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机构崛起 重建全球金融格局

胡群2017-09-29 12:18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发轫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至今已有十年,而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阴霾至今仍未散尽。

在这十年中,全球金融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而最为引人瞩目的则是中国金融力量的崛起。全球银行权威杂志英国《银行家》联合世界知名评估机构发布《2017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榜单中,中国的四大行赫然在前十名单中,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分别列为前两名;前50强中有12家中资银行。而在2007年时,前十名银行中,仅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其中,工商银行名列第七。

经济兴则金融兴。中国金融机构的崛起得益于强劲的中国经济。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金融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但是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停滞不前,这个还是非常缓慢。”9月23日, 原IMF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的朱民朱民在《2017·径山报告》上称,在过去几十年里,外资机构的比例持续在低位,中国金融业对外的开放还是比较缓慢。

这份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浙商银行独家支持的《2017·径山报告》指出,要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并放松外资机构的持股比例,真正推动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就是中国的境内机构,接受中国监管部门的监管,相当于在金融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对于金融稳定的含义与短期跨境资本完全不同。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在持股比例、设立形式、股东资质、业务范围、牌照数量等方面对中外资机构一视同仁,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华外资行资产占比逐年降低

“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大举营救‘大而不能倒’银行和其它金融财团之后,不仅没有这些金融集团变得更小,反而使它们变得更加‘大而不能倒’,使各金融行业都往少数几家‘大家’集中,这就迫使政府更要对它们进行监管。而强化监管的结果,必然是金融行业往更少的几家集中,进入‘大而不能倒——>需要强化监管——>更加大而不能倒——>更需要强化监管’的恶性循环。”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称。

虽然美国的金融机构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本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中国发展相对较慢。银监会2016年年报显示,在华外资行资产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份额自2011年以来呈逐年降低趋势。

数据来自银监会2016年报

伴随着外资入股,中国银行在过去十几年间经历了大发展大变革。自外资行战略投资中国银行业开始,两者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零售银行、信息技术、银保合作等领域开展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方面外资行在此过程中获利颇丰,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自身盈利能力上升。

截至2016年底,14个国家和地区的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7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分行314家)、1家合资银行(下设分行1家)和1家外伤独资财务公司;26个国家和地区的68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121家分行,另有44个国家和地区的145家银行在华设立了166家代表处。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2.93万亿元,同比增长9.19%;负债总额2.56万亿元,同比增长9.73%。当前外资银行在华发展,一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谋篇布局。二是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

作为首批在华本地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汇丰银行(中国)成立于2007年,目前汇丰是内地服务网点最多、地域覆盖最广的外资银行,通过50多个城市设立的170多个网点,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国际化银行服务。

近两年来,伴随着经济转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了新常态。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渣打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更加精耕细作的阶段。今年5月16日,渣打中国银行行长、总裁兼副董事长张晓蕾在银监会银行业例会上表示,中国是渣打最重要的战略性市场,渣打对中国市场具有长期承诺,也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渣打的经营策略是将业务重心放在既符合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自身具备优势的领域。

2017年,渣打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入,特别是在电子银行、理财业务和人民币业务等方面。张晓蕾表示,渣打将持续在中国市场的投入。渣打希望继续与中国经济共发展,并成为中国经济的“全面合作伙伴”。在渣打看来,中国所倡导和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开放、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富裕人群的不断扩大,为渣打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支持“一带一路”方面具有互补优势。近年来,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步伐普遍加快,但受网点和经验的限制,短期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形成强大的服务网络和全面的服务能力仍然有一定的难度。而外资银行扎根当地时间长,网点更为丰富,对当地的监管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特色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因而利用其母行集团在国际领域的优势,内外联动,通过与中资银行的战略合作,优势互补,能够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开展业务提供支持和帮助。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径山报告》建议,在金融机构方面要放开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证券公司和独资寿险公司;取消对外资银行股东总资产的要求,取消对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的最低开业年限要求,取消对合资证券公司中方股东必须有一家是证券公司的限制;不再通过牌照数量限制合资寿险公司发展,考虑给予独资寿险公司新的区域经营牌照,同时加快牌照发放的节奏,便利外资机构开展业务。

实际上,近年中国监管层一直在强调将扩大中国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7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银监会将扩大中国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一方面要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国务院2017年1月17日的《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高度一致,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发展将进入新局面。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倪以理此前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的银行业进入新常态,监管要求不断加强,银行很多过去的增长点逐渐消失,整体行业盈利性下降明显,尤其大型的跨国银行几乎无一幸免。因此对于外资金融机构而言,最近不断在思考在中国的未来竞争优势和布局。

今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

“放开金融机构在持股比例、业务范围、牌照等领域的限制,应该是走得较快的步骤。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在短期内应主要考虑实现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径山报告》项目牵头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中国金融机构的开放还有很大的高进空间,开放对于国内金融效率的提高,对于国内经济和金融竞争力的提高,甚至一定意义上来说,防范和分散和控制金融风险可能是有帮助的。

今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由“一行三会”领导介绍各自业务领域的风险管理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

如何权衡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关系?

“现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确实比较高,政府也比较关注。金融开放有可能帮助我们部分释放金融的风险。”黄益平称,“我们认为进一步推进是必要的,但同时要严密防范系统性风险,严密防范系统性风险。在设计下一步政策思路过程中,我们也同时提出来可能有几个方面的理念,要给予更高程度的重视。因为这些理念有一些是过去没有意识到,有一些是因为经济现实发生了改变,在以后制定政策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考虑。”

金融市场研究院主任
主要关注银行、信托、fintech领域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