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宏观分析师眼中的一带一路“产业+资本”棋局

李晓丹2017-05-10 17:3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至5月15日在北京举行,届时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参会代表要讨论的重要议题就是“一带一路”的开发和投资。

“一带一路”也成了宏观分析师研报搜索的高频词,研报的两个重点问题则是投资领域和资金来源。

再过几天,宏观分析师对“一带一路”的预测就将获得验证。

“一带一路”两大核心区域:一带看新疆,一路看福建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陆上一带看新疆,海上一路看福建。具体到行业上,工程施工、机械出口、基础设施、港口贸易、金融服务5大领域是最受益行业。

(1)海外工程类企业获得更大施展空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一些设计施工类企业的海外订单会进一步增加。

(2)带动沿线国家贸易增长,机械行业最受益。供给出清辅以“一带一路”引发的市场需求,对机电加工行业利好最为明显。

(3)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港口建设。区域利好第一大主题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新疆今年计划1.5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0%,已经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4)港口建设和贸易。以福建为代表,其积极推进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海丝涉及的15个港口中,福建占有3个。同时,福建具有不可比拟的侨商资源,通过充分挖掘这些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优势,福建可以将核心区的优势更好发挥,相关主题板块会受益。

(5)金融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之间,在贸易程度不断加深的基础上,会逐渐发展成金融合作的加深。特别是与中国经贸往来频繁、投融资总量较大的国家,衍生出的人民币金融需求也会不断增多,在这些国家具有金融布局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会因此受益。

新疆1.5 万亿,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新疆自治区政府提出2017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的目标。1.5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关系到2017年新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还关系到“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涉及十个大的领域:农林水、综合交通、能源、信息产业、社会事业、城镇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建筑业、制造业、商贸流通、其他方面投资。总共是1.47万亿,比2016年的完成数9984亿增长了50.2%。

项目的资金从哪里来?

(1)创新工具。1.5万亿要匹配4.7万亿的新项目。落实到2017年是1.5万亿,新疆已经分解到各行各业一万多个项目。这已成为2017年拉动新疆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

(2)传统信贷。以传统的信贷支持,来保证一至两万亿的资金投入,力量似乎有些薄弱。

(3)一带一路债券。推动联合交商协会,推出一些例如绿色债券,一带一路债券等创新产品和工具来支持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4)大力招商引资。引入2500家企业,3000亿要内地或国外资本完成。

(5)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放宽准入标准。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要对民企同等对待。(6)PPP融资模式。

1.5万亿项目到哪里去?

(1)农林水利(3年)3000多亿,2017年计划投资957亿,比2016年增长22.8%。

(2)综合交通,2017年投资2497亿,比2016年627亿增加了1870亿,增长300%。

(3)能源,2017年投资是1810亿,比2016年增长了200亿,增长了12.6%。包括国家的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能源基地、国家能源资源通道等。

(4)信息产业,2017年计划投资240亿,比2016年增长了100亿,增长71%。

(5)社会事业,(3年)计划投资1000多亿。涉及50项,教育12类项目,卫生10类,文化8类,新闻广电5类,旅游民政10类。2017年投资是775亿,比2016年增加267亿,增长52.6%。

一带一路+PPP,推动优势产能输出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伴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临近,以及后续的金砖国家峰会,“一带一路”建设正步入快车道,建议关注三大投资领域:西部地区走向新一轮开发、优势产业输出和“一带一路”+PPP。在PPP方面,需要关注的是:

(1)建筑:房地产调控背景之下,国内基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倒逼建筑工程企业走出去,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加速推进,PPP模式向海外延伸,未来业绩可期。

(2)建材:中国水泥、玻璃、陶瓷等建筑材料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伴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产能存在较多富余,“一带一路”有望推动高效产能转出去。

(3)机械设备:伴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速,海外市场对于工程机械的需求有望回暖,叠加国内设备更新换代周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或将受益。

(4)交运:“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提出,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对交运行业具有明显推动作用。

四大行尤其是中行和工行是“一带一路”融资主力

民生证券研究院高级宏观研究员朱振鑫: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在“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占主导地位,其中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在“一带一路”的融资中发挥主力,商业银行主要以银行授信、国际银团贷款、境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并且商业银行还积极推出多元化跨境金融服务,为国内跨境投资企业提供投资银行、境外保险、财务咨询、风险管理等创新业务。

在支持“走出去”境外项目融资方面,工行已累计支持项目142个,承贷金额313亿美元,仅支持装备和产能“走出去”方面的融资已超过2000亿美元,融资余额约1100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项目115个,承贷金额达199亿美元,同时储备境外“一带一路”项目139个,总投资额合计2092亿美元。

农行在农业、基础设施、能源、制造业等各个领域为“走出去”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截至2016年上半年已累计办理“走出去”业务650亿美元。建行也在2015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透露目前已储备了195个“一带一路”相关项目,信贷需求约2700亿美元。

亚投行专注基建,复刻“马歇尔计划”?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伟:亚投行作为全新的区域性银行,与世界银行、亚开行以及其他多变开发银行有所不同,亚投行是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投资融资平台。亚投行的成立是对世界银行、亚开行的有益补充。

中国当前所处的国内环境与当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经济背景有一定程度上的类似。国内都拥有充足的资金、过剩的产能和消费类商品,海外则存在大规模基础设监事会和资金需求。美国马歇尔计划期间实际财政拨款相当于整个计划期间美国GDP的1.1%,远小于马歇尔计划美国的财政负担。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对外基建将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中国国内产能过剩局面,并帮助中国资本走出去,提高人民币在亚洲的地位,同时促进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合作。

 

宏观经济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