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易到合作 全球医疗商业模式蜕变

Jereon Tas2017-08-01 09:06

经济观察报 Jereon Tas/文  全球医疗产业市场、医疗服务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产业市场,全球医疗大巨头们——制药企业、设备制造商从业务多元化逐渐走向现在的细分、聚焦优势领域;他们在面对医疗服务市场时,开始关注到全阶段介入的重要性。

全阶段介入,必然促使医疗巨头们商业模式的转变,即从以往单纯的“交易关系”转变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型商业模式,将促使一个巨头企业从客户的需求和痛点出发,与客户合作,共同开发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通过为客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巩固和发展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在这种新型关系中,必然提升客户对企业的依赖和信任,从而建立长期的顾问式合作关系,这也使得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大幅提升。

因此,我们认为,在未来,全球医疗商业模式中,“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将快速取代传统的“交易”模式。

低价值走向高价值

如果回看10年的医疗行业,全球医疗巨头高官们每天考虑的是,如何在上一个产品专利期到来时,再研制出新产品;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如何提升等等。

在这个传统的商业模式中,全球医疗大佬们的心思只放在针对于自身产品的环节上。企业的整个服务链条并不连贯。

全球疾病的疑难程度在增加,容易研发的新药都已经出现在市场中,难研发的药品,科学家们仍然在实验室倾心捕捉每秒迅速裂变上百个病变的细胞。推演到更深层次,癌症类疾病,最大主因的——基因,令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的将信息捕捉延伸到每个人的健康细节中。

那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到人类大数据,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越来越多的疾病案例去分析其中的奥妙。这种从研发推动的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变,不得不令企业们转变商业模式。

事实上,随着医疗健康产业的转型,服务端的客户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传统上,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企业所接触的客户主要是医院的设备科、药剂科,医院缺什么,企业卖什么给医院。

目前全球医疗健康变化形势中,对于医院来说,他们是基于患者和手术量收费,在强调价值的医疗体系中,医院关注的是诊疗效果和运营效率。因此,他们对企业的要求是帮助他们解决一揽子的问题。例如:如何构建卒中疾病的绿色通道、如何提高诊断的精准性、如何提高介入治疗的治疗、甚至如何针对专病给出整体的解决方案。这要求大型制药企业和医疗设备制造企业转变思路,从医院客户的整体需求和他们的痛点出发,与之共创解决方案。

出售产品和提供解决方案的区别之一,在于产品是交易型的,往往只能满足客户一个点上的需求;而解决方案是帮助客户解决一揽子的问题,从客户的需求和痛点出发,双方结为更为忠诚和更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那么,从以前的产品公司转型成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正在成为全球进行着的一个趋势。我觉得这是全球医疗企业从低价值走向高价值的趋势。从红海到蓝海之间,更关键的是客户的忠诚度,跟他建立一个长期互相信赖的关系。

交易到合作

关于从“交易关系”转变为“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模型,可以飞利浦为例。

飞利浦业务组合非常独特,跨越B2C和B2B领域,既了解消费者需求,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针对医院的专业市场,在以往的商业模式里,飞利浦主要向各级医院出售包括超声、CT、MR、血管机等大型医疗设备。打交道的部门也仅仅局限于医院的设备科,满足医院硬件采购的需求。在以“疾病诊疗”为中心的传统医疗模式中,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企业所提供的各个环节的服务是独立的,没有打通。

随着医疗系统逐步向价值型模式转型,医院越来越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优化临床路径、流程管理等,提高专病诊疗水平,并将专业关护延伸至院外和家庭。特别是心脑血管、肿瘤等慢性疾病领域,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需要重点应对的疾病领域。

基于客户的需求,飞利浦意识到,只提供设备是不够的。客户需要的是一揽子能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就涵盖了硬件、软件和服务。

于是,飞利浦作出了从“交易关系”转变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商业模式计划。即致力于提供覆盖“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家庭护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一个真正的“端到端”的全程关护能力,即实现24乘以7不间断的慢性病患者关护。

因为,从全球医疗市场的特性来看,全球疾病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全球5%最为严重的疾病患者,占50%的医疗资源。而且,每个患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多发性的慢性疾病需要经常去医院,经常要占急诊的资源。

以心脑血管疾病这一最为困恼人类的慢性疾病为例,飞利浦的优势是能打通该疾病的整个关护周期。飞利浦对患者的关护是从临床的关注点就开始介入,从放射科用的影像开始就是采用飞利浦的,放射影像可以对患者的疾病全方位了解。比如对肿瘤进行定性、定量的描述以及可视化,医生可以根据某些可疑的点,某些可疑的组织需要提取,进行病理分析。

这样就把飞利浦从放射带到第二层解决数字分析学的能力。把它带到病理后,这里面有人工智能以及基因组学的能力,这使得放射以及基因组学的能力结合起来,同时结合患者的病史进行综合考虑,以及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判断。

同时,针对患者精准的诊断,以及接下来在干预的过程当中,患者的全程参与。所以这一块没有一个公司像飞利浦能够做到这一点,从一开始的影像干预到定理到基因检测都贯穿起来,同时对治疗方面也有参与。

新世界在形成

从“交易关系”转变为“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过程,其实也是目前全球AI热潮的开始。因为,解决方案需要数据支撑,那么未来下一代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大数据驱动,也就是AI快速被应用于生活场景的热潮期。

我们认为5年之后,包括飞利浦,以及全球的医疗大巨头们,所有的医疗解决方案里面都是由人工智能来驱动。

关于人健康状况的数据来自不同的层面,有医疗影像,有诊断数据,还有数字健康手表实时传递的生活数据的捕捉,还有临床数据,行为数据,社会经济的数据。人工智能一定要去匹配大数据,在这个大数据基础上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提取。

中国有接近14亿人口,将会生成巨大大的数据支撑。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也非常快。

现在的医疗环境下很多知识是在医生的大脑里,或者是放射科技师的脑子里。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将来医疗知识应该落地在物联网络上,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医疗的可及性。如在美国飞利浦有远程健康医疗管理的解决方案,与患者对接起来,把所有采集的数据落地在网络上,就是一个智能化的健康管理网络。这样患者的健康实时监控,才能真正提高医疗结果。

飞利浦早已经在发展人工智能。2015年,全球2.75亿人使用飞利浦患者监护仪;全球1.1亿人使用飞利浦X光诊断设备;为医疗机构管理了21千兆图像数据用于研究;此外,每天有100万患者在家中接受医疗监护。因此,飞利浦自身已经拥有了非常庞大的医疗数据支撑。

就像亚马逊以及谷歌一样,飞利浦也针对具体的临床应用进行一些定制化开发,在AI基础上用其他工具,比如统计分析。因为,很多的能力不是你有了AI之后我们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解决,AI基础上你要去构建针对市场的解决方案,所以飞利浦做的工作是把AI和具体针对不同病种的分析工具进行整合,这里面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或者急诊,或者慢性疾病。

亚马逊,它的人工智能从过去到现在,你会发现他在医疗领域很有针对性。当然它可以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如在银行里的长期运用。再包括IBM,在中国和百洋医药集团战略合作,在中国的医疗机构推动沃森医疗系统的使用,所以我相信他们在做的时候将一些问题,放到全球视野看,看在庞大的数据库里面能够寻找到什么答案。

飞利浦有无接触摄像头,这种无接触的摄像头能够对一个人的体温、心率、呼吸次数进行监控。比如在ICU里,假设患者的呼吸率不是很正常,大家可以优先排序,哪个患者可以优先提早进行干预。

未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飞利浦事实上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病种的理解,一个对人的理解,人的理解是来自于患者监控与数据的采集,人工智能能力,把方方面面的数进行采集,通过算法来进行分析解读,这是对患者一个特征的理解。另外是对患者的理解,比如对心血管疾病的了解,这样能够帮助到三个方面,能够帮助到患者,能够帮助到医护人员,首先可以告诉医护人员哪些患者是需要紧急干预,通过这些飞利浦更好的去改善整个医疗干预的有效性。第三,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也能够对一个个体进行判断,比如说患者现在心率过快,或者是有可能有心血管事件发生,可以建议他现在应该休息一下,或者建议及时用药,可以自动的呼叫救护车。

在目前全球医疗健康商业模式里,飞利浦面临的是一个新世界,而新世界正在形成,也有它的需求。飞利浦希望2025年通过各种新技术影响30亿人的生活。目前飞利浦的患者监护系统已经被全球3亿人使用,全球使用飞利浦呼吸设备的销售额达到400亿。飞利浦希望通过互联技术真正把患者以及医护人员连接起来,推动甚至引领医疗科技行业的变革。

(作者系飞利浦全球战略与创新官,本报记者温淑萍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