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说】缩小好医生和差医生之间的差距 靠管理就可以实现吗?

EEO TV2017-05-16 15:39

经济观察报EEO TV 出品 

近期的热播剧《外科风云》为我们呈现了一副较真实的医场生态。该剧通过不同医生形象的塑造以及他们之间的冲突矛盾,大胆地呈现出当下医疗体系中常见的尖锐问题。好的医生一定是好的管理者吗?院士当院长是否浪费?缩小好医生与差医生之间的差距靠管理就可以实现吗?本期BOSS说听医疗大佬犀利道来。

 提问一:怎么看医院的现代化管理?

私享一:好的医生不一定是好的管理者

医院的现代管理,我觉得首先要职业化。我们现在医生,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学而优则仕,读书读的好,你就考科举可以当官。现在基本上读书好考大学就比较好,医院我给他改一句话叫医而忧则院,就是医生当个好医生升科主任,科主任做的好升院长。其实好的医生当科主任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是一样的。但是好的科主任当院长,这个可能有问题。因为好的科学家,医生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当然多数可以成为好的管理者,但是你必须经过他培训。管理学的培训跟医学的培训,这是两个系统。所以如何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我觉得首先要提高医院院长的职业化的水平。比如去行政化,去编制,医院院长成为一个管理型人才,而不是专家型人才。

 提问二:中国医院的职业化进程如何?

私享二:职业化的医院管理目前比较缺乏

 我觉得院士当院长,有点浪费。你比如说一个很好的工程师他去当总经理,那总经理是一个综合型人才,院长就是总经理,那么很好的科主任相当于工程师,不是每一个工程师都能当总经理。在国外有一些院长甚至是护士,然后经过商业的培训读MBA读管理,然后他们去做一方面。当然医疗行业是专业性比较强,如果你不是一个很好的医生,可能号召力不够。所以很多医院是这样的,有的院长是医生很有名,但是这个院长我们不管具体的事情,那么比如说怎么分配发奖金,怎么报道,谁迟到了。怎么样开会,布置任务,这些不需要大医生来做,不要院士来做,这是行政方面的工作,可以有一定的医学背景。比如医学院毕业,他管理学是读硕士,但是本科是医学的这些人,他就可以来做这些。那么这种叫职业化的医院管理,目前中国还比较缺乏。

 提问三:好的医院现代化管理与医疗质量之间的关系?

私享三:好医生跟差医生不能差距太大

 医疗质量首先是医生个人,那么医生个人他的技术就是比较个性化,但是这样的话就是说好的医生跟差的医生差别很大。那么这样的话有个体产生,这个我们一般管理上比较难管,主要是对医生的专业培训。那么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从管理的标准化你每一个医生好的就这么好,差的不能差,我举个例子。比如一个班上有人考一百分,有人考四十分,那好医生跟差医生差很大,所以平均分可能60分,100分跟40分,另外一个班可能好的80分,差的60分,他的平均分就是70分,我们应该是通过这种变异不太大的,就是好医生跟差医生不能差太大,这个必须靠管理。管理比较规范化,统一标准,大家按照一个系统走。那么这样的话,病人来看病不一定是针对某一个医生,他针对这个专科。这个专科的医生他的质量应该是一样的。理论上讲。

 提问四:在医院的管理中如何去实践卫生经济学?

私享四:卫生经济学是国家级考虑的问题

我觉得卫生经济学不是院长考虑的问题。卫生经济学是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是国家级来考虑的问题。医院只是,我如果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医生就是一个厨师,他的任务就是把菜做的色香味俱全,至于谁买单?谁AA制?还是买单谁请客,这不是厨师考虑的问题,也不应该院长考虑卫生经济性。院长和医生考虑的是把病治好,政府要考虑卫生经济性,各省的社会团体要考虑卫生经济性,政策制定者要考虑卫生经济性。

 提问五:卫生经济学的视角下医疗质量应该是怎样的状态?

私享五: 卫生经济学有一个效益比

首先卫生经济学是你看花最少的钱来治疗最好的病,这就是卫生经济学的概念。当然有一个效益比,当然里头你如果追求只花少钱,肯定质量会下降。那么如果你要求质量高,可能越高的质量,他要的钱更多。就跟跳高一样,你跳一米大家都能过。但是你最后跳两米的时候,每上升一厘米都很困难,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卫生经济学就是这个道理,从一米跳一米五没有问题跳到一米八也没有问题,可是两米以上你每上升一厘米,就花更大的力量去培训。那么医疗也是这样。你质量越往高处去他需要投入的资源,包括人力成本和财力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