本轮美元上升周期仍将持续,但未来美元升值幅度将逐步收窄,在此背景下,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建议超配美元现金,同时低配美债和大宗商品。大宗商品的品种配置方面,建议超配石油,同时低配黄金和工业金属。

对大类资产影响方面,任泽平亦认为,整体看多美股美元,结构性看多A股;大宗和黄金承压,但大宗有需求支撑。中国处于新货币政策框架下结构性加息周期,流动性环境边际收紧,紧货币宽信用利空债券,债市最困难的时期已过,但仍需等待。

不管怎样,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或得以缓解。你的钱袋子暂时无恙。毕竟,新周期已至,中国货币政策难言宽松,3月将迎来年内首次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该评估将正式把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政策紧缩或是大概率,目前看似乎“人无贬基”。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