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藤大介:从“日企入华”到“华企入日”

近藤大介2017-07-14 15:3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近藤大介/文 我平时住在东京。几个月前,我去了一趟北京,拜访了JETRO(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事务所的所长田端祥久。JETRO是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一直致力于为进军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提供援助的机构。

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向田端祥久了解2017年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动向。

但是,田端所长一开口,就说出了如下一番话。

“近藤君,现在我们主要致力于促进中国企业的对日投资。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最近几年,可谓是‘日本企业单方面进军中国’的时代。一提到日中贸易,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一个固定概念,那就是‘在中国做生意’。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迎来一个完全逆转的时代。也就是说,马上到来的是一个‘中国企业全面进军日本’的时代。”

听到这番话,我吃惊得将眼睛瞪得大大的。因为我实在无法想象田端所长所说的这个逆转的时代究竟会有怎样一番景象。

田端所长继续说到:“中国企业进军日本的方式主要包括入境(中国游客赴日观光及其相关),筹措日本制品、零部件以及R&D(研究与开发)等等。

在促进中国游客入境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我们帮助中国第一家民间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公司增设日本航线,让他们公司的飞机飞往茨城、高松、佐贺等日本地方城市的机场。如此一来,前往这些城市的中国游客人数与日俱增。不仅如此,维护机场正常运营的工作岗位也随之增多。再加上各地相关部门对酒店住宿及公共交通的资金投入,仅此‘开设日本航线’一项工作就对日本的地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波及效果。

在筹措日本制品及零部件方面,日本有大量拥有尖端技术的中小企业。中国企业则在日本设立办事处,从这些日本的中小企业大量采购零部件。对于这些中小企业而言,销量的增长为企业注入了活力,也为它们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比如,最近几年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异军突起的OPPO、vivo、小米等中国国产手机就使用了日本企业的尖端技术半导体元件。换句话说,这些手机背后的中国企业和拥有尖端技术的日本企业实现了共存共荣。

在R&D(研究与开发)方面,日本作为中国企业的设计基地而备受瞩目。极具活力的中国企业从日本企业进行新技术研发的初期阶段起,就积极参与其中,与这些企业进行共同研发。同时,就地将新技术植入到自己公司的新产品中。所以说,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日本良好的技术研发环境真可谓魅力无限。”

田端所长就这样一气呵成地说了这么多。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自1972年以来持续了长达45年的中日关系已经发生了“地壳变化”。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变化就是——由“日本到中国”的洪流变为“中国到日本”的洪流。

这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游客的变化。据统计,2016年赴日中国游客人数高达637万人,较去年同比增长27.6%。与之相对应,2015年赴华日本人人数仅为249万人。日本政府解禁中国人赴日个人游只不过是八年前的事情,如今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逆转。顺便说一句,为什么上文提到的是“2015年”赴华日本人人数,而不是“2016年”?这是因为日本政府观光局尚未发布2016年的统计数字。对此,我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于是打电话给日本政府观光局,最终被告知“2016年的统计数字要到今年9月左右才会发布”。不过是统计出一个出国人数的数字,为什么要花9个月的时间呢?难道在办事效率方面也出现了日中逆转?

回想起来,在这个“中国到日本”的洪流中,让我们日本人第一次感受到冲击的莫过于“夏普被收购事件”——去年4月,中国台湾鸿海集团(富士康)出资38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2亿元)收购了深陷经营危机的日本夏普公司。夏普是一家拥有百年以上悠久历史的、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电器制造商。相信很多日本人做梦都不会想到,这家百年老店会被中国企业所收购。

当时,日本国内的舆论纷纷唱衰夏普的未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怎么能够重振一个发达国家代表性企业的昔日雄风?

然而,就在鸿海收购夏普的14个月后,也就是今年的6月20日,夏普召开了每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会上,社长戴正吴正式宣布:“曾经濒临倒闭的夏普已经完全复苏。预计2018财年(截至2018年3月)夏普将盈利59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2020财年(截至2020年3月)夏普连续销售额有望达到3兆2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37亿元)”。对于去年8月1日夏普股票被东京证券交易所由一板市场降级至二板市场一事,戴正吴社长表示:“一定要让夏普股票重回一板市场!”

其实,在鸿海出身的夏普社长戴正吴没有使用什么魔法。他只是把原来“超过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0万元)才需要社长审批”的标准降到了3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8万元)。同时,他还规定绝大多数费用支出都必须经他亲自审批。换言之,戴正吴社长采用了 “TOP-DOWN(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

此外,他还改变了在日本企业里普遍存在的“年功序列(即:根据工作年限支付相应工资)”制度,根据工作业绩给员工发放1至8倍工资的“特别奖金”。也就是说,戴正吴社长把一些在中国企业里“理所当然”的做法实践到了日本企业。

如今,戴正吴社长有一个昵称——“戈恩”。由此可见,夏普人是多么希望戴正吴社长能够像实现了日本日产公司重建的法国人卡洛斯·戈恩一样,完成对夏普的重建。

继夏普之后,鸿海集团最近又打算收购陷入经营危机的日本东芝旗下的半导体子公司“东芝存储器”。但是,日本政府介入其中,阻止了鸿海的收购。6月22日,鸿海集团在新米市举行记者招待会。董事长郭台铭在会上义愤填膺地说:“日本不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标榜自由和平等吗?”,对此,日本方面无言以对。

今年6月16日,一则题为“负债总额超过1兆日元(约合人民币600亿元)!日本制造业史上最大的倒闭事件”的新闻报道成为了日本各大媒体的头条。这家公司就是因其生产的存在重大缺陷的汽车安全气囊破裂,导致经营状况不断恶化的日本高田公司。

高田公司生产的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分别占全球汽车市场20%的份额。2017财年(截至2017年3月)的销售额高达662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94亿元)。但是,因其生产的存在重大缺陷的安全气囊在美国导致11人死亡,高田公司一夜间被贴上了“杀人企业”的标签。事发后,高田公司斥巨资召回了问题产品,并作出了相应的赔偿。公司的经营状况因此急转直下。

就在这个,一家完全不为日本人所知的中国企业——浙江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收购这艘沉没的“高田巨轮”。均胜电子创立于2004年,2011年12月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高田气囊事件后,当机立断,决定收购高田公司。

此外,支付宝也开始正式进军日本市场,并在日本引起了热议。从今年7月1日开始,支付宝可以在“日本三大连锁店”之一的“罗森”的13000间店铺里使用。据说,支付宝将在今年年内进驻日本国内的45000间店铺。目前,由于中国游客是日本商铺的主要客源,支付宝的进驻主要是为中国游客提供便捷的支付环境和途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日本人也会开始使用支付宝。

今年7月,摩拜共享单车也正式登陆日本。据说,年内将要在日本的10个主要城市正式投入使用。去年秋天,我在上海第一次体验了摩拜共享单车。当时我就觉得,要是这种服务设施在日本也有,那该有多好啊!日本的空气清新,道路不会因为机动车辆过多而堵塞,而且日本人几乎全都会骑自行车,摩拜共享单车风靡日本可谓是万事俱备。

当然,一部分相对保守的日本人对于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以及中国企业进军日本的现状表现出了一种无法隐藏的“戒备”。但是,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二战结束后的70多年时间里,日本不也是在全球做着类似的事情并以此促进了本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吗?所以,我由衷祈愿,中国企业进军日本可以给僵化、闭塞的日本社会打开一扇气窗,为日本经济复苏注入催化剂。

(作者系日本《现代周刊》副主编)

日本《现代周刊》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