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 给曹德旺们多一些理解,给中国制造多一点机会

社论2017-06-24 09:5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社论

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以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成为话题,这是半年多以来的第二次。海外媒体有关福耀美国公司遭遇环保、用工和文化方面冲突的报道,迅速在国内发酵。网络上传曹德旺遇到大麻烦,以至于“痛不欲生”。一些评说颇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味道——上一次“别让曹德旺跑了”掀起轩然大波,起因正是他解释10亿美元美国建厂缘由,公开表示“中国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直言中国税负太高,成本太高。

何至于此?任何一家跨国投资的企业都可能遭遇规则、劳资乃至文化摩擦与碰撞,这本该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考虑到曹德旺自1995年开始投资美国,期间几经失败和挫折。相对于这家企业过去十多年的海外投资历史来说,这一次的挑战只是一个小插曲。更何况,对当地营商法律和制度环境的认可也是福耀投资美国的因素之一。对于仍在扩展海外投资版图的福耀和曹德旺来说,这样的经验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必须承认,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进行布局,是一家国际化企业市场和客户导向的必然结果,也是成本和收益权衡之下的理性选择。福耀是中国制造业公司国际化的先行者之一。如果福耀足够成功,我们一定会看到福耀会有更多的公司资产分布于全球市场,目前福耀65%的收入源自于中国业务,也许有一天这家公司的海外业务比重会超过50%。果真如此,这应是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大成功的标志。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16年有余,如果说在投资层面,过去16年更多体现为国际资本走进来,中国产品走出去,今后中国资本走出去将成为常态,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在海外进行绿地投资或者兼并收购,我们以为这种全球化布局,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成本和收益的最佳匹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家以全球视野观照产业发展趋势,在竞争中掌握有力的位势。如今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已经超过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根据咨询机构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超过500亿美元。枯燥的数字背后,我们应该看得到一代中国企业家的雄心和野心,冒险与创新精神,我们也一定会看到一幕幕正在发生的冲撞——它们或许来自于对投资地各类法律与规则的不适应,对营商环境的认知落差,或者源自人力资源匹配和文化差异,当然在一些市场也不乏或明或暗的不公和歧视性待遇,这些都会让中国企业支付成本,有些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代价。但对企业来说,只有经历过这样的挫折和失败,中国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融入这个全球化的经济。

和很多中国制造业企业一样,福耀玻璃的海外投资经历了从贸易到制造的演进,这一进程依然在持续。曹德旺曾经说,理解、信任、尊重、负责是国际投资不可或缺的资源。的确,任何一家海外投资的中国制造企业,在获得理解、信任、尊重之前,都可能程度不同地遭遇误解、不信任、不尊重,只有真正承担起责任,才有可能获得理解、信任和尊重,并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半年多的时间里曹德旺和福耀两次成为焦点并非偶然。也许要问的是,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种后WTO时代的经济变局,并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坦然面对。就此而言,没有准备好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曹德旺这一代中国企业家中注定会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拓荒者。这样的名字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华为的任正非、TCL的李东生、海尔的张瑞敏等等。这一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虽然迈出这一步不代表着必然成为胜利者,但放弃这一步也许就表示失败。相信无论是“曹德旺跑了”还是“摊上大麻烦”的杂音都不可能阻挡这样的趋势,只是,千万别让曹德旺们的心凉了。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