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首季扳手腕:业绩分化在所难免

杜远2017-04-20 17:04

日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4家A股上市险企一季度保费收入数据已出齐。

其中,中国人寿一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2462亿元,同比增长22.1%;中国平安原保险保费收入2110亿元,同比大增36%;中国太保原保险保费收入1011.93亿元,同比增长近30%;新华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72.51亿元,同比下挫20.02%,为上市险企中唯一一家在一季度出现同比下滑的保险公司。

市场普遍认为,大型险企2017年业绩将普遍向好,但相互之间的分化在所难免,在关注保费数据之外,还需更加关注各公司的成长性指标。

国寿规模领先,但平安的增速更快

从一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规模来看,A股保险公司出现明显分化,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以原保险保费收入破两千亿规模稳居第一梯队。历史数据显示,这两大险企均延续了2013年以来的大增势头,但二者之间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中国人寿在规模上略微占优,但中国平安的增速更快。

2012年-2017年一季度(单季)国寿与平安原保险保费收入及比值变动情况(单位:亿元,%)

1

数据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近6年(2012年至2017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安的原保险保费收入由2012年占中国人寿的65%,上升到2017年的86%。换言之,中国平安与中国人寿在原保险保费收入上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平均每年提升3.5个百分点。据此计算,中国平安若维持现有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长势头,有望在3-4年内赶超中国人寿。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继林认为,龙头险企在承保端的优势已经确定性建立。2016年,中国平安增量价值的89%由保障保单驱动——符合监管层对“保险姓保”的要求。在上市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最早建立大个险格局,新单和存量保单质量均是大幅领先行业。

太保同样大增,新华仍处转型阵痛

在四大上市险企中,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一样保持着高增速,其首季度原保费规模破千亿。而一直处于“转型阵痛期”的新华保险,其保费收入持续处于下挫的状态中,也是四大上市险企中唯一下滑的公司。

2012年-2017年一季度(单季)新华保险与中国太保原保险保费收入及比值变动情况(单位:亿元,%)

2

数据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从上图清晰看出,作为保险业第二梯队的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同期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化明显。中国太保保费收入增长势头明显,自2012年以来,中国太保一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千亿元大关,同比增加29.48%。据悉,在政策因素及公司主动调整等影响下,中国太保的险种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保险2015年以来原保险保费收入下滑明显,同期占比也出现大幅下滑。新华保险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与新华保险进入战略转型决战决胜年的策略息息相关。2017年新华保险的总体基调是“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战略转型”,彻底甩掉趸交业务,聚焦长期期交业务,走上续期拉动之路,暂时的保费下滑符合预期。

大型险企优势渐显,关注业绩质地

基于一季度的保费业绩,市场普遍看好上市险企2017年的业绩情况。

东莞证券研报显示,2016年以来,监管层围绕保险业资产、负债、投资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措施,激进的中小险企业绩将承压,而监管层对行业的规范有利于大型险企的发展。长江证券表示,随着2016年万能险监管的趋严,保险开始由理财向保障回归,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大型险企的产品优势和保障属性逐步显现。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除了要关注险企本身的短期保费业绩数据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险企的业绩质量,即通过营收和净利润指标对比各个公司的成长性。

2012-2016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比较(单位:亿元)

3

数据来源:Choice金融终端市值风云可视化研究院

数据显示,中国平安的营业收入近年来持续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同期,平安的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保持同向增长——营业收入较好地转化为了经营成果(净利润)。

一般而言,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东吴证券研究所首席证券分析师丁文韬近期给予中国平安买入(维持)的评级,强调中国平安在寿险和财险业务方面均有很深的护城河,预计今年下半年长端利率将上行,届时将助推中国平安的业绩进一步释放。

从业10余年,2012年加入《经济观察报》,不敢妄言新闻理想,但求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