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增加值今年首现增速同比回落,下行通道来了吗?

李紫宸2017-05-16 19:02

经济观察网 李紫宸/文

5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月度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其中,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变化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5%(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低于市场预期的7.1%,比3月份放缓1.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较上月的0.8%回落至0.56%。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可以看出工业生产在4月有所放缓。

不过,这一工业运行指标的回落,在包括官方以及证券机构看来,似乎都还难以判定为“拐点”。来自统计局的解读认为,眼下的工业增长数据尚处于高位,另一些数据则能够提供工业制造业稳中向好的证据。来自中信证券的分析认为,自全年下半年开启的这一轮反弹周期,尚未到结束的时刻。

同比增速下滑的原因?

4月同比增长6.5%,这是进入2017年以来工业增加值的月度同比数据首次出现回落。在此之前,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以及2017年3月,中国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0%、6.3%和7.6%。

从大类来看,制造业单月同比由上月的8%下降至6.9%,由于在整个工业中占比较大,因此可以判断为主要拖累。公用事业亦回落至7.8%,采矿业由于工业品价格的绝对水平仍处高位,因此增加值较上月小幅收窄0.4个百分点至-0.4%。从细分项来看,中游方面,通用设备小幅上涨,专用设备由于高基数导致下降;下游方面,汽车为主要拖累。由于季节性和去年同期优惠政策导致的销售高基数,本月实际销售情况出现大幅回落,加上春节后补库存导致目前整体库存水平高于去年同期,企业生产有所放缓,增加值同比较上月下降3.1个百分点至9.2%。

回落1.2个百分点,看起来像是一个拐点,上一次出现这样的放缓幅度还是2015年3月,此后便没有再现这样的放缓幅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江源的解读,今年4月份当月工业生产增速略有放缓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在3月份增速短期加快后的正常回归,当月增速仍高于去年以来多数月份的增长水平。二是,导致4月份工作日同比减少一天(今年五一小长假提前),是影响工业增幅略缓的一个短期月度因素。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则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表示:“4月份虽然有部分经济指标当月增速出现了回落,但是国民经济总体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稳的主基调没有改变。”之所以这样说,也来自数据的支撑:4月份6.5%的工业同比增长,虽然较上月增速滑落,但是依然延续了6%以上的较快增长。如果从2015年至今看来,这一数字在各月当中也还是属于较快的增速。此外,1-4月份工业累计增速达到了6.7%,仅仅比一季度微幅回落了0.1个百分点,可以说基本是持平的。

邢志宏表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下,经济运行当中积极的因素在不断累积,向好的条件稳步增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在供求关系、质量效益、市场预期和微观主体的活力方面继续呈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

从供求关系来看,尽管PPI的同比涨幅最近两个月有所回落,但是多数行业的供求关系改善势头在进一步延续,市场需求继续扩大。40个工业行业当中,4月份有34个行业的价格要高于上年同期,上涨面在进一步扩大。同时从工业生产的数据当中也发现,4月份596种工业产品当中,419种产品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增长面达到70.3%。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产销率4月份达到97.6%,同比提高了0.1个百分点,这就反映我们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继续呈现改善的趋势。

邢志宏还提到了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的发生背景:过去四个月的时间中,“三去一降一补”推进的速度可观,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在去产能方面,1-4月份钢材产量同比增长了1.7%,增长速度比一季度回落了0.4个百分点。水泥和原煤产量分别增长了0.7%和2.5%,都在较低的增长水平上。

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去产能的任务,钢材去产能的目标是5000万吨,煤炭去产能的任务是1.5亿吨,截止到目前,钢材的去产能已经完成了3170万吨,煤炭去产能完成了6897万吨,完成进度分别达到了63.4%和46%。

短期无忧还是长期向好?

尽管6.5%的同比增速在统计局看来依然处于相对高位,但仅从数据就可以看出,工业领域长期积累的一些”痼疾“依然没有解决。

能够看到,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依然明显。4月份,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只有1.6%,尽管这一增长幅度比一季度已经有所提高。此外,统计局在上述发布会中也提到,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原材料能源行业价格持续向上缺乏足够的支撑。

2017年3月17日,一季度部分省市工业经济运行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工信部副部长徐乐江在会上听取了海等9个省市一季度工业运行情况汇报后指出,今年1-2月工业经济整体延续了去年以来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多数省份生产增速加快,装备制造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市场信心进一步回升,工业经济平稳向好的势头更加明显。不过,他也提到,工业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工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速依然较低,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仍未得到有效缓解。

不过,在提示”问题“的同时,包括统计局以及工信部在内的官方解读,对中国工业的长期向好均抱持肯定态度。而来自市场的研究机构似乎与前者有着颇为相近的结论,尽管在原因的梳理上存在着不同的思路。

来自中信证券宏观研究部门的观点认为,自去年上半年开启的这一轮周期反弹仍然将延续,单月数据扰动不足于说明周期反弹结束。中信证券的分析认为,支持这一结论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工业品价格、投资增速回归、外部需求扩张以及全球通缩环境的改善等因素。

上述机构在昨日撰写的研报中认为,工业品绝对物价仍然会比较坚挺,从而支持工业企业资本开支扩张的意愿。尽管市场普遍担心由于PPI涨幅回落后,工业企业资本开支意愿又跌回低谷,但基于未来工业品市场供需格局比较稳定,工业品绝对物价仍然会比较平稳,工业企业的资本开支意愿也会比较平稳,不会重现2016年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持续的回落。

再者,过去两年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增速偏低,会有均值回归的倾向。与GDP名义增速对应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应该至少在8-10%的区间,2016年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只有4.2%,低于正常的制造业资本开支扩张速度,而目前制造业投资增速只有5-6%,未来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中信证券同时提到,工业企业资本开支的回暖是一个全球现象,设备设施、耐用品等外贸需求的回暖也有助于资本开支的扩张。伴随全球通缩环境的改善,全球工业企业进入资本开支扩张的阶段,将会通过出口拉动设备设施、耐用品的需求,将有助于中国资本开支周期的回暖。

自去年7月开始,工业产成品库存开始触底反弹,由此被市场判断为正式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中信证券宏观研究部认为,随着下游需求的转弱(4月的分行业数据如汽车销售、房地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表明终端需求的走弱),目前可能会面临从主动补库到被动补库的拐点,从而对工业品价格和企业的生产意愿造成拖累。但如上分析,库存周期的这一拐点尚不能影响工业制造业此轮反弹依然在进行当中的整体判断。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长期跟踪工业、信息化领域产业政策和发展动态,重点关注钢铁、能源、通信等相关产业,相关领域上市公司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等。擅长深度、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