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回归” 推首个互联网诊疗平台

温淑萍2017-09-18 20:46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温淑萍    沉静一年多的春雨医生终于再度活跃眼前,9月16日,春雨医生与河北燕达医院宣布,共建“燕达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

一年前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骤然辞世,留下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张琨为紧急接盘者,为春雨医生CEO。而自接盘春雨医生一段时以来,张琨甚为低调,春雨医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曾一度被外界揣测。伴随着与燕达医院的携手,春雨医生的战略终于清晰。

目前,春雨医生的新战略是“拥抱医疗”。张琨认为,春雨服务上亿用户的成熟产品和运营方案赋能给医院,帮助医院扩大服务半径,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春雨医生参与其中,实现春雨医生的转型。而与燕达医院的合作,亦是春雨医生转型战略中的重要里程碑。

“春雨医院”模式的诞生

春雨医生自2015年上半年提出“线上+线下”服务闭环,如今围绕医疗平台的互联网运营、医院的互联网诊疗服务能力建设、线上诊疗质量管控体系、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等角度,已基本形成标准化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运营体系,“燕达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的上线,也意味着“春雨医院”模式的诞生。

春雨医生CEO张琨表示,燕达医院合作项目的上线,是雨医生在做大做强在线问诊的基础上,实施“赋能医院”战略的正式启航。从燕达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前期试运行结果看,春雨医生向医院提供的“+互联网”服务,将帮助医院实现增加客户数量、优化客户结构、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品牌价值和增加业务收入等多个目标。

事实上,从2011年移动医疗兴起至今,互联网医疗领域对医疗行业最大的贡献,是将看病咨询的环节进行前置,从而对医院的诊前环节实现有效补充,并切实帮用户解决了部分医疗健康问题。

但互联网医疗的兴起,并未能对线下医疗机构的效率和体验等方面起到作用,医疗机构内看病挂号预约难、就诊时间“三长一短”、信息化管理程度低的现象,仍持续存在。互联网医疗本身,也没有突破到诊疗环节,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

春雨医生与燕达医院合作的“互联网诊疗平台项目”,可望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难题。

一方面,通过系统改造升级,实现了燕达医院HIS、LIS、RIS、PACS、EMR等八大院内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在保证医疗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除面诊和检查环节以外的院内全业务流程互联网化,用户挂号、预约、查询、开方、取药等环节均可联网实现,实时可查,时间可控。

另一方面,通过和春雨医生的线上平台的打通,用户可以通过多个入口接入燕达医院的服务,目前已开通的入口包括春雨医生APP、燕达医院公众号等。通过线上平台和院内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从线上问诊咨询到线下就诊治疗的全流程服务无缝对接和数据联通,患者可以很方便的通过互联网入口,获得医院的相关医疗服务。

 服务融合

张琨称,春雨医生团队对市场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一个关键的感受就是真正的“医院+互联网”的模式还没有成型,大多数人还在功能点上上的优化,而非整体业务流程的创新,真正实现一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的打造。而这是燕达春雨医院要做的事情,相信我们的工作成果能够为业内同行带来启示,推动行业的变革,顺应时代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经过三地医疗卫生系统的努力,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越来越多的患者从“进京津求医”,逐步转向在“家门口”看京津专家。2016年,北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的350余万患者中,河北患者人数占比从2013年的9.1%降至7.5%。河北燕达医院正是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的践行者,先后与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中医医院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已发展成为京东地区医疗中心。

“信息孤岛”是我国医疗系统中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医疗、医保、医药信息不能互联互通,为患者就医、医院管理患者造成了极大不便。所幸,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在这一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初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建设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不久前,京津冀地区已完成132家医院检查结果互认、66家医院医保跨省直接结算的工作。

在一切条件具备的背景下,春雨医生与燕达医院的合作展开了。

在两方具体合作中,通过院内系统的改造和院外系统的联通,燕达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不仅实现医疗服务流程的改造,在医疗服务的内容方面,也实现有机融合。

在医疗服务的前端,通过春雨医生的在线问诊服务体系、在线医学科普和医学直播体系和用户运营服务体系,实现医院的精准获客和智能分诊,使线上业务真正成为医疗服务的一部分。同时,院内各服务的数据归转到线上,又使得院内服务逐步延伸到互联网平台,复诊、随访随诊、日常咨询等,均可以通过线上实现。

据燕达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平台的技术构架的进一步完善,平台服务的内容还将进一步扩展。除了对院内流程的改造和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扩大服务覆盖人群、提升服务能力以外,平台将根据今年5月初披露出来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要求,逐步引入远程会疗、远程慢病管理等互联网诊疗服务内容。

除了面向患者的诊疗服务之外,项目还将逐步打通检验机构、药企、支付等各方数据,平台已为医保系统、公共卫生系统、银行系统等留出外部接口,第三方检测结果的流转、诊间支付、医保实时结算、保险报销等服务也将逐步融入平台服务。

日均问诊近1000人

燕达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从八月初开始试运营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春雨医生负责此项目的副总裁闫世方介绍,平台运营至今,已经累计为超过3万患者提供服务,日均问诊人数接近1000人,医院日均新增患者近200名。

从医院整体的患者数量看,通过线上的精准获客和线下用户的有效归转,互联网诊疗平台上线以后,燕达医院整体的患者服务量提升了10%以上。从线上患者的使用反馈看,用户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医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也更亲民,对自己病症的了解程度也更深入。

燕达医院神经内科王晓莉主任医师表示,平台的上线,确实使医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病人病案,医患沟通更充分,患者日常的随访随诊也更便捷。随着平台的进一步完善,医生诊疗服务的价值可望进一步提升,医生的时间也有望得到精确管理。

同时,基于互联网的科室学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数据统计显示,骨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是燕达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上用户比较活跃的科室,这和线下的科室热度截然不同,但和燕达医院的学科实力更为类似。通过线上平台强化医院优势科室的学科建设,为优势科室进行用户的精准匹配和有效管理,有望成为医院互联网运营的重要手段。

而在质量和安全领域,平台的上线,也为探索线上诊疗规范、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以及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体系等,创造了可控性和延展性都非常好的环境,有望为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的出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大健康新闻部主任
关注大健康(医疗、医药、食品等)领域的重大事件,解读趋势,发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