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如何助推国家级新区战略?重庆是这样做的

向坤2017-05-14 09:58

经济观察报 向坤/文 近期坊间热议雄安新区,雄安新区的成立,疏散首都功能,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京津冀一体化的宏伟布局,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北方经济发展。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布局进一步加快。在雄安新区之前,国家审批国家级新区速度明显加快。而对外,亚投行的成立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都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而国家级新区战略和一带一路有重要联系。

自 1992年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成立至今,国务院共批复了17个国家级新区,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哈尔滨新区以及长春新区。2014年以来,共有11个国家级新区获批,批复速度加快,其中2014年和2015年分别批复了5个,2016年至今已批复1个。而1992年至2013年的22年间,一共才批复了6个。这些获批的国家级新区数华东和西南地区最多。

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一带一路是目前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从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来看,过去摊大饼方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中国的对外开放处在新一轮的布局当中,中国的经济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也需要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从内部来看,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投资和产能过剩,环境和资源瓶颈越来越明显,经济有脱实向虚的现象。而这时候推动一带一路,无疑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

中国的经济发展,有赖于经济要素潜力的释放,新区战略是很重要的一环。所谓新区,笔者认为,除了优惠政策以外,更重要的是提振某个区域民众的奋斗精神和经济活力,中国的新区战略发挥了重大作用,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都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发展速度很快,形成了区域经济配套和产业集群,基于产业要素和知识的溢出效应作用发挥很大。但是也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经济重心太过于集中,很多地区经济活力相对低下,企业家精神较弱,政府观念相对落后。而随着中国交通体系的升级,高铁和空运可以加快产业要素的转移流动,国家也需要让相对集中的经济布局变得相对分散。举个例子来说,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大城市病日益明显,通过新区战略让一部分企业和产业进行重新布局,能够深入的挖掘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新区战略是国家战略,就意味着要服从国家的经济大战略,实现更好的分工布局,新区战略必须是面向国际化的战略。

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让中国的经济新经济布局有了更好的和国际对接的空间,一带一路意味着中国的区域经济有了更深入的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投资的空间,通过国家经济新区的建立,使得区域不管是政府的行为方式、优惠条件还是产业结构,都能够更好的和国际接轨,建立了一个个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新支点,使得中国的经济布局不但能够在国内更加合理,而且可以通过国际渠道实现更好的分工和产能释放。以重庆为例,亚欧铁路和航运让重庆可以更好的对接国际的产业分工布局,带动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周边的经济形成了拉动效应,等于让国际化的成果辐射了中国的相对落后的腹部地区。可以想象,新区将使得国外和中国的贸易及投资有了更多的支点,带动中国的发展。

一带一路和国家级新区建设,有着相同的目的,那就是带动中国经济的开放性,优化经济的区域布局。而一带一路和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在地理位置上也有很多重合的地方,这可以更好的带动中国的地区发展。一带一路带来的国际市场,也可以让处于一带一路路线上的国家级新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对接国际资源,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于政府管理能力和民众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一带一路和国家级新区的融合,也有利于国际层面的各方面要素的交流,实现文化和经济的融合,创造合作共赢的格局。

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目前的层次,需要的是更加深入的改革和创新。当前,世界经济复兴乏力,国际产业结构处在新一轮布局当中,逆全球化声音时有发生。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和新区战略,是对国际形势的有力呼应,也有利于中国更加融入到世界当中,展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系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经济》杂志主编)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