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历史绩效

陈志武2017-07-25 16:40

【金融其实很简单】

儒家文化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对个人的约束又这么多,那么,在实际中,儒家文化是否真的有效,基于血缘的宗族体系是否真能带来实际好处呢?

这里,我们先介绍香港科技大学龚启圣和马驰骋两位学者的研究。通过检索历史档案,他们发现,整个清朝期间从1644年到1910年,山东107个县农民暴动次数差别很大,南部各县农民暴动最频、次数最多,其次是山东东北角、烟台周边的这些县。而山东中部的县域却农民暴动不多。

同是山东境内的县,为什么差别这么大?这跟儒家文化是否有关系呢?如果跟儒家文化有关,那儒家文化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龚教授他们用一个县孔庙数量的多寡来度量儒家文化在当地的影响力,儒家影响力越强的地方,对修孔庙会越重视,孔庙数量会越多。他们以此来回答这些问题。

山东两个县的故事

我们可以具体对比两个县:济南府章丘县和曹州府巨野县。

章丘县地处鲁西平原,且位于黄河水患和旱灾高发之地,在清代遭受灾荒共计107,远高于全省各县平均数的73次。然而,章丘紧邻全省政治与文化中心——济南,是儒家士绅与文人聚居之地。这里不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故乡,在清代更是儒家文化兴盛之地,共产生了207名举人,修建了孔庙18座。相应的,章丘在整个清代发生的农民叛乱只有3次。

相比之下,巨野县虽然同处黄河水患之地,但灾荒频率更低,在清代共发生87次灾荒。但在过去,士绅文人大多逃离此地,文风不兴,整个清代仅产生了78名举人,孔庙只有10座。相应的,巨野在清代有过30次叛乱!值得一提的是,巨野是义和团的前身—大刀会—的故乡,在清末水旱灾害频发之际,1897年发生震惊中外的“曹州教案”,大刀会围攻教堂,杀害德国传教士能方济和理加略,导致后来德国占领胶州湾,以至于被19世纪末住在山东的西方传教士称之为“盗匪之乡”。

这两个县,章丘的孔庙数量远多于巨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更深,相应的,清朝期间章丘只有3次叛乱,巨野却多达30次!

从山东全省的情况看,把清代的107个县分为两类:儒家文化影响深厚的,孔庙数量高于平均数的县和儒家文化薄弱的县。他们发现,在遭受农业歉收的时候,儒家文化深厚的地区爆发叛乱的概率,远低于儒家文化薄弱的地区,大概比受儒家文化影响少的县低2/5。

同一场灾荒,不同的反应

那么,对于某次具体的灾荒,山东各县的反应有何不同呢?1855-1867年间,黄河改道引发了持续的水灾。黄河以前是流经山东曹州府,南行至江苏滨海入黄海,后来被改为北行,流经山东西北平原,夺东营入海,也就是今天的黄河入海口。改道过程并非一次成型,而是反复呈“扇形状”扫荡山东鲁西平原。

那次黄河水患波及全省71个县,同时期还有旱灾和虫灾等导致的饥荒,叠加在一起,是整个清代山东爆发饥荒次数最多的时期,平均每年发生饥荒78次,远多于整个清代年平均30次的数目。据史料描述,黄河泛滥所至,一片汪洋;远近村落,半露树梢屋脊。

那次水患使山东的暴乱达到入清以来的最高峰,平均每年有20次叛乱,是清代山东正常叛乱频率的7倍。从地理范围来看,在水患波及的71个县中,有63个县发生了暴乱,平均每县4.2起,其中大多位于黄河沿岸的东昌府、曹州府和兖州府。

然而,即便如此严重的灾荒,儒家文化依然发挥了缓解动乱的作用。该期间,儒家文化深厚的地区平均每县爆发叛乱2.9次,而儒家文化薄弱地区平均每县暴乱4.8次。儒家文化的确使社会更加稳定,秩序安定!

孔家店的历史绩效

那么,儒家文化到底如何降低暴乱倾向呢?道理在于,儒家花这么多精力推广“三纲五常”、建立那么多宗祠和贞节牌坊,目的在于强化“养子防老”的可靠性,强化家族宗族网络,这样一来,在面对灾荒冲击时,宗族内部成员之间互通互助的程度就会越高。也就是说,宗族就相当于一个内部金融市场,隐性互相保险在族内不成问题,在灾荒发生时农民就不会走投无路,不必靠暴力谋生存。

龚教授、马教授的研究说明,在缺乏保险和其他金融市场的社会里,儒家文化虽然抑制个人自由、牺牲妇女权利,代价很大,但确实可以使中国人生活得更加安全,减少暴力冲突,使社会更稳定。虽然从今后的课程中,你会陆续学到,这些效果是金融市场也可以达到的,甚至是能更好地达到的,但传统社会毕竟不具备发展金融市场的条件。所以,在历史上,儒家文化有过很大的贡献。

也有其他学者把中国当今家庭分成两类:一类是“威权性孝道”家庭,父亲总是威严,强调子女的绝对顺从、绝对回报义务,处处遵循礼教;另一类是“相互性孝道”家庭,父辈与子女既遵守辈分关系,又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结果发现,强调传统威权性孝道的家庭,子女对父母的经济回报更多,跟上面龚教授他们的研究发现一致;而强调亲情、强调代际地位对等的相互性孝道家庭,子女对父母的情感性支持更多。有了金融市场之后,相互性孝道正在成为新的主流,也是社会的发展方向。

我们看到,儒家体系对个人约束那么多,也压制社会活力,所带来的实际绩效如何呢?在清朝期间,山东受儒家文化影响深的县,即使在灾荒时期,农民暴动的频率也会更低;反之,则更多。宗族就像一个内部金融市场,促进族内成员间的跨期保障与互助,而儒家文化就是强化这种交换的可靠性、提升交易安全。

当然,任何体系都有其内在逻辑、内在一致性。许多人认为对过去的文化,可以专门挑选其好的去学习并继承,同时抛弃那些不好的,就像在超市买菜一样,专门挑你喜欢的。但是,在逻辑上,这样做可行吗?

(本文系作者在喜马拉雅的《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讲座文本)

 

耶鲁大学教授,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