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革命:温商的小商品市场零售转型

张文扬2017-09-12 11:54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文扬 企业被视为是经济发展中触觉最灵敏的“细胞”。9月,一次长达半年,涉及北京、天津、南京、杭州、温州等城市的实体店、批发市场、工厂等各大流通环节的实地走访调研落下帷幕,有了改革答案。

9月7日,商务部研究院发布了《商品供给侧改革之“苏宁易购-万物直供”模式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对于商品流通中的直供模式,《报告》认为“该模式切实可行”,对商品流通的战略意义重大,将成为全国商品供给侧改革的样板。

温商是中国改革大潮中,头脑最灵活、最敢于创新的一群人。当前,270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创办了3000多家大型服饰百货等小商品市场,约有商铺600万家。他们将参与这种直供模式,从今年底开始交易,预计每年交易额1万亿元以上。

温州商会会长徐象明表示,这种全新的合作方式,将推动温商进入供给侧改革新时代,迅速升级供应链、管理模式,工厂——商铺——消费者,链条透明,杜绝假冒伪劣。

商务部研究院主任俞华认为,这是“双赢”的模式——商家将从低层次的价格战中摆脱出来,通过服务、管理升级,增加附加值,而消费者也将获得“好而不贵”的商品。

距离周永生开办他人生中第一家小商品市场,不觉已过了二十年。当时的他还不是温州商会会长,他的租户们也大多一穷二白,白手起家。

“在洛阳租商场,自己装修设计,这个区做鞋,那个区做衣服。”周永生回忆道,生意主要涉及小商品一类,当时小的商场才一千多平方,慢慢做到几万平方。

2010年,周永生的小商品市场生意风生水起。那一年,他和朋友已经合作连续开办了十几家大型小商品市场,商户多达2万家。周永生回忆道,“商户抢着租商铺,一铺难求。”

周永生与他的租户们关系一直很密切。商户们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可以说是与周永生一起成长起来。

令他没想到的是,顶峰过后,小商品市场走了下坡路。事实上,从2003年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创立淘宝网开始,这种来自电商的冲击就开始一点点鲸吞蚕食他的小商品市场生意。

“我亲眼目睹市场由盛转衰,但是又无计可施。”周永生对经济观察网说,网络零售商圈的低价冲击下,生意每况愈下。原先小商品市场的低价优势,今天荡然无存,他眼看着很多商户连年亏损,因为没有其他出路,继续经营、直到把老本赔光,退租失业在家。

“电商只是个导火索”,在周永生看来,市场倒闭的根源不是电商,而是供应链。他对经济观察网说,供应链问题不解决,进货价居高不下,一旦出现低价竞争者,市场倒闭只是早晚的事。

问题在于,“中国商品流通成本太高了。”周永生算了一笔账:工厂出厂价100元,一级批发价至少120-130元(也就是原产地批发价至少120-130元),二级批发价至少140-150元,三级批发价至少160-170元,实体店售价至少300元;而绝大多数电商都是从一级批发市场进货,进货价120-130元,电商零售价180元以上,电商价格优势极为明显。

电商一味低价竞争,零售实体店被困在供应链这个死穴上,整个实体经济面临巨大的威胁,一轮又一轮的倒闭潮来袭,周永生却束手无策。这个在小商品市场拼搏了大半辈子的温商,即便一次次减租,也没能改变市场衰败的趋势。近两年,他与合作伙伴连续关闭了13家大型市场,现在只剩3家。

周永生的经历是中国千千万万家温商的缩影,他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全国300个城市温州商会会长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在中国有270万温商。他们在全国还保有3000家大型小商品市场,营业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其中至少有400多家存在大面积空置。

不只小商品市场面临窘境。商品的原产地——工厂,正在感受到原有批发模式的弊端。刘劲手头有3家服装厂,一直在做外单(OEM)。这个在东莞做了十几年服装加工厂的“老外贸”,由于人员工资、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面临着外贸需求量连年减少的压力。

刘劲决定打开国内市场。他给批发商供货,但结果并不如人意。“不但销量很差,批发不掉就要退货,好不容易批发出去,结果货款难以收回。”刘劲说。

“劣币驱逐良币,所有‘良心’工厂早晚都要倒闭”,刘劲感叹道。他分析道,与批发市场的假货相比,正品货成本偏高,加上批发商层层加价,到终端零售价越来越贵,价格差距越拉越大,价格竞争力远不如假货。

刘劲也曾经与网络批发平台合作过,销量非常好,每个月都有百十来万订单。这种合作类似直供模式,商品价格直接批发给零售终端,比二级批发市场的假货还要便宜。

但这种合作在前段时间戛然而止。这是因为刘劲发现,由于缺乏线下资源,为了给实体店供货,该平台在全国发展了几千员工的地推团队。他催要货款时才发现,这家平台地推十分烧钱,竟然全部占用工厂的货款。

在中国,像刘劲这样的工厂不在少数。刘劲还是工厂维权工作组代表之一,代表维权的几千家工厂。据他介绍,他手头共积累了几百家工厂货款账单,平均每家欠款达到100多万元。

新零售时代的“跑马圈地”运动开始了。环顾中国商业市场,无论是实体店出身的苏宁,还是生于互联网的京东、阿里巴巴,它们放下“线上、线下”之争,敞开怀抱拥抱“新零售”、拥抱小商铺。

去年底,京东宣布“新通路”计划,瞄准三至六线城市小商铺,到2017年底改造50万家门店。今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零售通事业部总经理林小海宣布“零售通”计划,目标瞄准二至六线城市,打造1万家天猫小店。

温商的小商品市场又将何去何从?7月15日至8月15日,南京持续高温刷新历史记录,300多位温州商会会长冒着40摄氏度的酷暑天气,从全国各地陆续来到南京。他们的目的地是南京万物公司。据该公司董事长胡锦春回忆,有时候一天,就有几十位会长,直接来到公司。他们的口中谈论的是“直供模式”。

据胡锦春介绍,这种直供模式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酝酿。何为直供模式?胡锦春解释称,以“苏宁易购—万物直供”模式为例,工厂通过线上平台、线下67家城市体验店,将商品直供至全国3000家大型市场,经6000位驻场经理销售给600万家商铺,形成线下互联,与阿里巴巴线上互联形成错位经营。

去除代理商、批发商等一切中间商,直供价比二级批发价便宜40%,比三级批发价便宜55%以上。这比批发商到工厂现金进货还便宜?怎么做到的?周会生对这种模式心存疑虑。他的朋友给他算了一笔账后,疑虑被打消:工厂将商品直供到终端零售店,出厂价100元,直供价仅为99元,实体店零售价将低至170元,比电商还便宜。

如何保证直供价?在上述直供模式下,要求工厂缴纳保证金,并向客户承诺:比出厂价贵1元赔10万元。“我们工厂是愿意的。”刘劲表示,工厂们已经体会过直供模式带来的巨大销量,也敢于缴纳保证金,以此来证明工厂直供价便宜的事实。

此外,胡锦春说,该模式还将帮助工厂(品牌商)免费打造全国销售网,使工厂专注于新款设计、材料研发、产品质量等,按全国订单实现大规模生产,减少工厂积压货,预计减损20%左右。使工厂货款风险降为零,货到付款不赊账。

这或许会成为市场恢复繁荣的起点。周会生试想,每家商铺年进货额按30万元计算,每年采购成本降低12万元。这不仅节省12万元,而是重新获得低价竞争力。

9月7日,300位温州商会会长(副会长)集体宣布:全国温商的3000家大型市场(约600万家商铺)将参与直供模式,并与“苏宁易购—万物直供”独家合作,今年底开始交易,预计年交易额1万亿元以上。

俞华认为,直供模式的意义在于,这不仅仅帮助“线上”提升效益,更将对提升线下实体店效益、转变发展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为中小传统商业零售店转型“新零售”找到了途径,是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的“样板”。

苏宁云商集团B2B公司总经理王振伟对经济观察网介绍道,苏宁联合万物提供线上平台支持,并进一步开设线下无人体验店,将商品直供给数百万家商铺,通过销售网络,使工厂通过便捷通道获得订单并降低成本。

这对于中国商品供给侧改革影响或许将是深远的。胡锦春认为,直供模式将中国中低端杂牌,逐步升级为中国版的H&M、ZARA、优衣库、无印良品,个体商铺升级为快销品牌连锁店,大型市场将逐步升级为大型快销品购物中心,最终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各国驻华动态、进行国际经济报道;跟踪商务部各项政策及产业发展动态;关注重大事件、人物专访以及企业故事。涉及领域:进出口、国际贸易、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外资企业、智库等。邮箱:zhangwenya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