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中精密横向整合出海铩羽 外企因审批追求高溢价

黄一帆2017-09-25 20:34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一帆 实习生 林淙 自9月6日起因筹划资产收购相关重大事项而停牌的凯中精密(002823.SZ),时隔19天宣布收购计划流产,已于9月25日开市起复牌,而这已经是今年该公司第二次遭遇收购失败。

按照原计划,凯中精密拟出资10亿元,以自有资金和并购贷款收购Pacific Insight Electronics Corp.(以下简称“PIH”) 100%的股份。公告显示,鉴于标的公司PIH董事会收到凯中精密提交的约束性报价函后回应,因涉及中国境内相关审批或备案手续,凯中精密的报价不构成更优报价,建议股东支持PIH与第三方的收购交易;凯中精密最终未能与相关方就交易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经济观察网记者咨询厚翎沃特亚太区主席张志浩,其表示,“从公告的表述来看,这家企业进入约束性报价阶段(Binding Offer)说明企业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收购中晚期流程,剩最后两到三家的竞争了。这时候,卖家一般会要求买家出具一个Binding Offer来对主要的交易条款进行约束。Binding Offer不可能覆盖交易所有的细节,所以在谈判SPA(收购协议)的时候,就会根据SPA的框架来促进交易的细节。”

而关于买卖双方在协商相当时间后仍未能走到最后的原因,张志浩认为这与海外并购所必须要面对的政策限制不无关系,“如果外国企业接受中国企业的Offer,选择和中国企业走下去,结果没被批审,而其他的购买意向方又已经退掉了,那相当于整个拍卖流程就失败了。这个代价太大了,很多外国企业不能接受。”

此次凯中精密欲收购标的公司PIH主要生产汽车LED照明系统、电子控制模块和线束,为OEM以及一级和二级汽车零配件客户提供一系列具有成本竞争力的产品。2016财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为1.27亿加元,净利润980万加元。凯中精密表示,此次收购是出于公司产品线横向扩展的打算,且标的与公司现有业务有协同性。

据了解,凯中精密目前正在进军新能源电池精密零部件领域,主要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组件、电池隔板等电池包组件。公司称,未来还将继续聚焦核心精密零组件业务,积极布局汽车电机、电控、电池领域的核心零部件。

这并不是凯中精密今年内第一次在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遭遇收购折戟。早在今年的6月,该公司就因未能就收购事项达成一致协议,终止了对一家汽车零件行业的收购。该次交易预计交易金额为人民币3亿元至4亿元之间,其中人民币1.5亿元为增资款,剩余为收购原股东持有的部分股权的股权转让价款。

相比于凯中精密上一次收购的落寞而归,此次海外并购显然难度更大,严格的政策监管也是“铩羽”的一大原因。

“审批和监管的限制使得近几年中国企业在境外交易上愈发呈现出几大特征”,张志浩向经济观察网介绍道,“第一就是溢价更高。外国公司接受你的Offer,就要求你提出更高的溢价,以弥补其未来不确定性的损失。其实中国企业可能已经出价比别人高了,但是卖方觉得还不够好到可以承担这个风险;第二是国外企业近几年对中国企业提出违约金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很多的交易中违约金的比例高达交易总额的30%,这也是相当高的。”

记者多次拨打凯中精密电话未拨通。但显然,再一次的失败并没有影响凯中精密的收购意向。该公司在公告中称,还将继续布局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具有协同效应的项目,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资本市场中所发生的好玩的事,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对已知事物挖掘未知面。
关注领域:上市公司、券商、新三板。擅长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