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投入200亿,西湖大学能否引领中国民办大学新模式?

吴秋婷2017-10-13 11:09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吴秋婷

从倡议、创建到新生入学,西湖大学的前身——西湖高等研究院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杭州速度”。今年9月2日,位于杭州云栖小镇园区的西湖高等研究院迎来了首届19名博士研究生。西湖大学,这所致力于成为“中国斯坦福”的民办研究型大学,也逐步进入公众的视野。

按照计划,集本硕博科研人才培养于一体的西湖大学将在2022年正式建成。它将开创中国民间资本支持高端科学技术研究的先河,在未来10年内,将有200亿元办学经费逐步投入。作为一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民间资本将以何种方式支持西湖大学?西湖大学能否引领中国民办大学发展新模式?

事实上,民间筹资兴办大学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根据教育部数据,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其中民办的本专科院校共742所,占比约为1/4。在过去,普通民办大学大多遵循“以学养校”的发展模式,学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收入以及民间资本投入。许多民办大学被功利的办学政绩与逐利的资本纠缠。一方面,民间资本渴求收益回报,另一方面,民办大学常常被贴上高收费、低质量、三流学校的标签。

高质量与公益性使西湖大学区别于传统民办院校,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研究所副研究员魏建国分析道。西湖高等研究院第一任院长施一公曾信心满满地说:“未来,西湖大学之于杭州,堪比斯坦福大学之于硅谷,成为产业创新、科技发展的源动力。”斯坦福大学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美国私立大学,以工科见长。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上,西湖大学选择了高起点、高目标,有意学习西方老牌私立大学的办学模式。

这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上,还体现在了办学经费方面。在前期筹资中,西湖大学的经费主要以社会捐赠为主,西湖大学的创始捐赠人包括了王健林、马化腾等六位企业家。杭州西湖教育基金会是西湖大学捐赠基金的筹资主体,基金会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未来计划投入西湖大学教学研究的200亿资金也将以民间筹款为主。

民间资本将以捐赠的形式进入西湖大学,西湖大学将成为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所非营利性的研究型民办高校。关于“非营利性学校”的界定,国家政策条款几经修订。依照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学校举办者 “取得合理回报”也被认定为“非营利办学”。有学者也因此将非营利性民办大学划分为捐资办学、投资保值办学与投资保值收益办学三类。

今年9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的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学校进行了分类界定。新《民促法》将“学校存续期间举办者能否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终止时能否分配办学结余”作为分类标准,将民办学校划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种类型。“不允许利润分配是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关键特征”,北大中国教育财政研究所博士后王江璐说。

民间捐赠是西湖大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但如何保证社会捐赠持续稳定的投入,这是许多人关切的一个问题。王江璐介绍,美国的私立大学大多有专业机构和团队来负责管理、运作捐赠基金,并通过多种金融工具进行投资以实现增值保值。在这一点上,西湖大学可以学习美国私立大学的经费管理模式。

实际上,西湖大学的筹建一方面依赖于民间捐赠,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西湖大学首期约30万平方米校舍将于2020年底建成,其余校舍用房预计于2022年建成。在筹建之初,西湖区政府提供约10万平方米(含2万平方米地面下空间)的科研、教学、行政办公、学生住宿及餐饮用房,前期用于西湖大学暨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组建4个研究所。除此外,杭州市政府还为西湖高等研究院提供了4亿人民币的科研经费支持。

未来中国是否会出现更多西湖大学一类高水平的非营利性民办大学?魏建国对此持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中国企业家的捐赠能力和意愿在正在不断提升。另外,在政策法规层面,政府也在税收、财政、土地等领域加强了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支持力度。新实施的《慈善法》与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法》也将起到鼓励企业大额捐赠、持久捐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