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审委新名单搅动池水?“委员所”光环渐褪

郑一真2017-08-05 08:27

(全景图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郑一真 蒋欣 黄蕾  8月3日,证监会结束对第十七届80名发审委员候选人为期一周的公示环节。刚看到上述名单时,一位拟上市公司董秘张宇(化名)心中暗自高兴,其前一周刚刚接待了其中一位候选人,虽然最终名单尚未确认,但也让他心里更有底气,多少都有“搭上人”的希望了。

从名单中可以看出,本届发审委员候选人以中介机构为主,其中来自律所的候选人24名,会计师事务所32名,证券公司也多年之后再度出现在IPO发审委候选人名单上,6名券商候选人均是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

“大概会有一半的发审委员将从公示的名单中产生,另外一半来自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机构。”一名接近监管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往年也是来自社会的候选人需要公示,来自监管机构的候选人由各家单位按一定比例推荐,一般不进行公示。主板和创业板合并之后,首届66名发审委员将从其中产生。

以往,发审委员一经确认,资本市场便暗潮涌动。记者从多家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董秘处了解到,与发审委员见面、“打点”依然是拟上市企业的公关路数,不过更多是抱着一种做了不一定有用,但不做一定没用的心理。尤其是,拟上市公司为自己选择IPO业务的中介机构时,倾向于选择有发审委员任职的“发审委员所”,以求更便利于IPO过会。

然而,和以前不同的是,在数次IPO财务大核查、多起上市违规事件被重罚、证监会高压监管的趋势之下,之前动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利益输送寻租已经很少发生。上述投行人士看来,“现在监管这么严,寻租的空间并不大,只是认识会上的发审委员将来好办事,也方便与中介机构进行更专业的沟通,并不是说会给你怎么样,但是比较重视是肯定的。”

“打点”发审委员

作为一家拟上市公司的董秘,张宇熟谙一级市场,曾经参与多家公司的A股上市筹划工作。非常凑巧的是,张宇不久前刚见过名单上的一位候选委员,“至少是认识了,方便以后联系。”

随着发审委员候选人以及最终名单即将确认,中介机构和拟上市公司也开始“蠢蠢欲动”。在业内,“打点”发审委员已经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在张宇看来,与发审委员的沟通非常有必要,除了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还要拉近与发审委员的距离。

不过,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所谓寻租,是以前的事了,最近几年大家非常谨慎收敛,寻求会里的人脉资源更多地也是为了进行专业沟通。

证监会历次对发审委员遴选制度的改革,与抗衡权利寻租的腐败现象、打破IPO利益寻租链条密不可分。从这次修订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委合并之后,发审委员增至66人的规模来看,在业内看来,至少公关的成本提高不少。另外,证监会还设立发审委遴选委员会,增加面试和考察环节,遴选的难度加大。

这是主板和创业板发审委合并以来第一次发审委员遴选。据记者了解,这是一次非常严格的遴选,会有多个部委参与进来。

此前,主板发审委委员为25名,创业板发审委委员为35名,其中证监会的人员5名,其余为证监会以外的人员。一般情况下,主板发审委的构成是律师5名、评估人员1名、会计师9名、体制内包括地方局、交易所、发改委、国资委等10名。在主板和创业板合并之后,发审委员的人员构成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对于这样的变化,市场也静观其变。根据现行的《办法》,发审委会议审核的发行人名单、会议时间、发行人承诺函和参会发审委委员名单会在发审委会议召开5日前在中国证监会网站上公布。

寻租空间缩小

历次IPO大核查、多起发行违规被处罚、前发审委员落马的前车之鉴,都让违规的成本不断提高,也缩小了发审委员权利寻租的空间。

去年6月份,证监会部署了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专项执法运动,堪称史上最严的财务大核查拉开序幕。证监会表示,执法行动将统一部署,全面覆盖IPO各个环节、全面覆盖发行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中介机构等各类主体,全面覆盖不披露、不及时披露、虚假披露等各种违法行为。

监管力度不断加码。上一轮IPO财务核查始于2012年底,证监会对当时排队的900多家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财务大检查,期间曝出万福生物虚增数亿元销售收入财务造假案。当时市场对仅对万福生科处以30万罚款颇有微词,而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则被处以7665万元的罚款。对于2016年欣泰电器的欺诈发行,证监会则开出史上最重罚单,强制启动退市程序,保荐机构兴业证券也设立5.5亿元的赔付专项基金,约为保荐收入的46倍。“今年,会里对投行业务的监管会是一个重点。高压监管之下,发审委员明目张胆地去收取贿赂几乎是不可能。”上述接近监管的投行人士表示,证监局的交叉检查也一直在进行,各家券商的合规风控都会加人,逐步实现合规总监和风控总监分设,内核部门从业务部门单独出来。

其解读道,另一个可能的变化是可能每一次会议的委员都会随机分配,而以往固定的组合大家都形成的共识可能被打破,对于发审会议的风格更难捉摸,审核都会变得比较严格。从目前发审委会议的构成来看,每次参加发审委会议的发审委委员为7名。表决投票时同意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同意票数未达到5票为未通过。

证监会对于发审委员候选人的筛选更为严格,一些有“案底”的中介机构无缘本届发审委。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的候选人并不都是业务量排名前五的会计所。今年1-5月份,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以55单的高业务量稳坐榜首位置,第二名到第五名分别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前五名的业务量总额为135单。不过,候选人名单中并没有来自瑞华和大华的会计师。

一名熟悉发审委员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本届发审委员候选人是去年向证监会提交的,而处于立案调查的中介机构都无法参与。去年5月份,证监会进行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专项检查,对大华、兴华、瑞华等三家会计师事务所、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辽宁元正资产评估、中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立案调查。今年年初,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文,瑞华在审计亚太实业2013年度财务报告中未能勤勉尽职,暂停瑞华承接新证券业务。

另外,证监会也有非常严格的回避机制,某家中介机构的发审委员不能参与审核该所的项目。即便这样,中介机构对于发审委员的推选仍然非常积极。在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中介机构、拟上市企业看来,委员所是中介机构做公关的“大卖点”,一个是和证监会的关系更为密切,能更好地把握市场的风向;二来有助于中介机构利用这层关系去拉项目拓展市场。

不再追逐“委员所”

业内将有发审委员或者有过发审委员的中介机构称为“委员所”,这种在会里“有关系”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也是保荐代表人推荐的中介机构的首选。不过,现在看来,对于“委员所”,市场并不如也并未如之前那般趋之若鹜。

对于选择什么样的中介机构也有很深的学问。过去多年,券商只能进入并购重组委,今年的候选人名单上首次出现券商的身影。在上一届的发审委员中,全部来自证监会、交易所、律所、会计所和上市公司,在企业IPO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券商却不在发审委员之列。

而当前,拟上市企业在选择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所三家中介机构之时,较多的还是根据公司的规模、行业情况、企业文化等等,先筛选出一家适合自己的券商。

张宇衡量各方因素,最终确定了一家知根知底的券商进行合作。其对于券商的选择,总的来说,选保荐券商看三大指标,首先是品牌,到底是大型券商还是中型券商;第二是看团队,最好有保代和项目经验;第三是看是否投缘。一些第一梯队的券商推行大投行模式,承揽项目之后会有专门的业务团队继续跟进,分工很明确;而对于中小型券商,则以团队制为主,承揽承销都由同一个团队负责。虽然总体上第一梯队的券商优于中小型券商,但是二者定位不同,前者更多地是大国企大央企服务,对中小企业不够重视。

一名Pre-IPO项目的投行业务人员也赞同上述看法,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性价比高、和自己更匹配的券商。“中介机构重不重视这个项目对拟IPO企业来说特别重要,大型券商对一些中小企业的项目可能就不会特别重视,中型券商会更用心去做,毕竟IPO手续非常繁杂,保荐机构是否用心差别还是很大的。”

对于占据发审委员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律所和会计所,很多时候并不是出于拟上市企业的自主选择。张宇表示,“券商合作多的律所和会计所,一般也都会推荐给拟上市公司,不过对于我们来说,最好还是选择熟悉自己公司业务的中介机构。”

多名市场人士都向记者吐槽,委员所有时候只是一个“噱头”。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自己曾经的一个项目找过一家委员所,而事实上,这名发审委员已经脱离一线业务很多年,而IPO审核如果两年不做,几乎就跟不上市场的节奏了,最后只能听其发表一通过时的言论。“如果有发审委员或者前发审委员,当然很好,通过他们可以更加了解监管的导向。但是,做项目的时候不能迷信委员所,要看重的是合伙人和团队本身的资历和能力。”

记者梳理发现,与过去不同,中介机构候选人当选发审委员,该中介机构的业务是否出现增长,并不绝对。2014年4月份,证监会公布第十六届主板发审委员名单,其中包括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副主任会计师梁锋、北京市国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业清、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栗皓。根据Wind数据统计,天衡会计师事务所2014至2016年间服务的IPO企业分别为17家、19家和59家,占市场份额1%、1.5%、1.3%,实现了2013年服务IPO企业0家的突破,而早前一年,这一数据为2家,占当年260家IPO企业的市场份额仅有0.77%。

另一家发审委所北京市国枫律师事务所2014年至2016年间服务的IPO企业分别58家、118家和86家,占当期所有IPO企业的比重分别是4.2%、3%和1.6%。而2013年其服务的IPO企业占当期IPO企业的比重在2%左右,甚至比2016年的数据更高。

在一名前发审委员看来,委员和委员所之间微妙的关系虽然业内都心知肚明,但是往往不为外人所知。“每家中介机构的文化不同,有些机构是合伙人制,合伙人之间是有竞争关系的,曾经担任发审委员的合伙人可能也只会对自己的项目上心,虽然‘委员所’能提升中介机构本身的市场影响力,但是和其帮助中介机构去会里沟通的意愿和效果可能也是要打很大的折扣的。”

在其看来,IPO过程中,当前的流程、规章制度已经非常透明。以受理材料阶段为例,以前找不到人可能就不给受理,但是现在一般几天就可以被受理了,过程非常快。目前市场上更为关注的是,哪些企业能上市、哪些企业不能上市,过不过会,界限在哪里,似乎并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标准。其次,现在招股书越写越厚,其实一半以上都是抄的,很多时间都用在回答证监会的反馈问题上,而证监会对于信披的要求,是形式重要还是实质重要,非常纠结。

 

资本市场部记者
关注证券、基金、上市公司、人民币等领域。擅长深度、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