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财富管理:120万亿市场将往何处?

胡群2017-08-24 17:39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金融监管机构正在实施的金融乱象治理,以及人民银行即将出台的资管新规,正逐步冲击着120万亿市场规模的财富管理市场。

“监管新政的核心目标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根本目的就是要重塑健康规范的金融体系,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经济最需要的就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配套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行业最大的机遇就在此。我们相信经过了监管新政的洗礼以后,中国的整个资管行业必将迎来更加统一规范可持续的历史新阶段。能够更好的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机遇期限。”8月19日,工商银行资管部总经理顾建纲在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主办、星石投资作为合作伙伴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17北京年会”上称。

今年3、4月份以来,银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除“三违反”、“三套利”和“四不当”以外,还出台了提升银行业实体经济质效以及防范风险的指导意见。重点治理当前银行业市场乱象最突出的三个领域是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

据银监会数据显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下降,增速降至个位数。自开展市场乱象综合治理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累计减少了1.9万亿元,6月末理财产品余额28.4万亿元。理财产品余额同比增速降至个位数,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35个百分点。

120万亿市场迎大考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测算,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的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达到126万亿人民币,约为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7倍,为财富管理市场形成规模超人民币 120万亿元的个人财富管理市场。

据此前消息称,资管新规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监管范围不仅限于银行理财产品,还包括资金信托计划,券商、基金、基金子公司、期货和保险资管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但将打破原有按机构分类进行监管的方式,而是根据募集方式将产品分为公募产品(含小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之后按募集方式进行统一监管。

“即将出台的资管新政,对800万金融从业人员都是一场大考。”顾建纲表示,这个市场包括28万亿的银行理财,22万亿的信托,10万亿的公募基金,9万亿的私募基金,18万亿的券商资管,16万亿的保险。

顾建纲认为,对于如此巨大的存量市场,一端连着中国百姓的财富,一端连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牵动着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权投资等全投资市场的平稳。对各类参与主体的利益、风险收益和成本的调整,稳是个基调,不能地动山摇。比如说现状的合理性、需求的现实性、调整的复杂性、转型的渐进性等都要充分进行考量和评估。

而这同样也是监管在治理金融乱象中所必须考虑到的。

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近日在“银监会近期重点工作通报”通气会上表示,当前银行业市场乱象最突出的三个领域是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这些领域潜藏较多风险。因为增长快、有乱象,加之相关的制度、办法也不健全,所以潜在风险点比较多,相互之间交叉关联也比较突出。同业里有理财,理财里有同业,表外里有同业也有理财,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嵌套,有的非常复杂,银行业自身、监管都很难看清其基础资产,难以穿透,甚至很难看到由谁来承担风险。这种风险的复杂性值得警惕。

但在治理中,尽量减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健康。治理市场乱象,无论工作方法和指导思想,都要强调把对实体经济的震动、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最终目的是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同时,治理乱象也要确保银行业风险可控,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这都是我们在部署和推进这项工作时,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肖远企称。

受益于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强势监管,上半年银行业同业资产、同业负债规模双双收缩,这是2010年以来首次。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余额和同业负债余额比年初均减少了1.8万亿元。同业业务增速由我们整治市场乱象之前的正增长,转为目前的负增长,目前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增速分别是-5.6%和-2.3%。

理财产品规模下降,增速降至个位数。自开展市场乱象综合治理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累计减少了1.9万亿元,6月末理财产品余额28.4万亿元。理财产品余额同比增速降至个位数,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35个百分点。特别是同业理财较年初减少了2万亿元,同业理财减少最明显。

银行理财刚性兑付将打破

“当前资产管理市场争议最大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的看法,因为在将近100万亿的整个财富管理产品当中,银行大约占到了30万亿。”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总顾问、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称,银行有预期收益但是又不保本,应该定义为集合投资产品,对此要有认同,并给予牌照。希望银行的理财产品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和信托、资管的产品获得同样的法律地位,这样就不必绕道信托和其他资管产品去做投资。

“所谓刚性兑付就是只能赚不能亏。”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50人论坛成员殷勇表示,一些投资者认为国有企业、地方政府、银行等,这些都是国家的机构,不可能出现违约亏损,甚至参加一些乱集资等活动,出了问题也要求进行刚性兑付。

瑞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此前表示,虽然大多数理财产品都不是保本产品,但隐性担保普遍存在。几乎所有理财产品都有预期收益率,而且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都将其视为承诺。2016年2季度,只有6%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净值为管理基础。如果某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中有一只或几只债券违约,该银行或非银金融机构就要填补损失,并实现预期/向理财产品投资者承诺的回报率。因此,理财产品经常被视为高收益存款类产品,即便它们本应是没有保证的表外项目,而且银行通常不会为其计提准备金。

然而,央行即将出台的新规指明,所有资管产品均应在表外运作。“这就能防止资管产品提供担保,并将资管产品的风险与资产管理人自有账户相隔离。新规还试图降低一个机构向另一个机构的风险传导,因为机构不能为其资管产品提供承诺回报率。”汪涛称

“不保本却保预期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对市场的扭曲。吴晓灵表示,现在银行往往在预期收益产品上有了亏损的时候,拿自己的总体利润进行弥补;一旦这个产品超出预期收益,银行又会把超出预期收益的那部分作为银行的利润计入自己的账中,银行会认为亏损由自己垫了,那么盈利也应该归自己。但在吴晓灵看来,不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全部的收益都归客户,银行只应该收取管理费用。

吴晓灵认为,当前银行理财产品近30万亿,应新老划断,新的产品一定不能再刚性兑付。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认为,规模庞大的银行理财的转型升级,有望重塑行业格局的重塑,行业的合作共赢成为大势。过去由于隐形的刚性兑付,银行理财资金的配置90%集中在债券、非标等资产上。在监管背景下,银行在投资端的收益压力更大,因此具备客户获取能力的银行未来将深耕资产管理产业链的下游,与小而精、专注投资的私募,在客户端和投资端各自发挥优势,为客户创造更好的投资收益。这也是财富管理市场在重塑过程中,跨界合作共赢的大趋势,在未来混业监管标准逐步统一之后,监管套利空间消除,依据自身禀赋寻找自身产业链定位是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必经之路。

但对于保险资管而言,刚性兑付可能要面对更多问题。

“从历史必然性来说,确实是要逐渐解决(刚性兑付)这个问题。”新华资管总经理李全表示,这是整个体系,打破刚兑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特别是作为资产管理机构,要本着非常勤勉尽责的为投资人负责的态度的前提下,确实是因为市场的原因或者什么原因,法律应该讲清楚。

虽然看似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种种挑战,但仍存在巨大机遇。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竞争格局正在发生诸多变化,如财富多资产荒、客户分化、跨界竞争加剧等。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规模仍将有望快速增长。据波士顿咨询预计,到2021 年,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将继续稳步增长,规模达到 220 万亿人民币。

“未来随着混业监管标准逐步统一之后,监管套利的空间消除,整个财富管理行业得到重塑,合作共赢的大势将更加明显。”星石投资的董事长江晖称,依据自身禀赋寻找产业链定位是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必经之路。

金融市场研究院主任
主要关注银行、信托、fintech领域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