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品牌销量王2018年恐换人 蛰伏后多家车企进入爆发期

高飞昌2018-02-23 09:12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高飞昌  “三年河东,三年河西”。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正是如此。“各领风骚没几年”是品牌之间竞争态势的真实写照。

过去的2017年,国内豪华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大体上比较稳固,虽然二线豪华阵营已经开始朝着20万辆的门槛发起冲击,但由ABB(奥迪、奔驰、宝马)三强组成的一线阵营依然固若金汤。相比之下,合资品牌的竞争则激烈得多,除了南北大众与上汽通用的江湖地位如故,其他品牌几乎都出现了大起大落的涨跌,其中韩系车和法系车的市场份额出现大幅度下滑,而日系车则实现全面飙涨,另有美系车中的福特等品牌尚未走出此前的大跌状态。

而近两年分化已经较为严重的自主品牌也变动不小,其中吉利汽车(00175)一跃超过长安汽车(000625)和长城汽车(601633),成为新晋的自主一哥,广汽乘用车和上汽乘用车则延续增长势头,但更多的三四线自主品牌则普遍进入下降通道。当整体乘用车市场步入微增长的时代,品牌之间的竞争注定会进入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的阶段,在“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作用下,品牌的现有竞争格局将会趋于牢固。

多年来一直在增长的主流豪华车市场,在2017年中再度实现20%以上的增长,这加剧了原本就十分激烈的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间的厮杀。因此,合资阵营中“阴云不散”的韩系车与法系车能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迎来回天之时?自主阵营中当SUV红利减弱后,还能否找到新的增长支撑点?市场上的一些边缘品牌能否继续留存于市场?这些问题都成为2018年中国车市值得关注的大趋势。

答案实际上并不复杂。就韩系车与法系车而言,业内普遍认为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翻身难度还较大,尚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这主要是因为现代起亚、标致雪铁龙等品牌自身的产品实力减弱、竞争力衰退,相关合资企业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减产和战略收缩。此外,强势合资品牌与一线自主品牌的双重夹击让韩系车与法系车腹背受敌,其市场份额更多被日系车抢走,而实力蹿升的自主一线品牌也对其产生较大冲击。

不过,市场竞争的精彩之处在于出乎意料。比起风头正劲的品牌再度实现增长,更令人期待的是目前处于低潮期的品牌能否实现反转。近两年车市中有一些并不引人注意但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实力品牌,它们极可能在新的一年来带来剧情反转,这些品牌以合资阵营的福特汽车、自主阵营的奇瑞汽车和长安汽车最具代表性。这几大品牌经过几年的调整和休养,都将迎来新一轮的产品大年,将有很大的几率迎来新的增长周期,从而为2018年的车市竞争增添重大的变数。

福特近两年新产品推出节奏的放缓是业绩下滑的首要原因。从2015年其“1515计划(2015年之前向中国市场投放15款新车)”结束后,福特真正的走量产品乏善可陈。2017年12月,福特汽车终于抛出新的“中国2025计划”,2025年底将在中国推出超过50款新车型,其中包括8款全新SUV,至少15款福特和林肯品牌的电动车。这意味着,从2018开始福特将发起新一轮的新车攻击波,加上近两年在产品质量和服务领域的修正,其止住颓势甚至实现逆转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而自主阵营中,奇瑞汽车有可能再度爆发。2017年是奇瑞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里奇瑞频频出售旗下资产瘦身,包括出售了凯翼汽车,还有观致汽车部分股权,实现轻装上阵。奇瑞汽车的转型似乎已经到位,奇瑞商用车旗下“捷途”新品牌发布,国际化战略方面发布“WWW+”计划,而产品方面奇瑞在2018年将有Exeed高端SUV、瑞虎7 、全新紧凑轿车等多款新车上市,这些准备都让奇瑞汽车在新的一年里实现回归的概率大增。

品尝到丢失自主第一滋味的并非奇瑞一家,2017年长安汽车也出现了这样的遭遇,虽然此前长安汽车高层宣称“长安被其他品牌超越,两三年内都不会发生”,但不到半年长安就交出了保持了多年的自主头把交椅。同样的,长安汽车销量波动的原因也与其战略周期调整有关,从企业组织管理到研发体系的梳理再到产品门类的换档,长安汽车都进行了紧锣密鼓的运作。

2017年长安汽车宣布调整基本完成,企业正式进入第三次创业阶段,即由传统汽车制造商逐步向科技信息服务企业转型。而在关乎销量的产品布局方面,长安除了完善CS家族SUV产品线,重点推出了睿骋CC和第二代逸动等轿车,计划重回“轿车+SUV”双线推进的新赛道。

在众多的企业中,一汽-大众可能是2018年最具备增长实力的企业。这个近年来一直没有SUV的企业,依靠着轿车依然实现了每年的增长,并保持在企业行业前三的位置。在2018年,一汽-大众旗下的大众和奥迪品牌都将迎来产品大年,其中大众品牌要进行首款SUV以及多款全新车型的上市。参考上汽大众SUV的表现,毫无疑问的是一汽-大众在2018年销量将迎来大增。

当然,与这些品牌有着相似处境的品牌还有不少,譬如豪华车阵营中的东风英菲尼迪、沃尔沃,经过前期的蛰伏期之后都将在在2018年迎来新的产品大年,进一步爆发的可能性不小。而自主阵营当中,曾经有过辉煌的江淮、华晨等品牌,若能够及时完成调整,也未必不会在2018年里带来不同的剧情。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汽车产品报道部主任
关注汽车行业发展动态,包括行业政策走势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观察、自动驾驶前瞻研究、汽车后市场产业洞察。尤其对于相关汽车企业战略变化和发布的汽车新品有独特见解。擅长做调查、挖内幕,呈现专业精准的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