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复兴:中国与世界对话

2018-03-22 13:31

季小军:主办方给我三个大的话题,开场的时候,先请各位跟大家打个招呼,顺便也介绍一下你们的主营业务方向是什么,从您开始朱总。

朱小坤:大家对我比较了解了,我就不过多的介绍了,我叫朱小坤,是江苏的,在香港上市的一家企业,我们专注的产品是自己冶炼工具材料,包括模具厂和钛合金,前几年我们搞了一个新产品,也是适应新型材料的需要,谢谢大家!

汪海:大家看我戴了红帽子,想当年,穿着双星鞋,潇洒走世界,就是本人在那个时候,第一代企业家其中的一个。我今天为什么来呢?我今年已经77周岁了,72岁的时候从国有退下来,刘主任邀请我来参加,我已经离开这种场合五年了,首先感谢这个会议邀请我,也很高兴在这个机会见到新老企业家,谢谢大家!

何刚:借这个机会让大家认识一下开磷,我们这个企业叫开磷集团,1958年设立,当时国家是二五期间的一个林矿项目,采矿60年,造肥30年,现在是制造高浓度肥的企业。

张彬:大家好!我系来自汉能控股的集团,20多年来,我们一直关注做清洁能源,前十几年做水电,现在也是全球最大的民营电站七八年前我们把全部的资本转型做薄膜太阳能,大家速成光伏,谢谢大家!

马跃:不知道大家对施耐德是不是熟悉,我们现在是能源管理和自动化软件的企业,我本人服务于自动化的业务,主要是自动化和软件的服务,现在我们的软件业务也是全球前30位的软件公司,我们也是历经了蜕变和凤凰涅盘的过程。

何川:我是何川,来自联想集团,我们实现了从零到年产量2000万台笔记本飞跃。从产值来看,我们已经超过了70亿到80亿美金,全球每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就是出自于联宝。

今年新的业务的调整下,在这样一个传统的行业里面,我们依然实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跨越,从产值来看,今年要提升20%,从销售额和进出口额来看,有40%的攀升。未来我们依然会在智能制造领域内持续投入,欢迎各位专家和合作伙伴,如果有机会可以到我们联宝来参观交流,进行互相的切磋。

季小军:再次欢迎六位先生!六位企业家都来自于不同的行业,在制造业方面非常有代表性。主办方给了我三个话题,第一个是比较大的话题,希望六位具体的跟我们探讨一下整个行业的状况,然后一步一步对具体细分领域的探讨。一个大的话题是这样的,论坛到现在,大家基本上达成一个共识,甚至中国的可能制造业都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就是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不管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还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说的都是一回事,我们要继续的转型升级,如何转型升级可能是我们现在探讨的话题。

第一个问题,说到制造业,目前为止有传统、有发展、有技术积累的几个国家可能是美国,可能是德国,可能是日本,中国制造业可能给大家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个制造大国、世界工厂,但是现在希望中国制造可以往另外两个字发展,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质造。面对着我们现在制造业的世界格局,有德国、美国、日本的情况下,中国的制造业如何突围?面对这些挑战,给自己杀出一片新天地,这是一个大的话题,请各位各抒己见。

汪海: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非常高兴,我对于中国制造体会最深,我的感受也最深,我也想借这个机会表达一下我的心情,在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我们国家的制造工业确确实实做大了,但是还没有做强。为什么要参加这次会议?我也想说说我心里的话,我了呼吁多年,上午我坐在那里听,政府官员和我们这些专家学者讲的都非常好,我完全拥护。

但是有一个观点,我整整讲了四十年,1988年我作为第一届中国企业家的时候就讲,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的脊梁、工业的代表,中国要从穷到富,要先养人。现在制造业的问题,刚才谈的都对,有一个观点,人的问题,企业家的问题。

我说乡镇企业有什么不好?乡镇企业也是中国人的企业,乡镇企业也是民族企业,在那种情况下,我就呼吁我们的未来是乡镇企业,为什么呢?我看到了国有企业致命的问题,刚才大家听到了,两个相当大的机床厂都垮了,为什么以江苏为代表的浙江民营企业有35%进入了世界行列?这是对比,究竟是谁做的?关键是企业家,天工说明了这个问题,没有这些人可能没有今天的天工。

中央讲企业家精神,我认为由弱到强,中国制造业首先要培养有民族之情、有爱国之情、敢于担当的企业家队伍,没有这支队伍是搞不成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刚才讲了很多,谁来落实?谁来干这个事?有民族企业家,有敢于担当的精神,这个企业就行,不管到哪个企业去,先看企业家。企业家必须有思想、有理论、有品牌意识,为中国人争气、争光,你带领的这支队伍才能为中国争光。

为什么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五年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魂还在,虽然军队出现了那么多的腐败分子,但是魂在。当家人一换,给中国人争光、争气了。中国制造业五年规划,因为有了朱总这个人,才有了天工。

季小军:第一项非常重要的是企业家,领头人非常重要。

汪海:第二,必须有工匠,他的精耕细作、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应该提倡,每一个行业都有执着的、一心一意的、脚踏实地的、一丝不苟的工人队伍,要培养工匠队伍,我们提高质量大有希望。

第三,必须有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要想实现自动化,要想由弱做强,2050年成为制造强国必须培养一批科技人员,靠他们的智慧和他们的实践,从智慧和实践当中设计出高档的、创新的中国制造业各个行业的先进设备,加上企业家的精神,再加上工匠的作风,相信我们制造业2050年实现做强这个梦。

季小军:企业家再加上工匠精神,再加上技术的储备。

何刚:我是做化肥的,大家可能谈化色变,但是我们离不开华,高浓度肥在2000年的时候还依赖进口,现在也有一定的产能过剩。我们的企业从挖矿到造肥,大家一听起矿可能就是落后,可能就是满目疮痍。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是高效矿山,效益非常好。可以说国内也好,国际也好,利用这种技术现在也是不多的,我们利用化工生产的肥料充填进采空区,地质没有塌陷,绿色化达到80%。我们制造的化肥是不染色的,土壤没有污染,我对从质量到质量的过关是充满信心的。

季小军:还有转型升级的需求吗?

何刚:当然要转型升级,刚才很多专家给我们谈得非常好,我们现在有了数量,我们今后关键是个性化的需求,怎么样提高我们化肥的利用率?比如有机质的添加,测土配肥,专业制造,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的方向。无论是设计环节、制造环节,还是销售环节,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在我们的领域也是宽得很,现在的起步也尝到了甜头,谢谢大家!

张彬:我在青岛待了十年,我跟汪总在会场见过,大家为什么鼓掌?很重要是中国的民族自信。很奇怪,我们自己很多发明创造没人评,都是老外的媒体评比。我们前两天被汤森路透评了可再生能源的50强,是20几名,我们连续三次被麻省理工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20几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产业发展,有非常好的创新,但是除了古代的送达发明,张维迎先生到我们那儿参观,他查了很多子老,说中国宋朝以来,真正创造一个行业的好像还没有,但是我们很多应用层面,包括新四大发明是非常好的技术。

我们能不能有点民族自信,我们中国很多公司都做得非常棒,他们引领世界的潮流,它可以让飞机飞得更高,汽车跑更远,汉能已经做到了。我今天带来了一个产品,大家可能没见过,严重供不应求,订不上货,美国很多大公司没有这个产品,

这是一张纸,这个纸是柔软的,上面有蓝色的小点代表已经发电了,下面已经没有电了,转化率是31.6,这个技术叫生化+,如果量产的话,28点几,光三分之一变成电,这个就用在了美国高空无人机。他们一出现新闻,所有的媒体说是伟大的发明,没想到它的动力源是中国的汉能。

前两天研究中国的燃油车退出市场,欧美的国家以后不准燃油车上路,现在开始跟汉能合作。我们和奥迪联合研发作为太阳能辅助动力的汽车,中国的很多汽车还在质疑,还在探索。我举的这个例子是说多一点民族的自信,我们自己有非常好的东西,往往不被了解,不被认知,甚至是误读,我们需要改变,中国真正的创造才真正的有春天,才真正的有希望,谢谢!

季小军:更多的还是对未来创新的自信。

马跃:今天我们这样一个主题,大家都非常非常的认可,我们达到匠心很重要的一点,可能还是要把精益的精神重新注入回制造业,离开精益生产,我们谈这一切可能不太合适。

完成精益生产,大家要谈的是怎么样精益制造,国家也有互联网+先进制造的指导纲领,什么是先进制造?管理信息的水平是不是达到了水平,19世纪管理数据、图纸,20世纪用过去一年的数据管理企业的生产,21世纪的中国制造是什么呢?把实时的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建立模型,如果我们用实实的数据管理每天的生产,达到先进制造,基准点是什么?要完成全企业的数字化,工业物联网的平台可能是我们未来先达到中国制造数据化,再达到中国制造智能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第一个要达到的时间节点,怎么做到这件事情?我们很愿意跟大家探讨。

第二个观点,刚才几位领导也谈到了,中国企业有很多小精特小巨人,我们有成千家上万家在全产业链当中,为大企业或者小企业服务的工程师,还有很多宅男宅女,依托数字化平台、物联网平台,比如我来提供一个工业安卓平台,你做一个app,我们做15个app,有一家公司把15个app,把实时的数据放到物联网上让大家分享,打破20世纪中国制造业大而全或者小而全,或者数据的孤岛,企业把数据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我们可能要考虑,第一,数字化平台的问题,第二,建立一个融合共生的创新体系,让技术宅男宅女和大量的中小公司融入其中,这是我们对如何达到工业制造的思考。

季小军:我们在大屏幕上可以看到二维码,大家扫描一下,就可以参与到平台现场的讨论,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平台上提出来。

张川:一方面,这是我们内心发展的诉求,另一方面,这是行业、市场甚至是客户的驱动。以电脑行业为例,大家可以看到,几年前大家都拿数码相机拍照,我看现在下面举起来的都是手机,十几年前大家还要发短信,现在的行为已经非常少见了,叠加速度是非常迅猛的。

以我们接触到的客户来看,有60%以上的订单都是亿台为单位,意味着我们的生产线、我们的制造、我们的数据和交付非常敏捷和柔性,以传统作坊的方式来运营的话,没有办法管理每天成千上万的订单。

第二,从一个企业的运营来讲,任何企业都要追求效率,联宝直接交付到全球126个国家和客户,这些客户既包括世界500强顶级的商业客户,也包括印度小村庄里一个孩子订的电脑,我们如何用更好的产品计划、更好的质量管控的体系和逻辑保证我们交付给客户的每一台电脑都符合他们的预期,不管是成本的预期,还是交付时间的预期,还是产品质量的预期。我谈的第一点主要是迫切的市场需要。

第二点,我想谈一谈机遇。大家知道,目前大部分的手机或者IT相关电脑行业的生产制造都在中国,有可能是苹果,也可能是其他公司,大部分的生产基地都在中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中国制造也承担了面对世界的非常大的承诺,未来我们的制造水平和制造工艺以及制造的产品质量和品质服务能力,决定了全世界人员未来在电脑IT行业的水平要求。

简单的回想一下,在过去的五年和十年里,我们身边的电子设备极大的改变了生活和质量,使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世界依然在进步,变化在不停的催促着我们。同行和合作伙伴,我们肩负这样一个大的责任,这是一个历史机遇摆在我们面前。

无论是美国、德国还是中国谈的制造升级,大家的气泡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我们依然认为我们跟国际所谓先进的生产力相比虽然有差距,但是我们有能力,也充分的有自信能够赶上,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国制造就会成为我们最顶尖的品牌,作为全世界人民值得骄傲的事情。

季小军:充满信心,我们期待那一天。

朱小坤:这是这样认为的,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差距,中央和政府非常重视,再加上制造企业的同行们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认为我们跟世界制造行业的差距并不像媒体他们说得那么大,这几年确实是越来越小。我们一年生产20万吨钢,其实我们出口每年有8万吨钢,我们自己消化做成的产品再出口还有2万吨,也就是有50%全部出口。我们中国的制造行业通过改革开放30几年,到现在已经上了很高的层次。我有自信,相信在座的同行都有这个自信。

制造行业怎么创新,我们每个企业肯定都有自己的思路,我刚才跟丁总说,为什么伙同要坚持的开下去?提升制造行业的信心,给制造行业正能量。以前我们是仿造,我们到国外去开展览会,作为老板要到每个摊位上看,我们跟国外的设备比有什么差距,差距在哪里,回去怎么改制。现在我们的仿造已经结束了,跟国外没有太大的差距。这个时候,对企业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转型,怎么引领、怎么创造、怎么走到他们的前面?这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题。

我们自己搞粉末冶金,在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国家有,我们把钢做成粉末,然后再锻造,如果这样的产品出来以后,我们肯定就引领世界行业,我们应该有这种担当。我们最近已经在跟世界上其他国家一起研究、探讨,作出更高端的产品。到2025年,中国会有很多的产品会引领世界的制造行业,我认为我们在座的同行们也一定会有这个信心,谢谢大家!

季小军: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稍微具体一点,到转型升级,很多人给出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答案,很多人说未来的转型升级一定是人工智能驱动,是互联网驱动,是大数据驱动,也有人提出这样的一种担忧,中国的制造业经过各种比如刚开始信息化,工厂买了一堆电脑,后来ERP各种概念层出不穷,对于我们转型升级的关口,你们是不是真的觉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这些就是我们扣开未来制造转型之门的金钥匙,风险何在?

张彬:大家别忘了,所有的转型和升级都离不开能源,不是开玩笑,大家没有注意,我们天天想到雾霾的痛快,但是没有想到雾霾怎么解决。任何的转变都必须要有电,下一步的方向是能源的互联网,这个词大家可能听说过,这个词提出来了,但是我们没有真正做到。未来如果不交电费可能吗?完全可能,国家已经有文件了,你的电可以卖给邻居,我们俩签个合约。

现在是信息互联网,但是真正的互联网包括能源物联网的概念,电可以共享,未来的趋势是分享经济,但是能源很遗憾,偏远地区不能并网,并了网也不能分享和共享。大家要关注能源互联网。

马跃: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能源的消耗让我们中国制造上一个新才节的关键点,我们对于未来能源消耗的认识,肯定不是集中式的,P2P的粉饰,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个人都互相售电的话,一个对汉能业务是巨大的发展,无形当中用到大量数字化的技术,用到大量人工智能的技术,同时用到大量安全的技术。真正人工智能这样一个技术可能会很大成为上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制造业,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刚才谭院士讲到非常好的观点,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经验在老师傅身上,他马上要退休了,言传身教教给徒弟,还是你挖掘数据,把他的知识外化成为一个专家模型,这是我们用现代技术的方法,能够把我们一代一代的工匠精神传承下来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张川:对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条路,整个产业的升级,不光是在IT行业,传统行业里面依然会有很多产业升级,需求,在产业需求的过程当中,客户和用户之间的需求是在不断攀升的,如何更好的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的话题,怎么解决?我们通过更高效、更及时、更敏捷的工具解决。

有客户下了一台订单,他收到产品可能是几天之后,他使用这个产品可能是未来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我们如何知道客户对这个产品是否满意呢?我们用一些大数据的手段,我们来监管客户媒体上客户的反馈,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其他的媒体深,你但凡谈论到我们的产品,我们都会对你真是的情绪、对产品的反馈捕捉回来,捕捉到这些信息之后,可以马上变成生产研发改进的建议和措施,迅速应用到我们的产品生产、交付和质量管理里面去。

这个速度在以往传统的方式里所不能企及,以前我们做一个产品,上市三个月才能开始启动客户调研,调研可能持续数个月,我们拿到调研报告再分解解读拿到结果,可能半年甚至一年以后,这个周期必须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式。

季小军:不仅是趋势,而且是必经之路。

何刚:我们传统的企业能不能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达到转型升级,我们搞市场经济,要提高效率,要让消费者得到实惠,我们也只有通过大数据的手段,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使我们的质量进一步的满足客户的要求,使我们制造的产品能够适应客户的要求。如果要是传统的数量型的类似是从没有到了有,今后怎么从有到好,到更好。

我想客户需要优质低价的产品,我们要提高效率靠什么?一定要靠技术,你比方说采矿,现在的采矿方法可能一人一年能采出5000吨,如果应用了自动化和智能操作,一人可以采1万吨矿。比方说在我们的化肥工厂也是一样的,通过技术的进步,通过把一个一个的孤岛系统化、继承化、智能化,我们还可以减人,这样的话,我们效率会更高,成本会更低。

季小军:失业率会不会上升?

何刚:我们会开创新的产业,你是指就工厂而言,他会转岗。我对这个充满信心,我觉得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汪海:我感觉到大数据和互联网这是个趋势,作为中国人,玩这玩意儿比外国人厉害得多,只要把我们的基础打好了,把工匠高标准的大数据掌握了,你这个人也是高水平的。我们的设备现在是引进了外国最先进的设备,做的质量是最差的,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大数据要了有什么用?这个互联网有什么作用?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质量是由人做出来的,也不会让日本买坐盆了,中国人有这个能力。中国人玩手机大大超过全世界任何国家,所以说这就需要我们把基础打好,没有基础,大数据有什么用,没有高质量和标准,互联网有什么用?

刚才讲到动车,这是十年前的故事,咱们做动车的时候,要清理设备,买日本的是1亿3,买德国的是1亿7,后来连续开了几次会议,我说动车都做出来了,清洗还要日本人骗我们吗?还买德国的设备吗?我们就干不出来吗?没到半年,工程师早除了第一台设备,解决了动车的情理问题。我们到上海展销的时候,日本人进去了以后就问报价,他们打电话给我,我说五六千万,第一台清洗设备让日本人买去了。互联网也好,大数据也好,必须有一定的基础。

朱小坤:我非常赞成刚才浙江大学的老师讲智能制造三位一体,我认为他讲的比较科学,对我们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非常有帮助。

季小军:时间关系,主办方还给我们一个话题,最后一个话题,大家简短的说一下,这个话题说的是国际合作如何走出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怎样面对这个格局,中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

朱小坤:我感觉走的还是可以的,特钢行业我走的是最远的,也是走的最多的国家,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有自信。

季小军:最大的法宝是什么:

朱小坤:产品自信。

汪海:自信一定能打赢。

何刚:现在是产品走出去,今后我要制作走出去。

张彬:要垄断性的走出去,我们在美国硅谷都有两家公司,我们买回来,两个技术互相整合,互相学习,原来是封闭的,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

季小军:面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不仅是中国了,是全球布局的概念了。

马跃:让中小企业有这样的机会学习,并且真正变成一个跨国企业,在自己的知识、管理,特别是上创新模型上,希望对各位有很多的帮助。特别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考虑,我们如何在人才和知识的供应商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在这方面,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整个的生态体系要走出去,让中国企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的过程。

张川:我们已经走出去了,全国120多个国家,全球的市场份额25%,世界排名第一,但是我们依然还在这条路上继续努力。

谈到智能化的话题,走出去和请进来同时谈,一方面看一看外面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技术是什么,同时也要有胸怀,聘请国外的专家,先进的技术为我所用,走出去和请进来要结合在一起,中国的企业未来在强调本土自主创新的同时,也要兼容并蓄,用更大的熊熊报那更多先进的技术,如果我们把它吸收的更好,可以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