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理性 建设性

打开APP

金融乱象何解?

生意 频道

中国经营网 12-18 11:00 听报

(图片提供:全景视觉)

2010年以来,中国金融业风发泉涌的同时,丛生的乱象也让人咂舌,不论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还是传统的银行业务,近期都爆出了大量的丑闻,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

究其原因,一是部分金融产品绕过金融监管过度创新,比如P2P、众筹等产品就成功绕开了法律所禁止的非法集资条款,通过充当中介的角色撮合资金供需两方并以此收取佣金,但事实情况却是部分P2P平台虚设资金需求标的物并向资金供给方提供固定收益。

一些从事现金贷的公司普遍都设置了滞纳金和逾期罚息,更有甚者收取高昂的服务费,且滞纳金与罚息率普遍较高,使一笔借贷年化利率显著超过法律规定的36%的上线,基本与高利贷无异,并且这些公司还将触角伸至缺乏还款能力的青年人,以此谋取高额利润;券商、商业银行均设立了所谓的资管平台,并以此建立了资金池,通过表外加杠杆绕开传统监管并向房地产等行业持续输血造成金融资源错配严重,目前广义资管规模已超110万亿元。

二是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使金融链条被大幅延长,并导致金融整体杠杆率被抬高。很多金融产品被设计得非常复杂,甚至连一些专业的金融人士都无法看清楚,更别提普通投资者了。普通投资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产品收益率,而对金融产品的投向、结构和风险却知之甚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就在多种债券组合和分层,并将其打包处理后出售给普通投资者,只不过在房价持续上涨背景下未被察觉,当房价出现下跌时才引起了连锁反应。金融链条的每一个节点看似无风险,但从整个金融链条看风险却被逐层放大,最终由一个点的溃败导致金融链条整体溃败。

三是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高盈利性引来了金融圈外诸多“野蛮人”的疯狂进入。这些“野蛮人”包括那些手段凶悍的资本大鳄,更多是一些通过各种途径“混入”金融机构的缺乏金融训练的从业者甚至是门外汉。金融是高风险行业,发展的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要与自身的实力和管理能力相匹配,俗话说就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大量门外汉的进入,本身已经成为金融运行的最大风险。

以城商行为例,近年来中小城商行的发展速度均大幅超过传统老牌商业银行,但暴露出的问题层出不穷,包括合规理念偏差、底线意识不强、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管理技术存在短板、整改问责失之于宽等等,种种问题无不和从业者的素质有关。笔者曾经查阅过一位涉嫌严重违法违纪的股份制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履历,在从业之前,此人甚至没有任何在金融机构工作过的经历,合理的推测就是金融风险的控制、底线的概念在他眼里或者只能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而不会是实实在在的金融实践了,这种情况放眼于整体金融业,并非孤例。

上述乱象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乱了金融业发展的原有生态平衡,让一些长期严格遵守监管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经营的金融领域“正规军”束手无策。长此以往,不仅将严重影响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可能引起高层近期频繁提及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亟须深入剖析其内在原因并加紧制定相关政策予以应对。

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市场长期处于低利率区间、金融监管落后于金融发展和资本驱利的天然属性三点。自应对金融危机以来,除个别时间点外,无论是广义货币还是商业银行总负债规模年均增长率都在两位数级别,宽松的流动性让我国市场利率特别是长期利率多数时    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市场长期处于低利率区间、金融监管落后于金融发展和资本驱利的天然属性三点。自应对金融危机以来,除个别时间点外,无论是广义货币还是商业银行总负债规模年均增长率都在两位数级别,宽松的流动性让我国市场利率特别是长期利率多数时间在低位运行,并给市场造成了错误的低利率预期。长期低利率是催生资产泡沫的温床,资产泡沫又引发金融业的加速创新,并会给金融市场外的野蛮人提供“兴风作浪”的有利环境,资本驱利是金融的天然属性,特别是对一些金融业的新进者而言,在利益的诱惑下往往敢于挖空心思钻政策的漏洞以谋取私利。

同时,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向来都是矛和盾的关系,金融创新无时无刻不在想法绕开监管,而金融监管则往往滞后于金融创新,纵观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史,无时无刻都是一场金融不断深化和金融监管不断升级的博弈。比如正是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安然公司财务造假才有了更为严格的《萨班斯法案》。

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快速膨胀最终无疑会给整体经济带来灾难。因而,自年初起,高层提出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一行三会也纷纷收紧相关政策,无论是将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近期资管新规,还是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都显示金融整肃工作已逐渐深入,近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触及4%的高点,国开债收益率已升至5%,都预示着未来整肃仍将深入。

随着市场利率的逐渐上涨,宽松流动性时大幅加杠杆操作的金融市场搅局人将迎来最难熬的冬天。在搅局者逐渐离开后,金融从业者也需加紧修炼内功,加强金融企业的法人治理,提高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扬企业家精神,促进金融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来定位。

(作者为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政策分析师  

活动报名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提示

报名成功

最新评论

还没有任何评论,赶紧发布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