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文创与产业、城市、商业、旅游融合:成都发力西部文创中心

2017-07-10 17:32

经济观察报 孟良/文 金沙遗址,蕴藏着悠悠数千年的古蜀文化;武侯祠,三国文化的历史见证;东华门遗址,是从汉代到清代,穿越千余年时光的文化遗存;杜甫草堂,一代诗圣的行踪遗迹地……它们构建起成都的悠远文脉,彰显几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

再者,锦里古街、宽窄巷子、东郊记忆、西村创意产业园……这些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再造与历史文化传承,构筑起成都文创产业的基础。

这也是2017亚洲书店论坛选择成都的重要考量,这是一座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700多家实体书店凝练出成都的气质和灵魂,塑造着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成都。

古与今、文化与产业交相辉映与融合,独特的天府文化彰显出成都这座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自信。

7月初,成都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夯实产业支撑,站稳国家中心城市的位置。

按照规划,成都将大力发展文创产业,进一步促进文创与产业、城市、商业和旅游的融合,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实现“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为成都新一轮发展提供新增长点和新动力。

赶超发展的基础

北上广深之外,成都有着相对傲人的城市地位。《2016年世界城市评级报告》中,成都进入全球城市百强,排名仅次于北上广深;《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成都超过杭州、武汉、南京、天津等城市,以98.97的高分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藉由自身竞争力提升、国家战略意志推动等因素,成都完成了由省会城市到区域性中心城市,再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三级跳”。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认为,要站稳国家中心城市的位置,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靠产业支撑。

成都测算,到2030年,全市经济总量将达到3.8万亿,人口规模也将突破2200万人的承载极限,如果采用粗放型产业布局,必然加剧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

而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成都需要面对经济新常态下更多也更复杂的机遇境况,要扩大发展优势,夯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站在世界城市体系的“塔尖”,还需更多的努力。

基于这样多个维度,成都的清晰认识是,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大机遇,以增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为目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现代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开放型经济、现代物流业,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为此,成都在“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战略指导下,在全市规划统筹布局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它们将是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成都还将出台“产业新政50条”,设立1000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在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实质支持。

可期的成都产业发展图景中,文化创意产业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已进入文化全球化时代,城市的竞争高度往往由城市文化的创造力传播力决定。成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可提升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软实力。

南开大学一级教授、国家旅游产业科技创新工程中心主任石培华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已被公认为是近十年来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随着交通、商贸、旅游、金融等产业的发展,成都的开放度和辐射力都将进一步提升,这必将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现金流,从而更好实现人才的聚集,创意的交流,进而为文创产业培养出持续不断的内生动力。

按照成都既定规划,将按照“集群发展、跨界融合、品牌引领”思路,推动天府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大力提升文创的行业首位度、产业融合度、品牌美誉度和国际知名度,力争2022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

文创沃土

潘昊是四川人,其创办的柴火创客空间举办了成都Maker Faire,其是全世界前十大的featured等级的智汇节。他希望可以将全世界的创意与创新落地到成都,透过新的柴火造物中心,为成都的创新创业添加新的“柴火”。

在他看来,成都有着巨大的资源、强大的高校、数一数二的文创产业配套,更为重要的是在成都的年轻人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创新,创造出更多高附加值的科技和文化创意产品,从而推动成都成为更多创新的源头。

成都在国内首发“文化双创指数”,该指数综合分析了全国文化产业的活跃程度和发展形势,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通过这一指数可发现,成都的文创产业发展在西部处于较为领先位置,部分指标维度在国家中心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指标发展速度已超过北上广深等城市,文创产业发展到一线城市水平未来可期。

潘昊认为,与深圳速度相比,成都的文化底蕴以及深厚的科研人才基础,是合适进行深度创新的绝佳温室。在成都的天然条件下,文化、艺术、教育以及设计类型产业,能够与高科技产业跨界融合,并且产出无数惊奇且创新的潜在项目。

投资近百亿音乐产业项目——中国西部音乐谷、梵木创艺区已落户成都龙泉驿区,形成产业集群。

按照设想,中国西部音乐谷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拟按照全新运营模式,打造集音乐设备生产研发、交易集散、物流仓储、项目孵化、人才培养、旅游观光、音乐文化体验等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音乐产业基地。

梵木创艺区已形成“创意设计+音乐产业”的“双产业链”模式。其围绕创意设计、音乐演艺两大主题,搭建了创意设计研发、音乐人孵化基地、建筑与空间设计、创新创业孵化、展示推广中心等服务平台,是西南首个“全产业链”文创园区。

聚集成都70%历史人文景观的成都市青羊区,更是成都文创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其辖区内的少城历史街区是成都市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杜甫草堂、金沙遗址、青羊宫、文殊院等成都最为精华的历史遗迹也在这里。

少城国际文创硅谷是青羊区文创产业的代表之一。现已形成6大文创集中区,包括环天府广场文博场馆集中区、少城国际文创硅谷核心区、峨影1958主题电影公园、西村文化创意产业园、草堂浣花片区及非遗博览园。

全国首个城市最中心的文创集聚区——“3/4车站”文创艺术街区也已在青羊区开街。街区共有31个个性鲜明的店铺,容纳了服装、木艺、陶器等众多创业者。

成都被第三方机构评为“中国时尚第三城”。日前,青羊区的西村时尚文化产业园正式获得授牌,成为成都唯一获得授牌的时尚文化产业园。同期,青羊区首个时尚联盟“西村时尚联盟”也宣布成立。这为“中国时尚第三城”增添了更多时尚元素。

西村时尚文化产业园将打造时尚运动、时尚餐饮、时尚文创和时尚办公四大业态,创造具有成都特色的城市生活方式,并将深度挖掘天府文化“优雅时尚”内涵,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时尚消费”的高度结合,彰显成都打造“西部文创中心”和“时尚之都”的独特魅力。

西村时尚联盟的发展计划是,依托西村强大的运营平台以及青羊区丰富的文博旅游资源,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时尚消费”的有机结合,推动时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新型“时尚文化”商业消费创意集群。

文创产业的生态圈层

独而难久。文创产业的广度、可容纳度意味着其产业链条将不断延展扩充,通过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与其他产业或要素形成更多更广的产业生态圈层。

成都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要促进文创与城市、商业和旅游的融合。

具体来说,即包括要把文创产业作为向城市注入人文理念的主通道和改变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精心打造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落、文化景观,合理布局一批文创示范园区等,实现文创产业发展与城市有机更新同步推进。

同时,依托传统商圈谋划新型商圈,将“千年商都”的人文底蕴与现代商业理念有机融合,着力打造时尚体验、购物娱乐、美食品鉴等多元一体的文化商业集聚区。

此外,积极探索旅游观光、娱乐休闲、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提升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的多样性、趣味性与互动性。

以武侯区为例。

武侯区意图打造东方的“好莱坞”。日前,“成都未来国际电影产业城”“成都首太文化旅游小镇”两个项目已签约将落户武侯,打造西南影视文化产业帝国。

此外,位于武侯区的成都音乐坊将重点发展原创音乐孵化、乐器产销综合、音乐培养教育、演艺演出经纪、音乐文化传播及版权五大主导产业,规划成为以音乐产业为引领的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旅游集聚的中国西部文创中心示范区。

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创产业是武侯区新近确立的主导产业。不止影视、音乐产业,武侯区在文创融合上全力打造三国蜀汉城、水润天府休闲旅游带、城市音乐坊、四川国际文化人才港等重大文创项目集群,加快建成10平方公里文创旅游带。

做靓“文创武侯”品牌是武侯区的目标,其计划力争今年文创产业产值增幅20%,力争2020年实现产值过千亿元。

不唯此例。邛崃也正规划通过“文创+”战略深挖千年文脉,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

邛崃出台支持文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设立专项支持资金,从产业集聚区建设、文创工作室建设等方面构建具有鲜明比较优势的政策体系,促进文创产业集聚发展。此外,邛崃投入重金建设国家级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平乐古镇·天台山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等项目。

漫步成都街头巷尾,文创产业融合也很明显。

“东郊记忆”是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创意园区,由旧厂房改造而成,展现出较浓厚的文创氛围,文创与商业有较好结合,形成MINILIV音乐现场、播客乐流行、体验舱、影立方电影院、东郊食堂、食画花园餐厅等业态。

锦里古街、宽窄巷子也有着浓厚的成都文创基因。区别于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宫等传统景观,它们不再是仅供观赏的文物古迹。既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打上成都标记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生活风情的再建、再造与传承。

它们渗入成都城市肌体,成为提升成都形象、凝聚成都文化气质、增加城市认同感的一股重要力量。

与宽窄巷子相辉映,原址是已废弃的两幢旧楼的明堂青年文化创意中心,以奎星楼街为核心,打造文创机构集聚地。已入驻各类小微文创团队(项目)300余个,成为文创人的孵化器。

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成都,底蕴深厚的文化基因正日渐被唤醒,勃兴的文创产业与城市、商业等快速融合,凝结成文创产业的坚实舞台。

建设全国一流的文创中心城市

今年5月,成都发布《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其“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是: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建设西部文创中心,构建现代文创产业体系。

客观来说,对比当下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的GDP占比,其力争在2022年实现占比达12%,并不算一个小目标。但在成都决策层、业界专家及文创产业从业者看来,成都的文创产业实现目标是乐观的。

今年是梁飘逸创业的“第二个7年”,也是他负责的雅道清心创意产业机构入驻四川省成都国家广告产业园的第7年。

成都国家广告产业园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35号,属成都市的中心区,也是一个老城区。城市的发展变迁中,这里的老旧楼宇在文创浪潮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自2003年进入文创产业,梁飘逸已在其中浮沉起落14年,从“第一个7年”整个产业的“一团乱麻”,到“第二个7年”的“大浪淘沙”,成都国家广告产业园的企业来去变换,他最终留了下来。“真正留下来的企业就像从淤泥里淘出来的天然金沙,一定会充满生命力。”对即将到来的“第三个7年”,他充满信心。

潘昊也看好成都。在他眼里,成都是一个充满美与文化的城市,古老的文化带来城市深层的底蕴,想象互动艺术的装置,充满在成都的街头角落,可以打造成一个未来科技与文化兼具的国际城市。

在近年来一系列支持文创产业的规划、政策推动下,成都已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创产业项目和载体,产业效应显现。成都是文博旅游全国第三城;根据热度指数、容量指数和舒适度指数三个指标调查全国156个旅游城市,成都位居第三,排在北京、上海之后;成都是演艺娱乐西部第一城、手游全国第四城……

成都市获批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还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目前,已有十余所在蓉高校开设了创意设计相关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涌现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设计机构。成都文创成为年吸附数十万人就业的大产业。

对文化的坚守和保护是成都文创产业发展的源泉之一。成都将发掘的东华门遗址予以保护,建设遗址公园。

成都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曾为此感叹:“成都以这样的气魄对整个遗址及其周边大片区域进行保护,完全超乎我的想象。”

今年4月召开的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发展“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以萃取成都悠久历史文脉精髓,并标定成都文化发展坐标和愿景。

天府文化的勃兴,将有助于成都文创产业价值的进一步发掘。

根据最新公布的《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成都将建设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创中心城市。重点做深做优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色文创产业。围绕“文化+”“互联网+”,积极培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信息服务、数字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形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文创产业核心竞争力。

2022年,成都将初步建成西部文创中心,构建“双核共兴、两带共振(龙门山带、龙泉山带)”的文创产业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文创产业轴、产业带、产业圈和文化消费群。

为此,成都拟出台《西部文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5)》《成都市关于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7-2018)》,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认为,成都建设西部文创中心是顺势而为,呼应了国家战略布局的调整,恰逢其时。成都的城市积淀深厚,也使它具备建设西部文创中心的文化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