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热“富”了博世 零部件车企业绩意外高涨

刘俊晶2017-05-29 10:1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俊晶 博世在中国收获了一个意外好的财年。2016年在华销售额9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在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公布的2016年财报中,这些来自中国市场的数据十分醒目。中国是博世除德国之外的最大单一市场,去年,中国市场为博世贡献了其全球销售额的17%,成为该公司最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在博世四大业务板块中,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的在华增长成为它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中国车市基数非常大,差不多有3000万辆的年增长量,虽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年保持10%的增长不太现实,但今年也会做得很好。”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陈玉东判定的依据是,未来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和人工智能正在成为驱动汽车零部件和整车行业增长的新引擎,“我希望未来中国车市是健康、稳定、高单位数增长。”陈玉东说。实际上,不仅是博世,去年大部分跨国零部件集团在中国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在全球知名的20多家欧美系跨国零部件公司中,仅有5家2016年营业收入下滑,大部分呈增长态势。亚太区和中国区对他们全球业绩增长贡献很大,而从业务类型来看,大部分跨国公司都在集中资源布局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比如大陆集团在2016年中,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订单额为30多亿欧元,混合动力车及电动车系统和产品的订单量也增长了17%至12亿欧元。弗吉亚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则高达48%,远高于市场平均增速。舍弗勒大中华区增长13.3%,在汽车业务方面,舍弗勒逐步将重心转向电驱动,并且已经接到几个批量生产的订单,并成为2016年业绩新亮点。

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已预告上半年业绩的上市公司中,汽车零部件公司成为表现最为突出的群体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到5月中旬,已有39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含一季报中披露的),其中28家预喜,占比超过七成,其中净利润同比增幅上限预计超过50%的有15家,西仪股份、万里扬、广东鸿图、均胜电子等9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幅上限更是预计超过100%。“新能源汽车的火爆,还有新品牌的加入,给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深圳市一家电缆线企业告诉记者。这家企业也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线配套服务。

受益于电动车热

2016年我国汽车整车销售超过2800万辆,产销量增长率再次达到两位数,高速增长的产销量规模让汽车零部件行业受益匪浅。以博世为例,2016年,博世集团全球销售额为731亿欧元,其中有28%来自亚太区,而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据亚太区的六成。

突飞猛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了新商机。据博世方面透露,由于在电机、电控等多个领域均有产品和技术涉足,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神速。目前,博世在中国一年有超过1.5万台套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给中国的汽车制造商。除此之外,新兴造车者也将博世列入合作的不二选择。

不仅是跨国零部件企业,本土零部件车企也因日趋升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受益。以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国轩高科为例,其2016年创造了50亿元的经营业绩,各项既定经营指标基本得以实现。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业绩,国轩高科从2015年开始就投资建厂,扩大锂电池产能,其主营业务利润也连续两年实现了大幅增长。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批复文件,目前已有14家车企获得了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而全国新注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超过200家。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今一年多的时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新增项目就不下120个。在资本和跨界者的带动之下,不管是原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还是新晋互联网公司和外来的造车者,都推动了博世和国轩高科等零部件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的订单不断增加。

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由于知名零部件公司纷纷向新能源汽车业务转型,一些传统的零部件业务被剥离,这引发了国内零部件厂商的海外并购热。有数据统计,2016年以来,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海外并购达到20宗,有金额披露的交易涉及金额为87.92亿美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相关并购8笔,有金额披露的交易涉及金额13.54亿美元。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热潮不仅“富”了跨国零部件车企,也间接推动了国内零部件车企的技术升级。

智能互联是下一个增长点

现在除了新能源汽车,跨国零部件车企的另一个兴趣点是智能互联,而这也与当下中国车企普遍进行的自动驾驶研发密切相关。

根据2015年工信部在《中国制造2025》中对中国品牌车企提出的要求——“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当下几乎所有自主品牌车企都在为此目标努力。

但令人不安的是,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互联技术比电动车制造技术复杂得多,“底子薄”的自主车企面对更高要求的自动驾驶技术一时间无从下手,很难攻克。这一情形对有雄厚技术实力的跨国零部件车企而言意味着商机。

以博世为例,其在中国市场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先行布局。在博世看来,智能互联最关键的链接点是人工智能,为此它曾宣布将投资3亿欧元成立博世全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首先在印度班加罗尔、美国硅谷和博世德国总部设立,下一步则是在中国。“博世在中国的人工智能布局将围绕图像处理及传感技术等领域招募创业团队做孵化或投资,主要体现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上。”陈玉东称,目前,博世和上海张江合作了跨国孵化平台,该平台覆盖了人工智能、物联网、新材料等诸多前沿领域。目前,已经有58家公司申请。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在剥离一些低利润的汽车供应业务的同时,把自动驾驶也视为公司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业务板块。在自动驾驶方面,目前德尔福的策略分两步:一方面是在当前配合汽车厂商开发从2级迈向3级的半自动驾驶;另外一方面,在2019年CSLP(中央传感定位与规划自动驾驶系统)量产后,帮助汽车厂商实现 4/5 级自动驾驶。而中国将是德尔福完成这两步策略的重要市场。

目前,德尔福已经在中国建立了4个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中心和18个生产基地,与多个整车厂商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自动驾驶的传感、交互和执行层面,到智能决策和高精度地图领域,乃至于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合作和投资,跨国零部件车企正在充分利用自己在汽车行业的技术、资金和资源优势与处于各个技术行业的关键人物捆绑在一起,甚至于很多新兴造车者都是从它们那里取经。”汽车行业分析师陈晓分析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