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对东北项目存偏见 四市长回应“投资不过山海关”

郑淯心2017-08-21 20:25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淯心

王宁是南方某券商投行高管,他很少去东北出差做项目。在他的航线图中,主要行程集中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王宁认为,东北经济下行,能符合IPO要求的企业相对较少,在东南地区就有很多项目,去东北一次也许只能看一个项目,时间成本太高,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不会首选东北项目;另一方面,东北企业造假事件影响恶劣。

从事医药投资工作的张杰自称在东北项目上“踩过坑”。前几年,他想投大连地区一个药企项目,投资团队过去尽调后,发现企业给出的营收净利数据是真实情况的一半,意味着企业对投资机构说谎。

在券商投行工作的李华告诉记者,有一家东北种植野山参的企业,挂牌时主办券商现场抽查了野山参的种植区域进行查看,但是由于野山参种植面积广泛,券商无法进行全部查看。同时,由于野山参在地下生长,券商也无法核实野山参的存活率以及数量。后查出这家企业虚增利润,也连累了相关券商。

大部分投行谈及东北项目都会引用“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尽管他们承认东北肯定存在好项目,但没有挖掘的想法和动力。

8月19日,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的市长、副市长集体发声,回应“投资环境差”的论调。

长春市市长刘长龙称,“‘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过去一度盛行,不管是否夸张,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北(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他直言,东北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着不甘落后的气节。刘长龙表示,几年来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共同改善东北经济发展软环境。

沈阳市市长姜有为称,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是解决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问题和结构性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

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在谈到哈尔滨市的“改变”时提及,当地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了市场活力的“加法”。“我们在全国率先取消所有市级自设的行政审批事项。”宋希斌说。

大连市常务副市长袁克力认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我们接轨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引入国际通用行业规范,带动东北地区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对于四市长的发言,有投行对记者称,希望东北能提高办事效率,把举措落到实处。

(注:王宁、张杰、李华均为化名)

大消费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大消费行业的市场发展和公司动向,擅长深度调查报道、高端人物专访和产业剖析。
线索请联系:zhengyuxi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