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京津冀空气质量好转:“人努力”贡献超过80%

董瑞强2018-02-27 18:08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  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好转,网上有一种说法叫“人努力”、“天帮忙”,以此概括空气质量改善的原因。2月27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在环保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五年来,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降幅明显,其中,“人努力”贡献占80%以上,“天帮忙”占20%以下。

贺克斌说,在研究大气污染原因中,我们也认为内因是排放,外因是气象。2016年初,中国工程院组织了50多位院士专家,针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实施头三年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当时作出的预判是到2017年底,全国和重点地区完成“大气十条”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中期评估同时面临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降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难度很大,须下决心采取更强有力措施,全面推进区域联防联控;二是冬季重污染天气非常突出,须下大力气降低采暖期重污染峰值。

针对评估结果和建议,环保部会同相关部委和省市加紧研究相关措施,2017年先后推出了两大工作方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在上述方案起草过程中,环保部组织专家对实施效果进行的预评估结果表明,如果我们假定2017年气象条件与2016年情况基本相当,全面落实上述方案后,北京市PM2.5的浓度可由2016年73微克/立方米降到63微克/立方米左右。如果气象条件一样的话,2017年通过方案实施可基本实现 ‘大气十条’确定的目标,即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他讲道。

据环保部公布的数据,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完成“大气十条”任务目标。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分别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连续三年达标。

贺克斌认为,这是难得的一个成果。北京市从73微克/立方米降到63微克/立方米是减排措施的结果,而从63微克/立方米进一步下降到58微克/立方米,超过了当初预判结果,主要原因是2017年的气象条件跟2016年相比更加有力做出的贡献。

也就是说,就北京市而言,2017年PM2.5整个下降了15微克/立方米,这15微克里面“人努力”大约占了70%,而“天帮忙”的贡献大约占了30%。

他透露,最近有关气象、环境、能源等多个领域的专家、院士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气象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初步的结果是,近五年,如果按近几十年长周期来分析的话,京津冀、长三角区域气象条件是比较差的时期。

“不过,这五年本身年际波动也有明显变化,与2013年相比,2014年、2015年的气象条件是较差的,而2017年略有转好。通过模型做这样的分析,相对于2013年,2017年气象条件略有转好,导致PM2.5在京津冀下降5%,在长三角下降7%。”贺克斌分析指出。

他认为,从监测数据表明,2013年至2017年这五年京津冀地区PM2.5下降了39.6%,而长三角下降了34.3%,从这两个数据来看,京津冀、长三角重点区域在最近五年降幅当中,“人努力”占了80%以上,而“天帮忙”在20%以下。

大环保新闻部记者
关注国家工业、环保领域产业政策,重点关注钢铁行业、电商、环保、新能源、高端智库等相关方向。擅长深度报道和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