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国家能源局下通知:多措并举力保供暖,“煤改气”推进要有序!

李紫宸2017-12-14 15:51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紫宸 12月14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关于做好2017-2018年采暖季清洁供暖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进一步保障今冬供暖。

该《通知》抄送的单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河南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中核、中广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电网、内蒙古电力、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能源、国家电投、中国三峡、国投、中国华润、中煤、中国电建、中国能建集团(公司)。

《通知》强调:“要深刻认识到,清洁供暖事关千家万户,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一定要把清洁供暖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民生任务、紧要任务来抓,大幅提升供暖领域的清洁化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通知》要求,就清洁供暖工作,各地发改委(能源局)要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协调配合,明确保障民生供暖的任务分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措施,“既要大力提升供暖清洁率,又要千方百计保障城乡居民温暖过冬。”

在供暖方式上,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方式多样、经济适用的清洁供暖模式,尽可能替代散烧煤。研究建立农村供暖管理机制,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对于偏远山区等暂时不能通过清洁供暖替代散烧煤供暖的,重点利用“洁净型煤+环保炉具”“生物质成型燃料+专用炉具”等方式替代散烧煤。

与此同时,各地要对保障清洁能源供应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项目审批、项目用地、工程施工、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指导协调,提高办事效率,推动天然气管网、配电网、热力管网等清洁能源供应相关项目尽快建成投运。

对于近期反响强烈的“煤改气”问题,《通知》要求,“‘煤改气’要多方开拓气源,提高管道输送能力,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有规划地推进,防止出现气荒的原则,督促各级供气企业、城镇燃气公司与上游供气商签订‘煤改气供气协议,制定’煤改气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有序推进‘煤改气’。”同时,要督促地方各级供气企业、城镇燃气公司严格履行供气协议,冬季保供期间需增供的要提前制定计划,并与上游供气商协调一致,确保安全平稳用气。

在对政府主管部门提出要求之外,《通知》还要求涉及保供应的各方单位分工协作做好保供应的工作,并对各单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对于供气主体“三桶油”,《通知》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主要供气企业要按计划做好气源供应。鼓励综合利用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支持清洁供暖。加快建设已纳入规划的长输管道和LNG接收站,加快中俄东线、进口LNG等气源引进和建设步伐,推进全国长输管道互联互通。具备扩建条件的已有接收站均要建储罐,扩建增压、气化设施,按实际接收LNG能力进行核定。各地要抓紧落实《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提升应急储气能力。

对于电网企业,《通知》要求,国家电网、蒙西电网和新增配电网企业要结合国家配电网建设行动计划和农网改造升级计划,加强与相关地区“煤改电”规划的协调配合,有效利用农网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电网企业资金等资金渠道,加快配电网升级改造,满足电供暖设施运行对配套电网的要求。各发电企业要抓好电力生产,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供暖用电直接交易,特别是热电联产企业要确保安全稳定生产,与供热企业共同保障供热区域内供热安全。电力调度机构在做好正常调度工作的同时,还要创新调度方式,支持电供暖企业(用户)与发电企业间的电力直接交易。

对于煤炭企业,《通知》要求,要结合国家煤炭去产能工作统一部署,根据采暖季北方地区热力生产用煤需求,合理释放部分煤炭先进产能,保障民生取暖用煤。

对于煤电机组的应急启用,《通知》也做了详细的说明:在存在供暖缺口且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电供暖等供暖方式不能满足清洁取暖需求的情况下,对于未列入投产计划、已建成并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开工条件完备的燃煤热电联产项目(背压机组除外),可作为应急储备电源,向外供热,保障民生采暖的应急需求,但原则上不计入当年煤电投产装机规模。对于已纳入规划未核准、已核准未开工的燃煤热电联产项目(背压机组除外),确有必要继续建设的,由相应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第三方机构评估,如其近期采暖期热电比不低于80%,且按正常工期建成投产时,供热区域内清洁取暖热负荷无法通过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电供暖等清洁供暖方式满足的,由相应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向国家能源局报备后,作为清洁供暖热源正常履行核准程序或开工建设。不过,通知也要求,各地在组织评估时,要坚持从严原则,尽可能通过其它清洁供暖方式满足区域内清洁取暖需求,确有必要继续建设的,原则上要按等容量原则关停相应规模的落后煤电机组。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大科创新闻部记者
长期跟踪工业、信息化领域产业政策和发展动态,重点关注钢铁、能源、通信等相关产业,相关领域上市公司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等。擅长深度、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