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增长21.8% 中国经济为什么还不能乐观?

李静2017-05-11 16:48

经济观察网 李静/文 2017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迎来了良好开局,在延续2016年下半年以来回稳向好态势的同时,实现了较快程度的增长。

根据海关统计,2017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6.2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8%;其中出口3.33万亿元,增长14.8%;进口2.87万亿元,增长31%。出口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全球经济出现持续改善的迹象,这为我国的经济运行营造了充分有利的外部环境。进口的快速增长则反映了我国的内需正在得到改善。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介绍,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从商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出口1.94万亿元,增长15.1%,占比58.1%,其中船舶、汽车、手机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分别增长34.4%、30.3%、20.6%和14.8%。同时,纺织服装等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也保持较快增长,增幅达到10.5%(出口额6547.1亿元)。民营企业继续保持出口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出口1.50万亿元,增长16.9%,占比45.0%,较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3.49万亿元,增长23.2%,占全国外贸总值的56.2%,较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6.8%、14.0%、11.0%。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对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得到了快速增长,一季度增幅分别达到37.0%、32.8%、31.6%和28.5%。

综上所述,对外贸易形势的好转可以看出,除了有国际贸易形势缓慢复苏、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增长及去年一季度基数较低等因素作用;更应该看出,近年来国务院支持外贸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营商环境也得到了不断改善,企业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动力转换明显加快。

在经济企稳的今天,各方面数据向好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这一方面,证明了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另一方面,外贸形势的好转能够一定程度的减轻稳增长的焦虑感,从而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深化贸易供给侧改革中来。但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这种形势的企稳和好转,有相当一部分是依靠发达经济体政治、经济环境因素以及中国低廉劳动力成本塑造的传统竞争优势。如果这两方面因素效力减弱,或发生变化,则对外贸易方面运行仍有减速可能。且这两方面因素是一定会发生变化,可持续优势很难再继续扩大。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深化供给侧发力,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这里所说的企业创新能力,是指企业自己具有的核心技术能力,与政府引导、支持外贸发展一系列政策相对应的。政府引导、出台支持政策是对外贸易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应该主要是起到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用。唯有此,引导和支持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从长远看,转型升级是外贸企业发展的最终出路。对于企业而言,不断增高的劳动力成本和综合要素成本上涨,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将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但增加的物流成本也是企业难以回避的问题。且随着近年来,订单不断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转移,如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淘汰落后设备,同时对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对地段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依赖,才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中之重。

除此之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体互通互联,特别是以马来西亚、菲律宾为代表的东亚各国,构建更为紧密的区域共同体。东亚地区占世界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隐含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如何通过对政策、货币、金融、基建、物流……等方面创新,构建一套新的金融体系、贸易协定和多边、双边关系组织框架是摆在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只有主动而为、顺势而为,寄企业内生动力的创新,协同政策引导,才能实现出口贸易的长期向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无限动能。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教育、财经领域。新闻线索请联系liji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