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想说爱你不容易

郑淯心2017-09-30 16:03

(全景图片)

经济观察报 赵栋/文

号脉:如何看待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的大发展,国际学校是很重要的载体。上海、北京、广东是中国开办国际学校最集中的三大区域,历史最悠久的国际学校可以追溯到1912年美国领事馆在上海创办的上海美国学校,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可考的历史最久的国际学校。

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国际教育普及性地进入更多中国家长的视野,到2016、2017年国际教育热潮爆涨、热点不断。十数年间,中国的国际教育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趋势性变化,服务形式更多元、留学人群更低龄、海归回国更常态,但是国际教育依然是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去做。

在当前中国,多数情况下,国际教育同公立学校教育是互斥的。多数情况下,适龄学子选择了国际教育就无法二次选择公立教育,学生入读国际学校目标大多为出国留学,而不是国内高考。彼此不互通的现状,更加剧了部分家长在“公立教育”和“国际教育”中的选边站队。

基础教育和国际教育会是两个很好的观察窗口。在中国内地的国际教育可分以下几个阶段,语言培训、国际学校、游学、留学申请及留学后市场服务。

语言培训以新东方、环球雅思、英孚等为代表,向学生提供英法西日德等主流语种或者意罗犹等非主流语种的学习。在语言培训这一领域,线下格局整体已定,但市场高度离散;而在线教育也在努力挤占部分市场份额,市场要想进一步壮大,最大的逻辑应该是更多增量资源进入,而不应该是存量资源、客户的博弈。语培领域,线上线下呈竞争又合作的缠斗状态,线下巨头则在积极扩展在线板块,在线语培企业也在发力拓建线下机构或积极同线下机构合作。

国际学校是国际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国内的国际学校目前总量不足1000家,有效供给不足、亟待发展。

从国际学校办学形式来看,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或国际班)、民办/双语学校、高等院校设立的大学学院(如上外贤达、上外立泰等)。从国际学校开办方背景来看,房地产企业投资开办、知名教育人士开办以及使领馆委派机构开办。房地产企业投资国际学校往往同提升住宅区档次、功能定位有关,房地产企业作为开办方,在成本结算和费用资本化维度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房地产+高端教育配套”的模式对于回笼资金、提升溢价能力大有好处。教育人士开办的国际学校,则通常具备丰富的学校运营管理经验及教学经验,在教育资源上也有足够的优势,但是这类学校因为开办方资金相对不足,如果创办人没有长远眼光或是不打算借助资本的力量改善和扩张,则学校发展经常性会被资金所限。培训机构从短期培训到持续一至两年的语言培训,之后业务拓展至留学版块,提供出国留学培训项目,最终开起了国际学校进行系统化教学。

国际学校主要有三类课程体系,IB、A-level和AP。IB可申请英国、美国、澳洲、加拿大等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上千所大学;A-level主要申请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英联邦国家的高校;AP主要用于申请美国的高校;还有加拿大BC课程,主要用于申请加拿大的高校。

目前,国际学校市场相对分散,且处于高速发展期,每家国际学校市场份额占比不大,仍整体竞争激烈。资本对这一块非常关注,因为预付费带来的良好现金流,办得好的国际学校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同时也意味着溢价带来的高估值。

国际发展快速发展了30年,无证照经营、课程体系无亮点、性侵丑闻等反映出来的各个层次的问题不一而足且有愈演愈烈的地步,当前阶段国家对于国际学校的政策属于稳健发展偏适度从紧,例如2013年北京市教委不再审批新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年,教育部公布了252所停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监管政策的趋严对这个行业的发展短期有冲击、但调整是为了整顿、提高,中长期对国际学校的教育从质的提升、量的拓展都有突出的意义。

开方:如何选择国际学校标的

资本与国际教育的结合也要分阶段来看。相较于教育培训的其他版块,国际教育,尤其是国际学校这一细分领域的投资不易,高度依赖于人(真正懂教育和懂运营的校长及其团队)和资产模式较重(种运营重资产),国际学校初创期看不到现金流,需要大量精细化的、持续不断投入,投资人要对运营团队、办学理念、招生销售等维度有精准判断,同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能给予相应帮扶。到了后期,国际学校有一定规模的营收利润了,估值却动辄50、60倍PE,价格偏高,此时若是学校现金流还不错,则绝大多数校长会倾向于自主经营、独立发展。

那么,在如此艰难抉择的情况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更好的国际学校标的呢?

首先,三观一致、价值吻合。投资方和产业方都应该选择真正的同行者,笔者曾经在经济观察报刊登的《教育产业怎么投》一文中将教育和资本的关系总结为教育类机构要善用资本、资本方要善待教育家及教培机构创始人。这是最核心的三观,国际教育提供者善用社会资本来升级自身的商业模式、孵化新业务,激励团队创业同行、吸引高精尖人才、用资本来赢得转型升级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倒逼公司规范、促进行业规范、增加资本溢价;同时,资本也要有足够的耐心,资本服务于教育产业而不是竭泽而渔去盘剥产业,注重品质、注入灵魂、守望时间沉淀的玫瑰。

其次,重视办学理念、关注软实力。如果说办学理念在培训类企业中是特色和亮点的话,办理理念在国际学校开办中则是成王兴败的生命线。

近些年,被媒体称之为“香蕉人”“海带”的现象,其内在原因就在于国际化教育同社会实际情况的脱离、全人教育的理念与夹生饭实践的脱离。在投资国际学校时,我们有必要回到“全人教育”的原点、更加关注软实力,首先应该是身心健康,其次是独立人格,再次才是全球视野,要高度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和独立完整人格的培养。在国际化课程熏陶下的学子,最终目标应该是德行至善、中西贯通;那么,承载实现这一目标的国际学校,就应该是有一系列、一整套机制来营造兼收并蓄、汉魂洋才、中体西用。

另外,交易层面严把关,重视投资核心关注点。六大关注点:1、办学资质问题(资质:主体机构、师资);2、合规经营问题:民政、工商、税务、社保、银行、文化、广告层面的合规;3、资产属性问题:盈利性与非盈利性;4、会计准则与估值方法的问题: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调整,收入法(PE,PB,PS)、市场法、成本法及其变体与综合运用;5、成长性评估体系:优选具备地域优势、师资优势和软实力潜能的学校,重软件、但不轻视硬件,从根本上打开特定学校未来成长空间;6、学校运营问题:核心竞争力、团队、运行体制机制,关注收入、成本、费用等相关核心要素间的因果关系、配比关系。

最后,大道至简、化繁为简,对于国际学校发展及投资归结以下几个核心点:

中国当前的很多问题的根子出在教育上,要系统、彻底解决相关问题,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齐抓共管、不能偏废,国际教育是其中能带来增量思维和改变动力的很重要一环,需要国家、社会继续大力扶持。

国际教育也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国际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让国际学校学生深刻了解中西文化、摆正位置、汉魂洋才、中体西用。

国际教育、尤其是国际学校投资,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内涵增长靠积累、外延拓展靠整合,以注重有品质的内涵发展和软实力提升为核心抓手,关注办学理念、重视核心指标。秉承产业为本、产融互动、知行合一、赋能于人。真正走出一条内外兼修的发展道路,竞争决于产融互动,管理发力在于 TBM(TBM:Tal-ents-Based Management基于人才的管理),核心根本在于赋能于人。

(口述者为和君商学战略投资部副总经理,本文有删节,本报记者郑淯心采访整理)

 

大消费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大消费行业的市场发展和公司动向,擅长深度调查报道、高端人物专访和产业剖析。
线索请联系:zhengyuxi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